张家港永联村以文惠民、以文化人、以文铸魂
擘画乡村文化振兴的永联图景
□苏报驻张家港记者 杨溢 陈梦娇 苏报通讯员 黄炜
近日,张家港市暨阳书画社在永联村正式揭牌,暨阳三杰作品展、首期书法培训班等系列活动同步亮相,力求让书画艺术植根乡土,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张家港市暨阳书画社结社于永联村,在苏州江南农耕文化园内新建一座活动场馆,设置展览区、教学区、研学区、阅读区等区域,将特邀一众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著名专家学者为顾问,常态化开展培训活动,举办各种形式的主题展览,致力打造一个书画创作的共享空间、书画艺术的鉴赏空间、古风古韵的学习空间、温馨静谧的休闲空间。
成立张家港市暨阳书画社,是永联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的重要举措、引领乡村文化振兴的具体抓手,以及对外文化交流的主要载体。
永联始终秉承带领村民群众跟上时代步伐,过上更好的日子作为初心使命,把提升村民文化素质与发展经济摆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快建设健全文化阵地,打造文艺组织团队,丰富百姓精神文化生活,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
乡愁不愁,田野乡间氤氲文化气息
村里不仅要有肯德基,也要有书画社;村民家里不仅要有存款,还要有藏书。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惠芳的一句口头禅,传递着这个村子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的坚定态度,正成为永联的现实模样。
如今的永联村,文化气息氤氲:青砖黛瓦、小桥流水为永联小镇增添了几分精致和秀美,保留了灵动的水乡气息,传承了乡土文化;偌大的金手指雕像彰显着永联敢破敢立、自强不息、团结奉献、实干争先的精神;江南农耕文化园展示农耕历史、农耕谚语、农业生产、传统手工艺等农耕文化元素,独具特色的创意让乡土不土、乡愁不愁。
永联的文化建设并非局限在目之所及的环境里,更反映在每位村民都能在这儿找到适合自己的文化娱乐方式上。
嘿!嘿!嘿!走进永联文体馆拔河练习馆,便听见震耳欲聋的号子,永卓控股拔河队队员双脚发力,拽着麻绳完成又一轮练习。拔河队让我们这群喜欢运动的人聚在了一起。永卓职工、拔河队男队队长杨建勋翻过满是老茧的手说,虽然训练很苦,但也让他们收获了众多成就感,学会了坚持不懈、迎难而上。
相比体育运动,大多老人更加偏爱手作课。忙碌了半辈子的村民蔡敏英又爱上干活,在乐龄课堂跟着老师学习插花、剪纸。乐龄学堂项目社工曹燕介绍,乐龄学堂聘请专业老师前来教授健康养生、法律普及、歌舞课、健康操、特色园艺课等课程,让老人的手脚活动起来、脑筋转动起来、情绪快乐起来,实现老有所乐。
目前,永联已组建龙狮队、锣鼓队、舞蹈队等多支文体队伍,同时成立全国首家村级文联,下设文学学会、书法协会、音乐协会、曲艺协会等6个协会,每年举办书法、征文、摄影、广场舞等多个项目的比赛,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提高村民文化修养和生活品位。
书画艺术,永联也是有群众基础的。西园雅集进永联、中国书法进万家、丰收颂书画名家作品展、简帛书法研创高级培训班等等,每年永联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书画艺术活动,浓郁乡村艺术氛围。如今,书画社的成立可谓水到渠成之举,将进一步激活蕴藏在永联村民群众中的文艺创造热情,唤醒村民对艺术追求的多种可能性和无限想象力。
久久为功,乡村振兴文化铸魂
乡村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永联村的魂,并非靠一掷千金铸成的,而是源于十余年如一日的精耕细作。早在永联村打造永联小镇时,就选择村民相对熟悉喜爱的传统民俗文化为切入点,先后配套建设永联文化活动中心、永联戏楼、农耕文化园等设施,并与江苏省曲艺家协会、上海戏剧院团等艺术团体长期合作,邀请专业演员前来演出,丰富村民业余生活。
以此为开端,永联始终秉持乡村振兴、文化铸魂的信念,借助村集体经济的壮大,持续引进创造高端文化资源,使村民精神越发富足。
下午5点,在南丰小学永联校区上5年级的沈裕婷,照例背起自己的大提琴。跟着父亲沈大华来到音乐教室练琴。女儿读二年级的时候,学校告诉我们可以在校免费学习一种乐器,并且有机会进入管弦乐团当演员,我们第一时间报了名。经过4年的学习锻炼,沈裕婷成功进入管弦乐团,并多次去上海、北京演出,人也变得更加自信了。
永联村投资建设南丰小学永联校区,并成立荷风管弦乐团,从上海请来一流的老师教学,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学习高雅艺术;建设藏书4万余册的村级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开展亲子阅读、知礼明德等主题阅读活动;购买上海世博会门票,组织万余村民和永钢集团的员工前往世博园参观,领略世界先进文化的魅力;建成数字信用体系、数字生活馆、数字永联课堂、数字健康档案等,既给村民生活带来数字化便利,又让村民跟上时代步伐。
文化服务需要与时俱进,使文化内容符合当代审美情趣和多元需求。走进永瓷工坊,独一无二的柴烧茶壶、绘有精美书画的瓷片、别具一格的陶瓷文创数不清的陶瓷佳作整齐摆满了木架;屋外的龙窑升腾起高温,陶瓷师向里投入柴火,精心制作着全新的作品。永联在农耕文化园打造永瓷工坊,在传承龙窑文化、传播陶瓷美学过程中,为村民提供了解创作传统艺术的机会。
创新优化文化供给,不仅要引进新平台,也要升级老阵地。永联投资5500万元改造建设占地8000平方米的永联文体馆,设置拔河馆、台球室、篮球馆、瑜伽馆、健身房等多个场馆,并引进幸福蓝海影院,与各大院线同步上映,为村民百姓打造了一个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新去处。
值得一提的是,村子在永联文体馆内新建了一座戏楼,并邀请专业艺术团队,定期组织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表演。以前永联戏楼下午1点开始演出,村民早早吃完午饭就来了,每一场都坐得满满当当。永联文体馆馆长姚立海说,现在文体馆的戏楼环境更好了,还有更多专业团队演绎经典剧目,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准的戏剧演出。
现在,不出永联,村民就能享受一场好戏、一台演出、一场电影、一次展览,大大缩小了与城市的文化差距。
共建共享,文化滋养开出文明之花
吴惠芳说,在实现共同富裕同时,深刻体会到,经济要发展,精神要文明。离开了文化的滋养,乡村振兴就成了无源之水。
如何让文化的滋养持续不断?这就需要激发村民的积极性,培育领头人和队伍,引导百姓参与文化活动,从而营造浓厚文化氛围。
75岁的薛栋华曾长期从事宣传、文化工作,退休后担任起永联五老协会理事长。刚回村里的时候,群众文化活动很少,他便自发组织发起永联首届老年健身节,设计了10多个文体比赛项目,一开始老人们参与热情不高,他挨家挨户上门做动员。如今每年一届的老年健身节,已经成为永联的文化品牌。目前,五老协会已有500余名志愿者,主动为村民提供文艺、体育、帮教、读报等10多项文化服务。
球拍兜着带有彩带的小球,随着流畅的迎、引、抛,彩带在空中闪转腾挪,划出一道道弧线永联老年文体队队长黄毓兰带着柔力球队队员全神贯注地排练。从小热爱舞蹈的黄毓兰退休后,担任起了老年文体队队长,组织带领身边老人学习练习功夫扇、柔力球、太极剑等运动,并多次参赛展示。
以文化人,以艺润心。既比收入,也比文化既要穿戴好,更要精神美的品质生活,已经成为永联人的新追求。自创自办、自编自演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永联人从文化的观众变为了主角,永联村成为文化种子成长的沃土,浸润在文化的芬芳中。
文化持续浸润,不仅提升了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也带来了崇文重教的良好风气。翻看永联村2022年度奖学金发放名单,便发现这一年村子就走出100多名大学生、7名硕士和2名博士,成为永联文化建设成效的最好体现。
Copyright (C) www.szdushi.com.cn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