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健儿在省运会赛场上奋力奔跑。(资料图片)□记者 张健 摄
第二十届省运会已落下帷幕,苏州市体校健儿开启了新的备战周期
厉兵秣马 逐梦谱新篇
□苏报记者 凌欣炜
在前不久结束的江苏省第二十届运动会上,苏州市体育运动学校健儿们奋勇拼搏,共夺得144金80银80铜,总分3021.5分,金牌数占苏州市代表团总金牌数的53%,总分占42%,稳住了苏州军团的基本盘,起到了压舱石的关键作用。
4年一届的省运会,是检验各市体育人才储备和竞技水平的一次大考。本届省运会,市体校在竞赛组织、竞赛成绩等方面均有亮点,反映出苏州竞技体育的人才储备厚度,也为新周期备战提供了契机。
厚积薄发
优势项目稳中有升
第二十届省运会青少年部共设36个项目60项次比赛,市体校派出901名运动员参加了其中14个大项492个小项的比拼,参赛人数占苏州市代表团总人数的45%,取得的成绩更是创造了历史最佳,超额完成既定的参赛目标。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总结本次市体校健儿的省运之旅拳头项目有了重点突破,一般项目取得重大突破,省队市办项目优势突出。
综合性大赛素有得田径者得天下一说,省运会也不例外。本届赛事,来自市体校的田径小将们赢得30金29银29铜,为苏州市代表团最终登顶奖牌、团体总分榜立下汗马功劳。在足球这一优势项目上,苏州健儿合力拿下25枚金牌,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举重、击剑等项目的成绩更是全面赶超上一届省运会,多个项目创下了历届以来的最好成绩。在手球、跆拳道这两个苏州省队市办项目上,我市健儿用惊艳表现征服了全场,手球队收获4个冠军、1个亚军、1个季军,跆拳道队取得金牌数第一的好成绩。
小巨人优苗体能是本届省运会的新设项目,该项目是省体育局着眼后备人才队伍建设、省级各优秀运动队选拔优秀苗子,对预测身高女子185厘米以上、男子195厘米以上运动员专门设置的综合体能竞赛项目,主要考验参赛运动员速度、力量、爆发力、灵敏协调能力和耐力等方面的素质。苏州市体校负责组队参与此次比赛,共获得9金7银7铜。这届比赛的竞争空前激烈,奖牌榜首大战从开始就很胶着。苏州市体育运动学校校长薛蓉介绍,小巨人优苗体能比赛8月23日结束,正是我们奖牌吃紧的时候,在这一项目上的稳定发挥,对于苏州市代表团登顶奖牌榜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洞若观火
弱势项目以期突破
本届省运会,苏州市体校健儿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当然,这份答卷中有收获也有遗憾。
摔跤、柔道、拳击等重竞技项目,由于社会认知度、普及程度低的原因,选材十分困难,这一直是项目发展的痛点所在。而在国际上,很多重竞技项目非常流行,通过这些项目所练就的核心力量、反应力、协调力等素质能帮助青少年适应其他更多的运动项目。
以柔道为例,这一项目本身是需要从小培养的,有柔道根基的孩子未来转向手球、篮球这类项目,发展得都不错。苏州市体育运动学校分管训练的副校长王芳说,可惜的是,在重竞技项目的普及过程中,容易忽略推动项目进校园这一环节,导致群众基础不够,人才短缺。在跆拳道、柔道、空手道这些项目中,最先讲究的是礼仪,讲的是道,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较深。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些项目,应当走进校园。王芳认为,未来在这些项目的推广过程中,需要着重加强省市、市县联动,扩大选材面,以体教融合的方式进行联合培养。
在风云万变的射击场上,缺少实弹训练的市体校健儿们遗憾地与多枚金牌擦肩而过。我们的射击运动起步晚,运动员前期大多是举空枪训练,实弹训练晚、周期短,到了赛场上不适应,竞争力就弱了。苏州市体育运动学校射击教练沈超告诉记者,配套的设施设备没跟上也是一个因素。目前,国内外大型射击赛事均使用电子射击靶,比赛结束即可通过电子屏看环数,而市体校射击馆还是采用传统的人工换靶纸、手动计分的方式。训练的环境和条件要趋向、接近于比赛的环境,才能帮助运动员更好地适应比赛节奏。接下来,市体校也计划对射击馆的设施设备进行提档升级,改善射击项目训练条件,提高训练效率。
周而复始
体教融合培养精兵
竞技体育4年一个周期,周而复始,再接再厉。从9月5日第二十届省运会在泰州闭幕开始,市体校健儿便已开启了新的备战周期。
近日,市体校射箭教练刘希源正在全市各中小学校进行下一届省运会初步的选材工作。射箭是第二十届省运会的新设项目,苏州射箭队成立于2021年7月,组队仅11个月就踏上了省运会的征程。首次亮相正式比赛的他们在省运会中收获了一枚铜牌。
七分选、三分练是打造高质量运动队的关键。刘希源说,备战第二十一届省运会的新队伍以2009年后出生的青少年为主,具体通过4种模式进行招生选材。除了到各个学校选材的传统方式,还会重点考察引进射箭项目进行体教融合发展的学校,筛选学校培养并推荐的苗子。另外,依托苏州市射箭运动协会开展的各类活动,在全市范围内招募有天赋的适龄学员,以及吸纳由其他项目推荐转项的高天赋运动员。
我们希望能够重点打造优势项目,引进优秀教练人才,补强教练团队。同时开门办体育,推动体教融合落地生根,对于社会力量参与的人才培养项目进行规范化管理,完善多元化承办竞技体育任务的架构。薛蓉告诉记者,刘希源教练是姑苏体育人才计划引进的第一人,未来希望能引进更多的教练员,在女篮、手球等优势项目上,推动优秀教练员试点进名校,让体教融合更加具体化。另外,市体校的平台也会向全市中小学开放,将学校培养的优秀人才纳入竞训平台中,让优秀的青少年人才有规范、统一的竞训通道。
走下领奖台,一切从零开始。接下来,市体校将从项目布局、训练管理、人员配备、科学选材等多方面统筹考虑,谋新篇、布新局,全面启动第二十一届省运会周期系列工作。此外,仅打好省运会并不是他们的最终目标志向,秉承高定位、出精品、重输送、紧跟踪的原则,深化体教融合,走好精兵之路,培养更多像盛李豪、李梦雯、俞元泰这样未来可以走进国家队、参加奥运会的精品人才,于他们而言是更长远、更重要的任务。
Copyright (C) www.szdushi.com.cn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