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便民频道 > 民生资讯

“牡丹停”唱出“智”治新妙音

苏州新闻网 2025-02-26 13:42

□昆山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佩华 史赛 段晓芳 徐卉 杜江 苏报记者 杨天笑 朱新国 占长孙 周函

城市化加速演进,交通拥堵与停车资源错配是典型的“大城市病”。在“昆曲故里”昆山,从经典昆剧《牡丹亭》谐音演绎而来的“牡丹停”智慧停车平台,开创“停车+”城市服务新范式。

站在昆山“牡丹停”智慧停车云平台指挥中心,巨大的显示屏上跳动着实时数据:21万个泊位、718处停车场动态信息如星点闪烁,日均25万笔订单流转其间。

过去找车位像“开盲盒”,现在动动手指就能“心中有数”。昆山以全要素、全周期的数据治理模式,将智慧停车与智慧城市、基层“智”理、便民服务相融合,以创新基因破解“大城市病”,推动整座城市从“治理当下”迈向“设计未来”。

“数据驱动”实现三个层面穿透

打开“牡丹停”应用,界面设计融入了丰富的昆曲文化元素,在“停车导航”一栏中输入目的地,系统立即自动推荐附近停车场信息,并动态显示每个停车场剩余泊位数。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加快,停车位整体供需失衡情况日益凸显。昆山承载着超330万的人口和超百万的汽车保有量,以数字化转型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智势在必行。

近年来,昆山率先建设公共智慧底座,通过数据集成、运算、协调、共享,有效打破“数据孤岛”、消除“数据烟囱”,为各类数字化应用建设提供坚实数据支撑。2022年3月,经过全面深入的调研和紧张的设计、搭建、优化,“牡丹停”正式上线运营。

传统的停车管理依赖人工巡检、经验预判,存在资源配置错位、周转效率低下等痼疾。“牡丹停”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形成全要素、全周期的数据治理模式,突破性地实现了三个层面的数据穿透。

其一,空间穿透,打破行政边界,全面整合昆山各区镇停车资源,建立“路内+路外”“公共+商业”停车资源池。聚焦停车难题问题,接入全市718个停车场、21万个泊位数据,推动5个第三方车场委托管理合作,实现停车资源平台统管、互通共享。

其二,时间穿透,形成“停车需求热力图”,提供停车诱导服务,缓解停车场车辆出场高峰时段排队缴费慢、易拥堵等问题。推进3241个地磁泊位、5366个巡检车泊位智能化改造,研发多模态传感器融合技术,同时构建停车需求预测模型,运用深度强化学习算法,以红、黄、绿交通信号灯三色显示需求饱和度,以实现为停车位改、扩、增提供有效指引。

其三,主体穿透,可实现车主行为数据与城市交通流、商业消费数据交叉分析,通过视频流分析、地磁感应,实现毫秒级泊位状态识别,使停车管理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干预”。与昆山市便民服务总入口“鹿路通”无缝对接,将各类便民服务功能融于“一掌之中”,推进公共停车场、商业综合体、交通枢纽等停车数据分析。

科技赋能,是为了更好的体验。车主在“牡丹停”开通“通停通付”功能,便可实现“先用后付”,享受停车费无感式缴纳,并实时收到相应的订单支付信息,还可以在线申请开具电子发票。

“以前,我们光路边收费的人员就超400人,还面临停车计时不准、计费不准、效率低、停车秩序杂乱等问题。如今,整个停车管理只有200余人,他们主要负责巡检、维护行车秩序、引导交费。”昆山交发集团安保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陈丰介绍,自2022年3月上线运行以来,“牡丹停”注册用户超43万人,日均订单量超25万单。

多维提升推动治理“一盘棋”

夜幕降临,周市镇春晖路灯火璀璨、酒肆飘香,道路两旁停满了车辆。一年多前,由于管理无序,路边的免费停车位长期被“僵尸车”占用,车辆乱停导致停车拥堵,极大影响了周边餐馆商户的经营,多次引发投诉。

依托“牡丹停”项目,昆山交发集团联合相关政府部门进行停车位改造,新增一批港湾式停车位,同时接入智慧停车云平台进行统一管理,有效提升停车泊位的周转率,每车位日均周转达到8次以上。停车方便了,周边商户又恢复了往昔的活力,各种业态被重新激活。

“在家用汽车广泛普及的现代社会,好不好停车,已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愿不愿意去、有没有人来。”陈丰说,通过价格杠杆推动停车资源利用最大化,同时通过与商家合作,推出优惠停车券的形式,实现让利于民。

解决停车位问题不仅是技术或工程挑战,更是城市治理能力的综合体现。昆山从供需失衡、规划滞后、管理不规范、周转率低等多重因素进行全面解剖,通过空间重构、数据赋能、政策协同,实现交通效率、生态效益、民生福祉与经济活力的多维度提升。

昆山南站是京沪高速铁路、沪宁城际铁路交会的重要铁路车站,投入使用已有10多年时间。由于站体建成时间长、城市化发展快、居民汽车接送需求量大,昆山南站逐渐面临功能区域狭小、停车位供应不足等问题,城市“窗口”亟须焕新升级。

去年9月,昆山南站接站门厅正式启用,宽阔的P3停车场全面开放,新建800个车位的停车场及3600个车位的非机动车停车场,大大缓解停车难的压力,确保接送车辆有序进出,“南接北送”出行格局成型。在重新优化客运接送流程、满足新增停车需求之余,项目同时突出美学理念和人性化设计,建设清新精致的风雨连廊,并分别设置出租车和网约车上客区,可以实现出站即乘车。

“以前来昆山南站接送,车要停在几百米外,进出站要步行七八分钟。而且经常找不到停车位,进出停车场也常碰到堵车情况,进出一趟至少要半个小时。”出租车司机王成新说,如今接送更方便,出行体验感更佳,接送成本大大降低。

停车数据不仅是“泊位地图”,更是城市治理的“诊断书”。当分散的停车场汇成“一朵云”,“绣花功夫”便有了数字抓手。“牡丹停”上线以来,泊位查询精度可达99%,违规停车识别响应速度缩短至30秒,并推动300个经营性停车场规范备案。

近两年来,昆山累计改造新增停车点127个,停车位10940个,累计投入8800多万元。市民找车位平均耗时从15分钟降至3分钟,停车场运营成本降低35%,重点区域交通拥堵指数下降18%,打破了“城市规模与交通拥堵正相关”的一般结论。

资源再分配让便民“有温度”

傍晚6点半,家住夹浦西村的王东把车稳稳停进昆山市卫健委停车场后安心回家。“以前回家绕三圈也找不到车位,现在开放共享车位,晚上回家停车方便多了。”这份便捷得益于昆山创新推出的停车位“共享”之举。

聚焦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牡丹停”大显“身手”。昆山优先推进中环范围内具备条件的机关事业单位自有停车资源先期试行共享,目前,昆山市住建局、城管局、卫健委等8处内部停车场向社会有偿错时共享开放,缓解周边居民停车难。

巴城镇年丰社区下辖多个农民动迁安置小区,周边企业较多,租户集中,导致停车位紧张,居民多有怨言。昆山交发集团联合相关部门,利用道路边闲置公共用地进行停车位改造,与小区居民和租户共享,而且推出优惠停车套餐,日均只需2元,低于一般收费标准。

“便民”是“牡丹停”上线的初衷,更是不断优化的“动力”。为配套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衔接换乘需求,昆山制定出台《昆山市轨道交通P+R停车场管理暂行规定》,同步推动轨交11号线P+R停车场规划建设。截至目前,已推动花桥博览中心站等889个泊位上线P+R换乘服务,市民通过“牡丹停”即可享受地铁换乘停车优惠,享受无碍式交通接驳新体验。

“牡丹停”不仅提供基本的停车服务,还推出了一系列增值服务,为用户出行增添便利。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牡丹停”在多个停车场配备了充电桩,满足车主的充电需求,让电动汽车出行不再有“里程焦虑”。其中,昆山南站P3停车场接入了“一秒一公里”全液冷超充站,支持高达600kW的功率输出,可同时满足54辆新能源车高效充电需求。

部分停车场的自助洗车服务也是一大特色。此外,聚焦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两新”群体,选取商业街区、交通枢纽周边、口袋公园等人流车流密集区域,整合各方资源,打造“暖心驿站”,建设“友好停车场”等;在商铺集中的区域,与商家合作,为平台用户提供专属的加油、停车等优惠服务,节省出行成本。

“这些增值服务的推出,不仅为市民的出行提供了更多便利,也进一步提升了平台的吸引力和实用性,真正实现了停车与出行服务的深度融合。”昆山交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盛卫东表示,昆山交发集团将结合“牡丹停”平台的战略定位及民生需求,聚焦“全域覆盖、服务升级、智能深化、停充一体”四大关键方向,着力打造“智慧停车+新能源服务+汽车生态增值”三位一体的城市级出行服务平台,实现“一张停车网”到“城市治理操作系统”的新飞跃。

网友热搜

最新发布

更多搜索

内容精选

资讯 苏州 娱乐 体育 财经

热点 房产 汽车 旅游 商业

Copyright (C) www.szdushi.com.cn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