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快讯 > 热点速递

构建科技金融“苏州生态圈”

苏州新闻网 2024-11-26 14:14

□苏报记者 杨帆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需要建立起“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从政策体系建设,到完善多层次金融服务,苏州不断优化科技金融“生态圈”。今年三季度末,苏州全市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近6000亿元,一大批科技企业在金融“活水”润泽下发展壮大。今天,苏州科技金融国际合作发展大会召开,苏州开启了科技金融发展的新征程。

政策建设扎稳科技金融服务基石

早在2009年,苏州市政府就印发了《关于加强科技金融结合促进科技型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及主要任务分解表的通知》,从完善激励政策、促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推进信息平台建设等方面明确目标任务;2018年,专门进行了修订完善,就加强科技金融创新融合,提出了完善政策体系、创新科技信贷服务和挖掘科技保险发展内涵等措施。

2015年,《苏州市金融支持企业自主创新行动计划(2015-2020)》发布,以解决企业在创新发展过程中的融资难题为导向,通过制度安排和资源调配,运用鼓励银行发放信用贷款、保险公司开展贷款保证保险、设立投贷(保)联动基金和信保贷基金等20项综合金融服务工具,为创新型企业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

2023年4月,苏州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苏州市科创金融发展的工作意见》,通过构建服务机制、完善服务体系、借力资本市场、夯实发展基础等举措,推动科创金融发展,目标是将苏州打造成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科创金融中心。11月,市政府办印发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的有关文件,提出19条具体政策措施。此外,苏州市委市政府还印发了《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科技创新发展目标与主要任务,把目光进一步投向了全球影响力和国际合作发展上。

与此同时,近年来,财政、科技、金融等多部门主动对科技金融政策体系进行多维度、全方位的补充与完善。例如,多部门联合先后出台科技支行专项风险资金池、科技贷款贴息、科技保费补贴、科技金融风险共担等政策以及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等科技企业培育措施。金融监管部门支持设立或引入科技专营或特色机构、科技金融功能中心等,指导银行机构开发针对科技型企业的授信审批模型,推动完善科技金融服务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工信部门出台支持生物医药产业、专精特新企业、首台套重大装备等政策;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着力完善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体系;科技部门在全国率先搭建科技企业投融资对接平台,创新开展公益性科技金融服务等。

各市、区也结合区域优势、产业特点对市级科技金融政策进行细化与补强,形成“一区一特色”科技金融政策环境,逐步形成以苏州市“信保贷”产品为主,工业园区“科技贷”、高新区“融医贷”、昆山“昆科贷”等各区县特色子产品为辅的产品体系,实现政府、银行、企业风险共担。部分区县子品牌产品的风险补偿比例在市级50%的基础上,结合重点发展领域,将补偿比例提升至80%到90%。

金融服务与科创产业“双向奔赴”

2023年10月10日,苏州浩辰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陆科创板。这个前身成立于1992年、由5个清华毕业的学生一起创办的软件公司,在30多年的时间里聚焦CAD技术研发、产品推广,于2001年正式落户苏州。目前已成为国内唯一获得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金奖的CAD软件企业,全球累计用户超过7000万。

公司创始人兼总裁陆翔曾在接受采访时说:“浩辰软件2000年后的发展,我们做对了两件事。第一,研发自主平台CAD软件;第二,便是搬到了苏州国际科技园。”从初创到上市,坚持走自主知识产权发展道路的浩辰软件得到了科技、创投、银行等的多方支持,成为苏州科技金融有力支持科技创新的生动缩影。

苏州是科技创新强市,拥有4个国家级高新区、7个省级高新区,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纳米新材料和小核酸等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创新型产业集群。来自市科技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苏州主要科创指标实现跃升,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76家、全国第一;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2.5万家、全国第一;潜在独角兽企业75家、全国第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1.57万家、全国第四;“上海—苏州”科技集群全球第五;独角兽企业17家、全国第六,全社会研发投入1055亿元左右,研发强度4.1%左右,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面广量大的科创企业群体、全面的产业门类、前沿的创新技术是科技金融发展的肥沃土壤,科技金融服务则为科创产业链的完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撑。

近年来,苏州科技金融服务惠及面不断拓展,科技型企业的投融资环境得到持续改善,不仅构建起服务科技型企业的融资服务平台,还打造了专属的“科创指数”融资模式。金融监管部门与科技主管部门紧密配合,推动辖内200余家银行、保险、创投等机构入驻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等科技金融平台,并指导辖内30余家银行成立“企业自主创新金融支持中心”专门对接,实现科技金融供给端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主动响应科技企业金融需求。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全市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5968.16亿元,较年初增加796.12亿元,增速15.39%,高于各项贷款增速9.29个百分点;1至9月,全市科技保险保费收入11.23亿元,保单数量3.64万件,其中主要财产保险公司承保科技研发、成果转化风险类保险583笔,保额较去年同期上升31.0%。全市银行、保险等机构深耕科技金融,有力支持了一大批科技型企业发展。

在融资平台方面,苏州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二期上线基础上创新推出“苏融通”服务品牌,锚定打造便捷高效、多元综合、智能精准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打造苏州一站式金融服务总入口,有效拓宽了苏州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研究推广了“科创指数”融资模式;在平台上线“科创金融”专区,支持企业认证后加入平台科创企业库,可智能推荐适配融资产品和支持政策,自主选择融资产品发起需求线上对接。目前,已有25家银行金融机构在专区上线了28款科创指数贷产品,已帮助4168户企业获得授信1289.89亿元。

苏州博思得电气有限公司是拿下第一单“科创指数”融资模式下专项贷款的企业, “苏州银行科创金融团队来公司走访,了解需求,向我们推荐了‘科创指数贷’。”博思得电气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一家专注于研发和生产X光影像设备核心部件的高科技企业,公司研发生产需投入大量资金,体系化的创新评分制度以及快捷高效的金融对接机制,给企业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最终促成了首笔“科创指数贷”的顺利落地。“这个模式改变了过去银行授信注重销售、强调抵押的‘老传统’,为科创企业开辟出了更便捷高效的融资途径,建立起从科技资产到信用资本,再到信贷资金的转化桥梁,使‘科创能力’真正变成‘真金白银’。”业内人士的评价生动诠释了这份“双向奔赴”的关键内核。

与科创指数贷一样完成科创能力“金转化”的还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去年3月,以“聚力创新 融合发展”为主题的生物医药产业知识产权金融专场活动在苏州成功举办。活动中,15家银行分别与28家生物医药企业签署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协议,为企业授信4.48亿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信知贷”也在活动中正式发布,为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等科技创新主体提供了更加精准适配的金融方案。在“信知贷”之外,围绕创新主体实际需求,聚焦重点产业发展和数据经济热点,苏州创新落地了一批知识产权金融产品,如全国首单药品专利链接保险、全省首单数据知识产权安全保险等。今年1至9月,全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金额达132.19亿元,同比增长11%。

多层次支持体系带来多层次金融服务

截至今年9月末,苏州全市金融机构、中基协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和地方金融组织合计1026家,形成了规模大、种类全、全方位服务的苏州金融体系,搭建起“投、贷、股、债、保、基”等综合资金供给模式。这其中,科技金融服务的“基础设施”也非常完备。目前,苏州大部分银行机构设立了科技金融中心、科技特色支行等科技金融专门机构,拥有全国首家科技保险支公司,落地一批全国或全省首单科技金融创新产品。其中,针对科技企业研发风险保障需求,苏州在全国首创“科技研发费用损失保险”,为46家“独角兽”培育企业提供研发费用保障4600万元,保费由市级财政全额补贴;落地全国首单“集成电路流片费用损失保险”,填补对高端芯片自主可控研发生产的保障空白。

值得关注的是,近三年来,苏州就新增持牌金融机构超30家。如苏新基金获证监会批复核准设立并正式开业,成为全省首家公募基金;东吴财险获批筹建,全市法人金融机构体系不断健全。在传统的融资服务之外,多层次金融体系为科技企业带来多层次金融服务。

“苏新基金填补了苏州市乃至江苏省内金融业态缺乏公募基金牌照空白。在中新合作的背景下,还有着推动金融对外开放方面的独特创新价值。”今年5月正式开业的苏新基金在支持苏州产业创新集群建设、科创生态建设方面更是备受期待。“苏新基金可以依托资源优势,发行契合本地市场需求的产品,满足实体企业在资产配置、流动性管理和投资风险偏好等方面的需求,提升资金收益,支持企业持续发展。”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苏新基金可以充分利用股东和地缘优势,通过一二级市场投资联动,积极投资本地具有良好发展前景、过硬研发实力的科创型企业,扶持企业成长壮大。

为科技创新产业的发展带来新机遇的还有落地不久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苏州拥有活跃的股权投资市场。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打造产业资本集聚标杆城市,出台了系列促进股权投资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组建了苏州创新投资集团,整合集聚市级投资资源,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苏州‘1030’产业体系建设,做到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近三年,苏州的股权投资活跃度稳居全国前五、全省第一。股权投资的快速发展,为苏州市开展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业务试点营造了富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市委金融办常务副主任曹晔告诉记者,试点将充分发挥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在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企业重组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加大对试点区域范围内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促进科技型企业成长,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提供有力支撑。“对于科创企业而言,除了银行信贷支持外,更需要股权投资来陪伴企业成长。”

事实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苏州优质科技企业借力资本市场实现跨越发展。在全市267家境内外上市公司中,近九成属于苏州四大产业集群,五成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企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积极布局,构成苏州主导产业的坚实基石。以科技企业集聚的科创板为例,截至目前,苏州有科创板上市公司55家,数量居全国第三,仅次于上海市、北京市,占整个科创板上市公司数的近十分之一。其中,华兴源创是全国首家科创板上市公司。阿特斯入选科创50指数成分股。还有苏州企业入选科创100指数成分股、科创200指数成分股、科创成长指数成分股等。产业发展夯实上市基础的同时,上市合力的不断加强,是越来越多苏州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登陆科创板的最大助力。目前,苏州建立了多层次全覆盖的上市培育体系,重点围绕瞪羚企业、独角兽培育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人才创新企业等深入挖潜,根据体量规模、发展阶段、创新能力、成长规律等开展分类培育,搭建起了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互联互通的桥梁。

金融科技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能级

服务生态的优化离不开科技加持。从数字金融创新实践,到科创指数体系建设,再到用好征信平台等大数据支撑科技企业融资等,苏州依托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质效。

2019年至2020年,全国首个小微企业数字征信实验区、金融科技创新监管、数字人民币等3项重要数字金融创新试点陆续落地苏州。伴随着创新试点的优势叠加,苏州由此开启探索数字金融创新发展的“奔跑”模式。一方面,政府高标准建设起综合金融服务平台、股权融资服务平台、地方征信平台等三大金融基础设施,配套财政资金奖励、风险分担等支持政策,撬动金融资源向科技企业配置;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坚持市场化原则,充分运用金融征信基础设施,依托政府配套风险分担政策,创新金融产品,提高金融赋能科创精准度。其中包括借助征信平台数据资源,进一步细化征信分类标签,在“征像”小程序上为企业进行分类标记,筛选科技属性的企业名单,方便金融机构精准适配针对性金融产品;大力研发科技型企业评价模型,有效运用征信平台长周期、多维度征信数据的优势,针对科技型企业特点,通过行业产业类型、知识产权状况、经营状况、信用状况等方面建立了评价指标,联动启信宝、智慧芽等同业机构共同完善评价模型,“征信+金融”产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目前已孵化推出“征信贷”“容易贷”“随E贷”等一系列智能化信贷产品,研发推出的科创指数,从6大类、20余个细分维度,综合评价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切实增强科技企业融资的可得性、便利度和获得感。今年,依托“征像”系统开展的科技金融服务技能竞赛,精选2万家科技企业形成清单,全辖3000余名客户经理参与抢单走访,对接成功5095户次,新增授信超千亿元。

数字金融实验室等创新工作载体或平台也在加速提质扩量,人民银行长三角数字货币研究院、长三角金融科技有限公司、长三角金融科技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相继落户。目前,苏州已成立60多家数字金融实验室等创新工作载体或平台,有一半以上设立在相关银行中,成为推动数字金融创新的核心力量。在参与并支持数字金融产业发展、积极开拓数字人民币试点创新的同时,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也为支持科技创新增添了驱动力。苏州银行开发的小苏科创力评价模型,变刻板“印象”为精准“标签”,构建起科创金融服务新范式。建设银行苏州分行致力于精准识别科技企业,借力数字金融,围绕人才、技术等创新核心要素,以一系列量化指标评价企业持续创新能力。依托“科创评价”体系,该行构建了立体、精准的科创企业数字画像,建立覆盖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产品服务体系,围绕“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创新链条,服务科技型企业超1.1万户,信贷余额超千亿元。

网友热搜

最新发布

更多搜索

内容精选

资讯 苏州 娱乐 体育 财经

热点 房产 汽车 旅游 商业

Copyright (C) www.szdushi.com.cn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