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苏州资讯

传统渔业村变成生态养殖新高地 阳澄湖畔崛起最美网红乡村

名城文旅 2024-12-02 09:52

周末,阳澄湖西岸,新修建的环湖步道上,市民们悠闲漫步,享受着清新的空气。湖面上,水鸟翱翔,从湖面飞向村落,又从田野飞往湖心,一派江南水乡美景。

阳澄湖畔的太平街道旺巷村,作为一个传统的渔作乡村,近年来积极探索现代化生态治理路径,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传统湖区养殖转化为生态绿色养殖,实现了“环境美、生态佳、农民富”的良性循环,开辟了乡村振兴的新愿景。

大保滩变身网红打卡点

阳澄湖畔,旺巷村坐落在宁静的自然风光中。一边是广袤的湖面,波光粼粼,湖对岸苏州工业园区的高楼林立;另一边,是生机盎然的自然农庄泥潭港,尽管已经是深秋,但是这里田野间依然绿意盎然。村庄与湖泊之间,一条小河静静流淌,把这片典型的江南水乡与阳澄湖紧密相连,水乡的柔美与湖泊的开阔在这里交织成一幅和谐的画面。

昨天上午,李先生一家从古城区驱车来到旺巷村,他们带着老人与孩子一起漫步在湖畔,感受这番田园美景,“相比美人腿景区,这里游客相对少一些,周末过来吃吃农家乐,很惬意。”

2022年底,旺巷村大保滩开启了环境整治提升工程,重新铺路,新建瞭望塔、亲水平台、慢行步道,当地村庄环境得到了全面提升,村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原本都是水泥路,现在改造成了沥青路面,又增加绿化2800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超过1000万元。这些改造提升了村民的生活环境,也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

记者登上瞭望塔,湖面如镜,偶尔有渔船驶过,又把湖面划破,留下一道波痕,然后又渐渐扩散开来,到湖岸边惊起了几只水鸟——这样的自然美景让这里成为了都市人新的网红打卡地。

传统渔业村绿色转型

相城区太平街道地处阳澄湖西岸,水岸线达20.12公里,水域面积12.48平方公里。这片水域湖床底质极好,水体清澈,植物茂盛,天然饵料丰富,是特种水产的优质适生地,当地自古以来就是渔作主产区。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1968年,当时的太平公社成立渔业大队,之后又开办“西湖渔场”,在阳澄湖西湖区域打桩、围网,进行网箱立体化养殖,6630亩的渔场实现了高密度养殖。至1984年,渔业资源年产量达1290吨。渔民们靠着勤劳的双手,实现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但是与此同时,湖水富营养化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养殖密度太大,阳澄湖的生态呈现脆弱一面。”太平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9年底,相城区发布《阳澄湖水污染治理攻坚工作方案》,大保滩池塘被列为限制养殖区,未达到环保标准,需启动退养工作;2020年,阳澄西湖实行“十年禁渔”,大保滩启动退养清塘工作。

“如何把生态可持续发展与渔民收入的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一道选择题摆在了当地基层政府面前。

“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只有阳澄湖水质改善了,我们的渔获才有更好的产量和销路。”当地村干部一边向渔民解释,一边又启动了大保滩生态池塘标准化改造工程。“我们引入生态循环养殖理念,一边改造高标准池塘,并建设尾水净化工程,渔民养殖的尾水通过‘沉淀池、溢流坝、曝气池、过滤坝、生态池’多级处理后,能够有效降低水体中氮、磷含量。”

据悉,大保滩养殖池塘项目总投资2200万元,至2022年5月完成建设,“预计到2025年,池塘的经营发包收益将达到153.65万元。”旺巷村的负责人如是说,“改造后的池塘面积达786.13亩,养殖尾水经过三级净化处理后,能够实现高效循环利用,确保水质达标排放。”通过减少放养量、种植水草、投放螺蛳等综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实现了养殖零污染排放。

如今,经过倾心呵护,阳澄湖水质不断提升,阳澄湖湖体总体水质处于Ⅲ类。传统的渔业养殖也变成了如今的科学生态循环养殖。

生态养殖带动富民增收

如今的大保滩池塘,已经从传统渔业村变成了生态养殖的新典范,养殖尾水通过多重净化处理后,不仅提升了水体利用率,降低了发病率,还有效保障了蟹种成活率和产量,为当地渔业发展提供了可持续的路径。

同时,高质量的大闸蟹也让更多的“吃货”来到旺巷。

中午时分,当地“毛家蟹庄”门口停满了来自各地的汽车。“今年蟹季快结束了,但是我这边生意还是兴隆,都是老朋友了。”经营这家农家乐二十多年的老板毛巧林已经积累了众多老客户,“他们有杭州来的,有上海来的,也有周边常熟、昆山以及苏州市区的。”

记者在蟹庄内看到,十余张大小不同的餐桌上摆满了当地的农家菜,“城里人好这口,他们就喜欢吃我们家自己散养的鸡,自己种的青菜、菠菜。”毛巧林一边招呼客人,一边向记者介绍,“当然,还有我们这边自己养的大闸蟹!”

从传统的渔业村到生态养殖的新高地,旺巷村大保滩的转型历程展示了生态治理与乡村振兴的成功结合。通过对环境的精心修复和基础设施的提升,旺巷村不仅创造了优美的自然风光,还推动了农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村民们带来了更宜居的生活环境。在生态养殖的推动下,大保滩池塘实现了养殖模式的绿色转型,提高水质的同时,保障了水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也促进了农文旅的融合发展。

毛巧林的成功经验就是旺巷村变革的缩影。他依托阳澄湖的自然优势,通过高标准的蟹塘养殖和农家乐经营,不仅获得了经济回报,还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周边村民的收入增长。如今,旺巷村在生态美、环境佳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富民增收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记者 李渊)

网友热搜

最新发布

更多搜索

内容精选

资讯 苏州 娱乐 体育 财经

热点 房产 汽车 旅游 商业

Copyright (C) www.szdushi.com.cn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