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企业订单增多,原材料储备占用资金增加,需要信贷产品支持。”“我们准备再增加一条生产线,资金有点不足,你们有哪些金融产品可供选择?”……9月20日,扬州市第二场“财政金融联动惠企政策”园区行活动走进邗江区。该市财政、工信、科技等部门向邗江区重点企业宣讲财政金融惠企政策,兴业银行、中信银行等金融机构与企业现场开展融资需求对接,打通金融助企发展的“最后一公里”,全方位为企业发展“输血”。
连续两场“园区行”活动,为何受到金融机构与企业热捧?惠企政策目前执行情况如何?记者进行了采访。
财政搭桥
找到银企“最大公约数”
众所周知,银企之间最大的阻碍就是“收益低、风险大”。金融机构放贷意愿低,手续繁、成本高,企业发展缺钱却不敢贷。此次扬州市出台的财政金融联动支持企业发展政策,却受到银企双方的热捧。
“我是中信银行扬州分行的客户经理,我们的产品既有面向科技型‘专精特新’企业的贷款,也有面向成长中的创业型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活动现场,中信银行工作人员耐心介绍每一款产品的优势和办理手续。
“财政牵线,解决了我们信息获取滞后的问题,能‘面对面’和企业交流。”中信银行公司银行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园区是该行客户的重要来源,但一直存在信息滞后的难题,现在政府搭桥,可以让银行更好拓展客户、服务企业。
“更重要的是,扬州出台的惠企政策通过贴息、担保费补贴等,降低了银行风险,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推动了园区发展。”该负责人说,政策在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找到了“最大公约数”,形成了政银企“三赢”的局面。
政策叠加
形成“1+9”发展新优势
如果说银企之间的“最大公约数”是“支点”,那么每一项政策就是“杠杆”。
“扬州财政金融联动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包括1个工作方案(即《关于财政金融联动支持企业发展的工作方案》),以及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出台的9个实施细则。”扬州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政策出台后,正逐渐推动形成资金投放精准、主体协同联动、政策叠加发力的“1+9”发展新优势。
邗江财政部门携金融机构与民企开展互动交流。资料图片
“我们参加了两场政策进园区活动,从目前反响来看,此次政府出台的财政金融惠企政策更精准、更实惠。”中国银行扬州分行相关负责人认为,扬州的财政金融联动惠企政策有三个特色:一是支持领域更宽广,支持对象涵盖制造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企业、创业群体、融资担保机构等,包含各类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形成较为广泛的政策惠及面;二是服务企业更便捷,贴息政策均采用“免申即享”方式惠及企业,无需企业主动申请,在银行收息时,直接扣减财政贴息部分,实现惠企政策“直达快享”;三是产品创新方面更有针对性,政策围绕“613”产业体系及上下游企业,引导金融机构向企业发放低成本、高效率的贷款,实现金融对科创企业的补链强链作用,支持重点更加聚焦。
杠杆效应
“撬”出企业发展新动力
充足的资金是企业发展的动能,随着政策不断落地,扬州不少园区和企业高质量发展有了强劲动力。
“政策出台后,我们对企产品的放款量明显增加。”江苏银行扬州分行科创贷产品一直深受企业信赖,该行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围绕“613”产业体系建设,扬州创新特色金融产品,开发“扬州市产业科创贷”,并纳入市级普惠金融发展风险补偿基金支持范围,对银行而言,风险进一步降低,业务进一步拓展。
“财政金融协同,可以通过财政资金杠杆和相关政策激励,撬动金融机构资金或社会资本投向广大企业尤其是创新科技型企业,有效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扬州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说,财政与金融加强协作,将产生杠杆效应,在财政资金撬动下,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有效扩大资金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弥补企业创新资金不足的问题。
“我市财政金融联动惠企政策,不仅实施企业贷款贴息,完善应急转贷政策,还有效提升了风险补偿能力,健全融资担保体系。”扬州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说,每一项政策都瞄准企业融资的痛点难点。比如配套省有关贴息政策,实施制造业企业贷款贴息、“专精特新”企业贷款贴息、科技型企业贷款贴息、富民创业贷款贴息,市级财政与县(市、区)、功能区各按50%比例承担,有效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
四两拨千斤,“撬”出新动能。今年以来,扬州市级普惠金融发展风险补偿基金项下合作的“小微贷”“环保贷”“富民贷”等政策性贷款产品,合计放款规模达70.89亿元,惠及企业2071户;已发放“专精特新贷”“苏科贷”“科技首贷”13.63亿元,惠及企业275户。
通讯员 吴辰露 记者 默然 初之
Copyright (C) www.szdushi.com.cn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