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京杭运河江苏段绿色现代航运综合整治工程(江南段)常州段航运文化标志、助航设施顺利通过交工验收,标志着京杭运河江苏段绿色现代航运综合整治工程(江南段)常州段(以下简称京杭运河常州段整治工程)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实现了“水清岸绿、航行有序、高效顺畅”的绿色现代航运发展目标。
京杭运河江苏段绿色现代航运综合整治工程是全国“交通强国”第一批试点任务之一。其中常州段长49公里,整治内容包括护岸工程、锚地及服务区综合提升工程、助航设施工程、疏浚工程、桥梁美化亮化工程、智慧运河工程及相关配套工程。
如何在一个“交通强国”试点任务中做出“常州特色”,在航道基础建设中体现出常州与运河之间生生不息的历史文脉,成了一道考题。
常州港航部门给出的答案是:把大运河优美环境、优质航运、优良生态、优秀文化有机融合,推动大运河从“地理空间”走向“文化空间”,重新焕发“黄金水道”生态新底色、文化新动能。
在古运河、新运河、德胜河三河交汇处,一座红白相间的“小蛮腰”吸引着往来市民的目光。它,就是钟楼航标灯塔。
钟楼航标灯塔是常州内河航道首座航标灯塔,塔身以弯曲龙骨、圆形船舵为脉络,塑造出圆润曲线、挺拔立体、起拱清晰的工业感。
三河交汇处,也是邹区镇安基村所在。每到傍晚,“小蛮腰”的光感系统检测到光照不足时,就会自动亮点,既发挥完善航道助航设施、保障航行安全的航运功能,也与安基村美丽乡村的“灯文化”相呼应。
24.85米,是“小蛮腰”总高;24.85公里,是京杭运河常州市区改线段航道的公里数。“这不是巧合,而是‘小巧思’,是常州航运文化的传承。”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养护科科长虞冬冬说。
在京杭运河钟楼区段绿色整治项目上,常州在全省水运项目中首次采用“省市共建”模式。“省级港航部门根据竣工决算进行省级资金补贴,由钟楼区政府具体组织实施。”虞冬冬介绍,这一模式可以更好地结合地方城市规划,重塑运河沿线人文新风情。
7.5公里航道两侧的17万平方米,以“运河新生,骑乐无穷”为主题,被打造成常州首个郊野滨河骑行绿廊,完成了包括9500米的驳岸绿化提升,14.25万平方米林下复绿,形成了“一线、两道、四区、九景”的景观。
住在邹区镇的杨女士每天都会到运河边散步,放松下一天的心情。“十多年前刚住过来时,运河边甚至路都走不通。现在好了,路通了、树绿了,还有滨河步行道、骑行道,来散步和骑行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如今,原本的“断头路”变成了绿色生态线,串联起两岸的绿地、公园,沿河建设的滨河步行道、自行车骑行道,为市民提供了亲近自然、享受运河美景的平台。两岸分布的美丽乡村区、农耕田园区、现代工业区、航运展示区,让市民游客在欣赏美景时,感受常州运河文化的深厚底蕴。
水波潋滟,蓝天、白云、绿植映衬下的运河,宛如画卷。
“每次来常州,沿着大运河行船,就像画中游。”苏观音寺货9588船主张仕祥说,“比景更美的,是运河常州段公共服务区的便民设施。”
张仕祥常在位于阳湖大桥下的京杭运河常州水上服务区休整、等待装货。以前,船舶停靠水上服务区,都靠柴油发电,“不仅费用高,噪音还大。”烧柴油还会产生硫化物等污染物。
近年来,常州部分商业化运营的码头已经建设了岸电设施,供靠泊船只使用。京杭运河常州水上服务区属于公共区域,常州港航部门曾多次协调,可由于经济效益预期不好,一直未能装上岸电设施。“不能只算经济账。京杭运河常州段,船只往来如梭,是名副其实的‘黄金航道’。‘黄金航道’的‘黄金’不仅在于发挥的经济效益,更在于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要把这个理念落实到航运的每个环节。”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主任蒋小旦说。
此次京杭运河常州段整治工程,在京杭运河常州水上服务区、奔牛锚地建设智能船舶污水、垃圾接收设施和8套智能岸电设施,满足船民停泊期间的生活用电需求,保障船舶污染物“应收尽收”的公共服务能力,大幅度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
如今,张仕祥停靠到服务区,总会第一时间把垃圾扔到智能垃圾柜,并接上岸电,“岸电1元1度,夏天开着空调,一天也就30元左右,比烧柴油省170元。”
整治工程不只是为了“即刻”效果,而是要实现长久的绿色现代航运。
在运河两岸,每隔一段距离就能看到一套视频监控,这便是京杭运河常州段航道外场感知设施。这些设施可实现航道运行、船舶航行、航道基础设施远程在线实时监测,全面打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港航管理与服务体系,提升航道运行智能化管理水平,提升常州港航设施维护、管理及运输服务能力,同时为交通强市、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鱼在水中游、鸟在天上飞、船在景中行、人在岸边赏,京杭运河常州段整治工程是常州通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焕新文旅底色、生态底色的一次尝试,也是把“黄金航道”这张“名片”添上“民心片”内涵的一次尝试。
扬帆起航,京杭运河常州段“三改二”工程也已在加快推进中,预计明年实现2000吨级船舶全天候畅行,让“黄金航道”释放更大活力。(记者 黄洁璐 通讯员 陈玉坤 蒋成洲)
Copyright (C) www.szdushi.com.cn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