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学员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温宿县技工学校学习砌筑工专业技能。
艾则孜·沙木沙克摄(人民视觉)
图②:在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执法人员对冷冻生鲜类食品进行检查。
张凯峰摄(人民视觉)
图③: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瓦吾小学的女足队员们在球场上训练。
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摄
底图:浙江省安吉县天子湖镇高庄村晨景。
潘学康摄(人民视觉)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五年来,我们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增加民生投入,着力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在发展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代表委员表示,要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持续提高生活水平
共享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代表委员认为,共享引领发展,应持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昔阳县大寨镇大寨村党总支书记郭凤莲注意到,2022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3元,实际增长4.2%。她介绍,近些年,大寨乡亲吃起“旅游饭”,村里先后修缮了300多孔石头窑洞和400多间砖瓦房。极具地方特色的村貌,引来众多游客,乡亲们的收入也随之增加。“每年咱村里接待的旅客人数,能达到20多万!”郭凤莲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这将有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农业大学校长吴德认为,实现产业振兴,必须精准发力。建议加强农业科技投入,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发展绿色农业,全面构建乡村产业绿色发展的制度体系;发展品牌农产品,建立和完善农产品的生产标准体系。
“五年来,新就业形态和灵活就业成为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全国政协委员、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葛桂录对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新就业形态相关内容印象很深。他认为,应进一步明确新就业形态的定义和范畴,建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监测服务系统等信息化平台,为从业人员提供更好服务。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金台律师事务所主任皮剑龙建议,扩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将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纳入到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体系中。
全面保障合法权益
共享发展就要共享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建设成果,全面保障人民在各方面的合法权益。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黔西市雨朵镇党委书记付庆梅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建议财政部门在专项资金分配上适当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倾斜,优化乡镇卫生院就医环境;加强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和引进,落实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保障机制;利用医联体和医共体建设,促进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促进医疗资源均衡发展。
“我们要持续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让绿色发展成果惠及每个人。”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能源集团董事长刘国跃说,应更好统筹能源保供和绿色转型的关系。他认为,能源保供离不开煤炭兜底。实现绿色发展,还需要在清洁高效用煤上多下功夫。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刘万鸣表示,中国博物馆数量快速增长,质量明显提升,但仍存在分布不均的情况。为了让博物馆更好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让广大农村地区的孩童近距离接触到博物馆,建议为地方提供更多线上博物馆公开课。
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过程也是共享的过程。对此,不少代表委员对记者畅谈了体会与期待。
“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关键是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党委书记王传喜介绍,代村坚持党建引领,突出网格化治理、数字化赋能、精细化服务,建立基础网格27个,划分微网格78个,筑牢治理基础。同时,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让群众及时知情、广泛参与,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依托村党群服务中心设立矛盾调解窗口,建立群众诉求“值班接访、首问负责”制度,做到“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村”,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大黄村党支部书记马豹子介绍,大黄村依托党群服务中心设立村民一站式服务大厅,解决村民的急难愁盼问题,自运行以来,先后服务群众6000多人次,为群众办实事800多件。大黄村还先后建成图书批发市场、小商品批发市场和电商直播产业园,辐射带动就业,村民人均收入从原来的6000元增长到现在的3万多元。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这是我重点关注的一项工作。”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永嘉县岩坦镇源头村党总支书记陈小静说,“这些年来,各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进一步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水平迈上新台阶,我所在的源头村就是一个例证。”她介绍,在源头村,村民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能知道各党支部的工作状况。村里还推动构建起多方联动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既讲法律、讲政策,也讲“家和万事兴,邻里一家亲”的道理,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村两委带着村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村子越来越美,村民的日子越来越旺。我坚信,随着基层治理体系不断健全,全社会必将更加和谐有序。”
Copyright (C) www.szdushi.com.cn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