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苏州资讯

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绘就共同富裕图景

苏州日报 2023-01-21 11:38

□苏报记者 朱琦 朱雪芬

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的共同美好期盼,与每个人的幸福息息相关。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持续做好民生保障改善工作,坚持财力向民生、向基层倾斜,不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如何脚踏实地积极有为做好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事关民生福祉的各项工作,不断丰富共同富裕新内涵?连日来,苏州的代表们积极建言、务实谋划,共同富裕新图景在交流互动中变得可感可触、清晰动人。

呵护学生身心健康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报告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我将全力保障学校师生的身心健康,全力办好有温度有品质的教育。省人大代表,吴江区程开甲小学校长薛法根30多年来一直坚守在教学第一线,把根扎在乡村教育的大地上。通过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走访调研,他建议建立各地基层学校与当地医疗机构的心理转介绿色通道。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为每所学校配全校医和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各地卫生医疗机构要为每所医院配备专业的心理诊疗医生,开设心理诊室,并与当地中小学校对接,从而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生健康涉及千家万户,校医、保健教师是学校卫生工作的主力军,肩负着学校师生疾病防控、健康教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等多方面任务,作为学生健康的守护者,其专业水平和配备情况直接影响学校卫生工作的顺利开展。省人大代表,张家港中等专业学校信息工程系副主任方琴建议,通过政府购买专业化的公共卫生服务等方式,按标准配齐配足学校校医或保健老师,以民生实事项目加以落实,坚持人在医卫、用在学校的原则,并由学校开展岗位工作质量考核。

聚焦一老一小需求

托稳最柔软群体

一老一小是社会最柔软的群体。报告提出,要加快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用心打造苏适养老服务品牌,深入推进医养、康养融合发展。医养结合是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的重要举措。省人大代表,苏州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沈振亚建议制定相关政策,明确养老机构应与相应级别的医院有机、紧密结合,让老年人在养老机构能获得针对基础疾病相关的治疗,同时能在疾病来临时及时获得身体指标监测,确保一旦发现问题能快速有效进行治疗。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儿童综合发展水平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省人大代表,农工党苏州市委专职副主委、市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张健红建议,要坚持儿童优先,构建多方协作的社会支持体系;建立监测评估体系,让儿童早期发展有章可循;加强阵地建设,健全儿童保健与健康服务网络;深化医育结合,推动儿童保健向早期延伸。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省人大代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外科副主任、神经外科主任,苏州大学微创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兰青对报告中有关医疗方面的内容特别关注。她建议,要做好抗疫物资的战略储备,强化基层医务工作者尤其一线医护人员的应对处理能力;加强医科有生力量培养与带教,强化临床实践,当好预备队;出台医务人员应急处理非专科疾患的条例,做到有法可依。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

促进农村宜居宜业

报告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农村宜居宜业。现在农村环境面貌大幅改善,百姓生活水平大大提高,越来越多像我一样的有志青年选择留在农村,加入到乡村振兴中来。省人大代表,太仓福田家庭农场负责人陶煜东说,作为从事绿色果蔬产业的一员,自己将继续提升家庭农场的技术创新,促进乡村产业提质增效,争做全省示范家庭农场,带动农户共同致富,促进农村宜居宜业。

我将始终以探索苏南基层村发展新路特别是乡村振兴新路为己任,通过乡村产业创新与乡村治理创新等一系列改革探索,让村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省人大代表,张家港市杨舍镇善港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葛剑锋说,未来将在农村医疗互助、涉农培训改革、生态农业补偿机制建设上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高校的合作与探索,为农村现代化建设探索更多新路子。

网友热搜

最新发布

更多搜索

内容精选

资讯 苏州 娱乐 体育 财经

热点 房产 汽车 旅游 商业

Copyright (C) www.szdushi.com.cn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