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苏州资讯

2023年,苏州怎么干?——从四个发展维度看新年新愿景

苏州日报 2023-01-11 11:57

□苏报记者 顾善闻

2022已成历史,2023已在路上。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如何开好头、起好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定下的主基调是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稳,是姿态;进,是状态。

瞄准建设更高水平的创新之城、开放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宜居之城、善治之城目标,苏州如何更大力度推动转型升级,更大力度推进创新发展,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断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全国全省现代化建设大局中显担当、见作为?

我们试着从创新集群市域一体开放共赢最优服务四个发展维度,来解读苏州2023年的作为与愿景。

创新集群

以产业生态深度挖潜,夯筑苏州制造坚实家底

2022年初,苏州谋定新的城市发展战略目标:打造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

从产业集群到创新集群,两个字之变,预示着苏州城市格局之变。

创新的核心是人才,人才的载体是产业。没有强大的产业,人才就没有用武之地;没有优秀的人才,创新也就成了无源之水。

始终聚焦实体经济的苏州,一直把创新作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2023年,苏州将加快创新链突破、促进产业链提升、强化资金链保障并夯实人才链支撑,全面加强产业创新集群的融合发展。看得出,融合便是创新集群建设由起势到成势的着力点。

从字面上读,苏州将进一步强化大项目支撑作用,做优做强纳米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高端纺织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聚焦重点产业,深耕光子等16个制造业细分领域。往深里探,新一年的产业创新集群重点要在四链融合上下功夫,力争取得突破。

以第三代半导体为例。第三代半导体是举世公认的前沿性战略产业,是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并在局部细分领域完成弯道超车的关键一环苏州会聚力发展第三代半导体产业,超前布局量子信息、非硅基芯材料、区块链和元宇宙等未来产业。

汽车产业,则是又一例。从整车到零部件再到各项配套服务,健全而发达的汽车产业在推动新一代的科技革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苏州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力加快新能源、智能网联产业布局与融合发展,朝着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强市的目标大踏步前进。

以产业创新集群为工作抓手,推动产业发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2023年苏州制造业立市之基将更加坚实。

市域一体

以集中统筹凝心聚力,打破区域发展要素瓶颈

随着一大批内聚外联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在2022年启动,2023年市域统筹的态势如何延续,效果如何彰显?一体化的格局如何更强健?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四句话:要统筹城乡生产生活生态布局,推动全域规划,提升城市能级和中心城区功能,不断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

回溯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的崛起历程即可发现,激励各个板块和区域根据自身资源禀赋选择不尽相同的发展道路,你追我赶、比学赶超,充分释放竞争红利,是这座城市取得成功的财富密码。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纵深推进和高质量发展趋势日益显现,人才、资本、技术和信息等资源要素的流动体量越来越大,流动质量也越来越高。昔日那种帮助各板块在相对较低起点完成经济腾飞的分布式发展,显然必须逐渐让位于更高格局更高站位的一体化统筹。

透过《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苏州市域一体化工作的新图景已清晰可见:深入推进产业在沿江转型、创新在城区突破,加快太湖新城、太湖科学城、高铁新城、苏相合作区以及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东区)等重点区域规划建设。同时狠抓存量空间利用,积极探索土地二次开发、更新利用等新模式,推进镇村两级工业集中区优化整治提升。比如,苏州将积极开展大运河(觅渡桥瓜泾港、望亭浒墅关段)沿线综合整治,统筹推进产业布局调整和岸线景观打造,让千年大运河成为串起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纽带;推进全域供水一张网建设,优化清水互通管网布局,提升全市供水安全保障韧性。

2023年,以大苏州为核心逻辑的统筹发展值得期待。按照发展思路,今年苏州将以板块临界区域为重点,强化规划统筹,着力实现空间缝合、资源整合和发展聚合,由此打开苏州存量增长新空间。

开放共赢

以互联互通内外兼修,汇聚全球资源为我所用

开放,是镌刻在苏州人骨子里的文化基因。

置身改革开放前沿的苏州,是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受益者。以开放的胸襟迎接来自五洲四海的资金、技术、人才,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融入全球经济,历来是苏州塑造并巩固竞争优势的看家本领之一。

把开放的优势持续做强,以开放赋能发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以更大力度推动合作共赢、开放创新,更好参与全球经济合作竞争,进一步提升优质资源集聚和配置能力。其中,巩固中新合作,提升中德、中日和海峡两岸等开放载体能级,将成为苏州更好面向全球集聚高端创新资源的关键。

专注平台,做什么?从自身实际出发,优化外贸结构,持续提高一般贸易、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比重,进而推动传统产品出口向价值链高端延伸。2023年,苏州将紧紧抓住RCEP等重大机遇,深入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引导支持企业拓展多元化国际市场;培育壮大离岸贸易、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发展规模;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用好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利润再投资政策,向设计、研发、营销、结算等价值链全流程布局,引导外资积极参与产业补链、延链、强链。

打造内外双循环的健康经济体系,是开放的题中之义。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苏州如何通过精准开放从而在区域内寻求更好的发展机遇?

苏州祭出三大区域核心的新招:以打造区域枢纽中心城市为引领,落实省1+3重点功能区部署;以更大力度推动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环太湖科创圈、吴淞江科创带以及G60科创走廊建设;全方位、多层次合力建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深入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

彼此砥砺,内外兼修。苏州,正吸引着全国和全球的优质资源,以实际行动推动合作共赢,不断增创开放型经济的新优势。

最优服务

以深化改革剑及履及,提升干事创业氛围

苏州发展之所以能长期位居全国前列,是因为资本和人才看好苏州、扎根苏州。

优质资源为何会如此器重苏州?

细读《政府工作报告》,答案自明:字里行间除了透露出一丝丝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还流露出一股股不要我觉得,而要你觉得的自我加压。目的就是要让所有重仓苏州的优质资源感到值得。

苏州就是有令人舒心的能量场。这种舒心,并不是懒洋洋、慢吞吞的懈怠感,而是一种气昂昂、劲鼓鼓的满足感。苏州人细腻温婉的人文态度和剑及履及的行事风格,正营造出一种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久居桂室,不闻其香。苏州对于营商环境的追求,一如这持久芬芳。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3年将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有效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全力深化一网通办改革,实现集成办免证办掌上办,让市民和企业办事少跑腿、更省心。同时创新监管模式,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开展包容审慎监管。与此同时,苏州将深化投资审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制度改革,推动拿地即开工常态化。

评价一地的营商环境是否卓越,就看其能否最大程度地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按照苏州人的定义,卓越的营商环境就是一种社会氛围,即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营造尊重企业家价值、鼓励企业家创新,同时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社会氛围。在苏州眼里,这种氛围的营造,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因此对应的政府服务也是永远在路上。

苏州是经济大市、工业大市、开放大市、文化大市。不张扬、不畏惧,平心静气,又善于敢字为先、干字当头,始终是这座城市最令人心动的特质所在。

切实担负起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贡献的重大责任,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探路先锋,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绘就中国式现代化可观可感的现实图景,2023的苏州,有的看!

网友热搜

最新发布

更多搜索

内容精选

资讯 苏州 娱乐 体育 财经

热点 房产 汽车 旅游 商业

Copyright (C) www.szdushi.com.cn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