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关键词: 探源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童棹凡 徐春晖
2022年岁末,苏州工业园区阳澄湖水域烟波浩渺。湖畔南岸草木深处,是被誉为“江南史前文化标尺”的草鞋山考古遗址。12月29日,这里入选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上世纪50年代以来,草鞋山遗址历经多次考古挖掘,出土文物让人瞩目。从新石器时代到先秦,厚达11米的文化堆积层,有10个文化地层。这个集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于一体的文化遗址,保存了长江下游史前文化完整的发展序列,再现了长江下游史前人类历史的发展史,是长三角地区历史发展的一部完整的“地书”,实证了江苏同中原地区一样,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2022年,江苏启动地域文明探源工程,部署九大课题,深入揭示江苏地域文明在多元一体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历史贡献和独特地位。
2022年,我们作为记录者奔赴江苏各个文化遗址和考古现场。历时3个月,从淮河下游到太湖流域,从宁镇地区到彭城旧郡,从“古来六代豪华盛”的古都金陵到“环城皆盐场”的滨海盐城,实地探源江苏地域文明,感受江苏先民饭稻羹鱼、祈福祭祀的史前生活。考古现场发现的木构建筑、琮、陶鼎,以及炭化粳籼稻谷、农用器具等,反映出太湖流域不断提高的生产生活水平,见证一个个文明圈在江苏大地上亮起——
8000余年前,江苏先民已学会驯化水稻。泗洪县城北30公里的大新庄顺山集考古遗址,一颗颗经过浮选及水洗而出的炭化稻,“鱼米之乡”雏形在这里初现。
7000年到6000年前,来到环太湖流域定居的先民们,以木骨泥墙筑屋,用陶釜炊煮、陶豆盛食。宜兴骆驼墩遗址出土平底腰檐釜,这件史前“火锅”的发现填补了太湖西部史前考古的空白,更成功连接起环太湖流域文化圈研究的缺环。
7000年前,东海之滨煮海为盐。盐城县前街,一块唐宋年间用于煎盐的生产工具盘铁出土,它成为串场河沿线无数城、乡、村因盐而兴的见证。发达的盐业为国家带来丰厚税收同时,留下盐业文化丰富遗存。
6500年前宁镇地区精美的制玉,是如今巧夺天工的“苏工”技艺的发轫;吴王夫差剑是吴国矿冶业鼎盛的结晶,一如现代制造业是江苏的“看家本领”;雄浑豪放的汉兵马俑军团,更是江苏“吴韵汉风”特性的由来所在。
自唐至明1000多年,江苏拥有灿烂的古代港口文化。唐青花瓷盘上点缀的波斯常见装饰纹样,大运河开通后扬州“交贸往还,昧旦永日”的热闹景象,张家港市黄泗浦、太仓市樊泾村等遗址的发掘,都树立起江苏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交汇点的文化标识。
……
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起源地之一,江苏有22项考古发掘项目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3处国家大遗址、25处省级大遗址。这些流淌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化宝藏,如同“时光胶囊”埋藏在江苏大地的各个角落。
历史宝藏得以见诸大众的背后,是考古工作者们躬身田野的坚守和孜孜不倦的求索。我们看到,灼热烈日下,溧阳上兴刘庄土墩墓群考古现场,在负责人陈钰带领下,工作人员头戴草帽,手拿铁锹、镐头,探寻春秋时期的文化密码。常州郊区的寺墩遗址考古一直未停,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又在进行第六次考古发掘工作,为“中华文明五千年”实证的良渚文化提供江苏实证。无锡吴都阖闾古城遗址开启龙山石室土墩墓保护修缮工作,考古工作人员仍在不断探究吴国的国家形态以及发展脉络……
一处遗址的发现、一件文物的出土,都有可能改写江苏乃至中华文明史。何以江苏,何为江苏?江苏不断从历史长河中打捞起遗珠,在一块块文明碎片中“拼”出璀璨的江苏文明脉络,为中华文明至今生机勃勃探求答案。
Copyright (C) www.szdushi.com.cn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