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新修订的《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简称新《规定》),自2022年12月15日起施行。专家认为,对原有《规定》进行完善是为了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继续加强对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的规范管理。作为互联网治理的重要一环,规范网络跟帖管理能够有效促进网络环境风朗气清。
网友互动精彩有趣
屏幕中,缓慢自转的深蓝地球被白色大气层包裹;屏幕右下方,两名航天员正在深蓝色的衬托下慢慢移动。这是某社交平台上一则神舟十四号乘组实施出舱活动的帖子,视频引发数千人参与跟帖讨论,有人热情欢呼“中国航天太棒了”“佩服出舱的航天英雄”,有人浪漫感慨“想去宇宙看日出”,还有人幽默打趣“从外太空看地球,像蓝色的雪花牛肉”。
不只是视频,刷到有趣直播,用弹幕写下感受;读到一则博文,在评论区留言想法;给认同的看法点个赞……跟帖评论是广大网友表达态度的主要方式和相互交流看法的重要手段,它就像一支“麦克风”,为用户提供了线上输出个人见解、喜好、偏好的渠道。
很多时候,跟帖评论是网络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例如,在某厨艺相关社交小组里,跟帖者讲述自己下厨失败经历并附上失败菜品图,不少围观网友转发表示“评论区的图太好玩”。
“网友跟帖评论是互联网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网络生态充满活力。同时,它也是提升网络传播力、影响力的关键阵地之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副总编辑蔡继辉说,在这种情况下,做好跟帖评论管理工作,推动跟帖评论环境保持积极向上、有序发展状态,意义深远。
应用好跟帖“麦克风”
上海普世万联律师事务所律师秦卓然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用户线上跟帖,属于通过书面形式在网络平台上针对社会等各类问题表达自身的思想和见解,受法律保护,但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跟帖评论不该是非理性的“畅所欲言”或者恶意“输出”。
日前,某地网信办处理了一起网络用户扰乱公共秩序案。据悉,网友举报李某煽动他人在媒体账号直播期间恶意刷屏,扰乱网络公共秩序,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经核实并根据相关法律,当地公安机关依法对李某立案调查。
“部分用户认为通过网上跟帖评论发泄情绪的成本很轻微,而且就算随意发表看法也不会被追责。”秦卓然说,需注意互联网跟帖评论也有“底线”。
新《规定》强调,用户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并且特别增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并指出应当建立健全跟帖评论违法和不良信息公众投诉举报制度,使网友自己用好“麦克风”,鼓励大家相互监督。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赵曙光认为,网络环境为用户提供信息生产、积累、共享、传播的独立空间,形成用户生产、用户分享的互动机制。网络用户主动维护良好跟帖评论环境,有助于塑造网上美好精神家园,最终也会反哺用户群体,保障其自身合法权益。
据了解,新《规定》还新增跟帖评论申诉制度,这种比投诉更温和的争议解决方式,为并非“违法和不良信息”的跟帖评论提供了平台内“复活”机制,避免“误伤”,也表明跟帖评论管理不是生硬的“一刀切”,而是动态的良性互动。
平台须当好评论“把关人”
如果说网友是跟帖评论的“发布者”,那么网络平台就是网友跟帖评论的交流空间和媒介,在维护跟帖评论环境方面,平台责无旁贷。
记者梳理发现,各大网络平台均对跟帖评论服务实施严格管理,如建立审核小组、主动巡视,确保违法违规、恶意、涉谣言评论得到及时有效处理。某社交平台还招募“社区志愿者”,通过信用积分等条件筛选出合格人选,定期完成包括跟帖评论在内的多项维护管理工作。
秦卓然认为,平台不论大小,都应当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如果平台下的公众账号只发帖却不管评论,就有可能导致负面事件发生。新《规定》对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的责任作了规定,可按照用户服务协议向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申请举报、隐藏或者删除违法和不良评论信息、自主关闭账号跟帖评论区等管理权限。
“如果说平台要履行完整的主体责任,那么作为服务使用者的公众账号也要承担一定的内容管理责任。”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四新认为,平台服务提供者根据公众账号的申请适当授权其管理跟帖评论,使账号有更多自主性和更大责任,有利于各公众账号加强跟帖评论管理,营造各主体共同主动管好跟帖评论的良好局面,有效纠正一些网络乱象。
Copyright (C) www.szdushi.com.cn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