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是一场持久战,需要人人参与,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推进,让垃圾分类意识越来越强,垃圾治理之路越走越通畅,开启更加美好的绿色生活
日前,笔者跟随北京市的垃圾清运车,探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全流程,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一个筐”到“四个桶”,从“嫌麻烦”到“新时尚”,垃圾分类后,北京市生活垃圾减量近三成,可回收物回收量增长近1倍;从混运到分类清运,从统一填埋到资源化利用,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大幅提升。
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达2.49亿吨。如此巨量的生活垃圾,成为城市管理的一大难题。在此背景下,实施垃圾分类,助力垃圾减量,提升资源化利用水平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时下,垃圾分类已在许多地方落地生根。首批先行先试的46个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小区覆盖率已达86.6%。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参与率都达到九成以上。
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等多个环节,任何环节出问题,都影响实际效果。做好垃圾分类工作,保证垃圾分类处理、资源利用、废物处置无缝衔接,需要政府、社会与公众形成更强大的环保合力。
要强化前后联动,让垃圾分类真正发挥成效。推广垃圾分类,最怕“先分后混”。目前,我国部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系统仍不完善,制约着垃圾分类的推广和效果。因此,实施垃圾分类,应积极配套分类垃圾处理设施,实现垃圾处理全链条有机衔接,从而真正实现垃圾分类。
以北京为例,为满足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需求,全市升级固定桶站6.35万个,建成分类驿站2095座、中转站138座、分拣中心16座,涂装垃圾运输车辆4274辆。后端的硬件保障到位,才能有效实现垃圾分类“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目标。
要强化机制联动,让垃圾分类新时尚变成新习惯。浙江杭州为居民开设垃圾分类专属智能账户,推广“绿色存折”,以积分制助力垃圾分类;重庆开出首张针对个别单位的垃圾分类罚单,对某超市未分类投放生活垃圾进行处罚……各地区各部门不断创新机制,为居民做好垃圾分类提供便利条件,帮助群众逐步实现从“要我分类”到“我要分类”的转变。
垃圾分类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个体,自觉加入到垃圾分类的行列中来,是普通市民对城市的一项贡献。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形成绿色生活理念、绿色生活习惯。以今年“双11”为例,回收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快递包装回收量达700万个,同比增长超80%。
垃圾分类是一场持久战,需要人人参与,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推进。我们要让垃圾分类意识越来越强,垃圾治理之路越走越通畅,开启更加美好的绿色生活。
Copyright (C) www.szdushi.com.cn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