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江苏资讯

党代表热议丨澎湃“第一动力”,筑牢强盛之基

新华日报 2022-11-14 12:37

□ 记者 杨频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作为科教大省,江苏将如何发挥优势,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本期《党代表热议》邀请苏州大学党委书记江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所长王建明两位代表互动交流。

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点赞了很多创新领域,新时代十年,您见证了科技创新的哪些飞跃?

王建明:新时代十年,我国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面谋划科技创新工作,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中国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1年的第12位。

江苏在科技创新方面也取得显著成就,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峰值计算能力10亿亿次每秒,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奋斗者”号成功坐底马里亚纳海沟,创下中国载人深潜10909米新纪录,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牵头国家6G总体技术研究任务,创造了太赫兹无线通信世界最高实时传输纪录;中电国睿集团有限公司下属控股公司华创微系统公司的华睿DSP芯片也实现了自主可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江涌:新时代十年,苏州大学坚持“顶天立地”和“铺天盖地”科技创新战略,不断优化学科布局,持续聚集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孵化前沿性引领技术,以多学科交叉融合提升科研创新能力,瞄准航空航天、核能开发、辐射防护、高端装备制造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布局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科技项目,组建科研大平台,开展有组织的开创性联合攻关。

学校先后建成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平台,在神光二号和神光三号装置、神舟系列飞船、风云三号卫星、“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问天”实验舱等一系列大国重器的研发中作出积极贡献,相继攻克造血干细胞移植、全磁悬浮人工心脏、OLED照明等关键技术,以“零碳”“负碳”等先进技术研发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同时,学校深度融合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围绕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发展需要,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国家科技创新贡献了苏大智慧。

记者:创新成果的取得离不开良好的生态,报告多次强调科技与创新的重要性,对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出了明确要求。作为来自科教领域的代表,您有什么感受?

江涌:报告中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表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且把对教育工作的谋划,与科技、人才工作放在一起,更加突出了教育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地位。

高校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技、人才、创新的重要结合点。围绕完善科技创新体系,苏州大学深入探索有组织科研与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推进“双一流”建设、深化高校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结合机制,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以“组建大团队、承担大项目、建设大平台、产出大成果”为宗旨,做到“国家需要什么就做什么”,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各要素活力,为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王建明: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需要。我们要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要避免重复建设,明确创新主体、完善创新平台、优化创新体制机制,形成创新合力,牵引我国科技重点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北斗导航系统、探月工程等重大成就是很好的典型。

在壮大战略科技力量方面,我们要坚持和把握“四个面向”,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尤其要加快解决关键领域的“卡脖子”问题,比如在芯片、工业软件、基础材料等重要领域要压实各级责任。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必须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记者:报告对科教兴国战略做出了新的重大部署,进一步为大国创新指明方向,结合您的工作,接下来有哪些具体安排?

江涌:苏州大学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科研评价改革,聚焦高质量发展主线,坚决破“五唯”,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推行科研团队管理,围绕团队总体任务进行科研评价和管理,提高科研整体效能。

打造创新人才高地。继续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系统构建高层次人才阶梯式发展支持体系,引进、培养和造就一批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前沿、深刻了解国家战略需求的战略科学家、学术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打响“人到苏州必有为,才来苏大大可为”品牌,实现人才与科技、学科与产业、大学与城市融合发展。

强化有组织科研。支持原创性、变革性、系统性、引领性研究,加强对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的集体攻关。开拓一体化创新。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布局,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共建“一带一路”等,打通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成果转化的堵点,推进一体化科研创新。

王建明:我们将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部署制定落实措施。十四所是预警探测领域的领军企业,我们将按照中国电科“军工电子主力军、网信事业国家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总体定位,发挥在信息技术方面优势,融入人工智能、高端芯片等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积极参与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承担更多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努力在网络化、智能化、无人化、一体化等预警探测技术方面产出一批原创性、引领性的创新成果,真正掌握自立自强的“杀手锏”,占据制胜未来的“新赛道”,打造人才集聚的“新高地”,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中坚代表,为建设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更大力量。

网友热搜

最新发布

更多搜索

内容精选

资讯 苏州 娱乐 体育 财经

热点 房产 汽车 旅游 商业

Copyright (C) www.szdushi.com.cn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