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红芳
新学期开始,各种校园招聘陆续登场,2023届毕业生开始进入求职季。与此同时,一些2022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仍在寻找机会,体验着求职路上的酸甜苦辣。
找一个“理想的工作”为何难
9月初在南京举行的一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上,今年毕业于国内一所985知名高校的日语翻译专业硕士生朱慧(化名)穿着一身职业装,现场转了一圈也未投出一份简历。
今年32岁的朱慧曾经有份不错的工作。2013年日语专业毕业后,她赴日本深造并入职一家知名企业,因表现出色,两年后被派到苏州分公司。2018年,朱慧因为结婚辞职回到老家南京,“本来以为考个研究生找工作容易些,但疫情之下一些外贸企业用人需求减少。”于是朱慧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考公考编上,但很多单位要求年龄在30岁以下。她今年还报名参加南京市中小学教师招聘,通过了笔试,但面试被刷了下来。
半年来朱慧一直网上海投简历,先后收到3家单位的面试邀请。第一家是外贸企业,提供的一个行政专员职位有10个人竞争,朱慧面试没通过。第二家是个游戏公司,规模很小,办公室不到30平方米,总共7位员工。“一进门,地上各种插头、灯座、纸箱,感觉无下脚之地,让人不安。”老板说朱慧随时可以去上班,但她放弃了。第三家单位是所民办高校,朱慧去试教了一个学期,实习期工资每月2000元,“本来想一直干下去的,但校长说转正后月薪也只有4000元,这与我曾经近万元的月薪差距太大,我有点接受不了,便主动离开了。”求职期间,朱慧会在网上接点日语翻译工作赚些零花钱,但还是想找份稳定的工作。朱慧分析,可能自己年龄偏大,而且把求职地限制在南京,影响了机会选择。
南京籍毕业生金雨馨(化名)坦言,自己学的专业是公共卫生管理,找一个工作并不难,她的同学也已基本就业,但她一心想考公务员或事业编。在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地方公务员考试失利后,金雨馨上半年又报名参加了南京某区的事业单位招考,为此还花近3万元报了一个封闭培训班。金雨馨取得笔试第二名的成绩,无奈面试被刷,但她坚信自己下一次考试可以表现得更好。虽然玄武区人社部门经常会把南京市各种招聘活动和企业岗位信息发送给她,但小金从未参加,目前正全力准备明年的公务员考试。对于女儿的选择,父母表示“体制内工作稳定,我们支持”。
朱慧因为寻觅专业对口的体面工作、金雨馨一心考编影响了及时就业,还有一些未就业毕业生,则是暂时还没有就业意愿。记者采访中,李坚(化名)基本上沉默,面对提问有时就回答几个字。成为他“代言人”的父亲说,毕业于苏州高博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的李坚一直有个军人梦,但今年报名应征体检时有一项指标不合格,失望之下他也没心思找工作。“如今那项指标经医治后已经合格了,孩子还是不想工作,可也不能一直呆在家里啊!”父亲的言语中透着焦虑。他们所在的常熟市虞山街道就业工作人员打了很多次电话,询问李坚就业意向,表示可以提供培训机会,“市里一有招聘会就给我们发通知,电话邀请参加。”有一次,当地几家大型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邀请没有工作的孩子前去参观,并承诺可以先实习、合格后入职,李坚表示没兴趣,一心想去软件设计企业,“可他是大专学历,到大型软件设计企业很难应聘成功的。”
来自省人社厅、教育厅的数据显示,目前江苏尚未就业的离校毕业生有11.3万人,其中本科学历的占56.69%,专科学历的占31.29%,硕士学历的占10.44%,博士学历的占1.58%。
“131”服务,“一对一” 跟踪帮扶
从今年7月开始,江苏省人社厅、省教育厅等9部门联合开展了以“服务攻坚促就业、筑梦青春赢未来”为主题的2022年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
人社部门会进行实名制登记,通过走访摸排、电话采访、数据比对,主动了解辖区内未就业毕业生的学历专业、求职意向、见习意愿、培训需求、创业基础等信息,并进行跟踪帮扶。对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毕业生,免费提供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荐、1次职业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即“131”服务;对有创业意愿的,免费提供创业培训、项目推介、咨询辅导、跟踪扶持等创业服务;对暂时就业意愿不高的毕业生,组织职业体验活动,提升求职就业能力和积极性。
“南京市玄武区今年毕业生总共703人,其中已经工作的246人,175人继续深造或参军,219人无就业意愿希望继续考研或考编,目前还没有找到工作但有就业意愿的共63人,这个数字比往年有所增加。”玄武区人社局就管中心的邱添说,今年8月中下旬,南京市人社部门基本上天天都组织针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招聘活动,社区和街道的就业工作人员会把每一场招聘的岗位信息提前发送到未就业毕业生手上。
“南京江北新区2022届毕业生共926人,目前还没有找到工作的有51人(含暂时不想就业的8人)。”南京江北新区劳动就业管理中心的殷凯介绍,江北新区举办了针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青雁归巢、筑梦江北”系列及“家门口就业”系列招聘活动,前者已有153家企业提供了2893个岗位,289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
常熟人社部门创新形式,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推动高校毕业生企业“职”通车和“职业规划指导”市场化运作、专业化发展、精准化服务,以“实地走访+面试培训+企业宣讲+公司直聘”的形式,为高校毕业生创造就业条件。目前以“职通常熟 成就梦想”为主题的高校毕业生企业“职”通车已经举办3场,服务未就业毕业生146人。
岗位“开源”,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就业难。江苏省人社厅职业介绍中心主任夏文哲介绍,江苏人社、教育、科技等部门通过部门协调、上下联动,开发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城市社工、社会组织、科研助理、就业见习等6万个政策性岗位。在此基础上加密招聘服务频次,接续举办“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金秋招聘月”等活动,联手市场化招聘平台开辟毕业生线上就业服务专区,多渠道募集20多万个社会化岗位,落实好社保补贴、扩岗补助等政策,鼓励企业吸纳毕业生就业。对长期失业、残疾等就业困难家庭毕业生开展有针对性就业帮扶,持续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加强公益性岗位开发,托底安置通过市场化渠道难以就业的困难人员。
就业见习,可以帮助未就业毕业生积累实践经验、增强就业能力。我省将“新开发5万个就业见习岗位”列入2022年民生实事,截至8月末,全省新开发就业见习岗位13.7万个。江苏省人才流动服务中心副主任崔红介绍,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就业见习岗位不仅数量大幅增加,岗位门类和专业涵盖也更加丰富。见习岗位涵盖20多个行业,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批发和零售业、软件和信息技术类岗位需求量较大。一些近些年较热门岗位,如新媒体运营、三维动画设计、健康护理师等,则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多样化选择。
跳出专业,求职也能 “海阔天空”
南京江北新区大厂街道四周社区的宋立文,是江苏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的受益者之一。自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毕业后,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宋立文在家附近的星巴克咖啡店边见习边准备自学本科考试。四周社区就业服务工作人员给他定期推送就业政策和线下招聘信息。在8月底江北新区的一场“青雁归巢、筑梦江北”夏季高校毕业生招聘活动中,宋立文相中了南京世和基因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临床管理岗位,面试合格并被正式录用。
9月17日记者采访宋立文时,他入职刚10天。“世和基因是一家高科技公司,我目前主要负责基因检测结果的录入和回访,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还有很多。”宋立文说,自己所学专业与临床管理岗位关联不大,但8个月的星巴克见习经历帮助了他,“咖啡店服务员每天要跟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这个过程提升了我的沟通能力,让我学会了很多沟通技巧,我现在与家属和销售回访工作很多也需要沟通。”对于目前还在求职的同龄人,宋立文建议,如果所学专业适应面窄、不是毕业于知名高校,更要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最好的办法就是主动接触社会、在工作中成长。
常熟市虞山街道的王馨怡毕业于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产品设计专业,刚开始求职时也很注重专业匹配,先后在教培机构教小朋友画画、在广告公司从事广告设计、到装潢公司做过装潢设计,但都因觉得缺乏职业发展空间而很快离职。在虞山街道就业“职”通车工作人员的邀请下,王馨怡参观了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并被该公司的企业文化吸引,主动投递简历并被录用。记者采访时恰逢周末,王馨怡主动选择加班熟悉业务,希望自己尽快适应仓库文员的岗位。“跳出专业,也许会让你摆脱迷茫、顿时感到海阔天空。”王馨怡感慨地说。
今年8月中旬以来,省人社厅针对11.3万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开展了实名跟踪调查。结果显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群体供需错配的结构性就业矛盾较为突出。文科类未就业毕业生占总量的近60%,但用人单位面向相关专业的招聘岗位数量不足。8月份公共人力资源市场中会计、文秘岗位求人倍率仅为0.5和0.63,远低于1.35的市场总体求人倍率,就业竞争较为激烈。
“1.35的市场总体求人倍率表明,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仍然不少。”夏文哲表示,如果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转变观念、不挑不拣,先就业再择业,找一个工作并不难。此外,一些未就业毕业生还存在“慢就业”心态。从调查结果看,8%的未就业毕业生明确表示暂时没有求职择业意愿,主动放弃进入就业市场,选择在家待业或准备考研、考编。这部分毕业生普遍缺乏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能力也无法适应岗位招聘需求,帮扶就业难度较大。江苏人社部门将以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为抓手,多方合力,促进更多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快就业、就好业。
Copyright (C) www.szdushi.com.cn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