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睿翔 胡兰兰 胡安静 陈珺璐 林元沁 陈月飞 本版统筹 孙巡
今年7月1日是建党101周年纪念日。一年前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后,百年大党踏上新的征程。新起点、第一步,需要9600多万名党员同向而行,尤其需要数千万年轻党员迈好第一步。每位党员迈出自己的一小步,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将会迈出一大步。迈向田间地头、迈向制造业一线、迈向街道社区、迈向疫情防控一线、迈向科创前沿……今年“七一”来临之际,记者记录了这一年来我省多位年轻党员迈出的“新一步”。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第一次上战疫一线,她用行动写下“思想汇报”
“我是一名预备党员,转正日期应该是今年3月30日。因参加抗疫支援工作,暂时无法参加支部会议,但我内心却早已以一名正式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的老年科护士张凯月,以支援抗疫一线的行动,写下了这份深刻的“思想汇报”。
去年3月,95后张凯月成为一名预备党员。今年3月,张凯月接到任务——支援上海核酸检测工作,她第一时间整装报到。抵达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街道开展核酸采样前,她在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与党徽合了张影,这是她给自己的小小“仪式感”。
“读书的时候,我写过一份入党申请书,工作后再次写下入党申请,那种感受与之前相比更深,要承担的责任也更重。”让她清晰意识到这份责任的是爷爷。去年获授“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的爷爷,用老党员的行动教导自己的孙女。“他是一名老党员,疫情暴发后也在防控一线贡献自己的力量,他是我的榜样。”张凯月说。
2020年以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很多医务工作者战斗在一线,张凯月也一直踊跃报名。2020年驰援湖北,她第一时间报名却没有入选;2021年南京发生新一轮疫情,她在封控区采集核酸样本、在黄码患者住院区轮值。今年,张凯月终于接到了去前沿一线的任务,支援上海。
“请摘下口罩,抬头张大嘴巴。”支援上海核酸检测工作中,张凯月每天重复无数次这句话。在老年科的工作经验,让她格外注意自己的话语音调,“遇到推轮椅来做核酸检测的市民,我们向前多走一步采集核酸,就能稍微安抚他们的焦虑。听到市民用上海话说‘谢谢侬’,就是对我们工作的一种认可。”张凯月说。
今年对张凯月来说,有太多的“第一步”。她计划和爱人今年9月结婚,迈出组建小家庭的“第一步”。“成长是随着时间、经验的增加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张凯月说,起初她非常害怕一个人值夜班,尤其是夜里抢救患者。但一天夜里抢救患者需要心肺复苏,她和同事不停歇轮流按压,为患者抢下了生的希望,“那一刻,我可能就克服了所有的恐惧吧。”
学成归来报效祖国
项目取得新突破,他马不停蹄立下新目标
和团队碰头、交流项目进展、复盘实验成果……6月28日一大早,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两机中心主任工程师陈凡走进实验室。讨论完实验结果分析工艺方案以及新改进措施,他转身来到楼下,指导大家开展对应实验。6月份,陈凡获得2021江苏青年科技创新“U35创新奖”。拿下重要奖项的喜悦很快就抛在身后,他牵头的项目研发进入了新阶段,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成为团队常态。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的回信中提到,留学归国青年要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在坚持立德树人、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上再创佳绩,这让有17年党龄的陈凡深受鼓舞。
7年前,28岁的陈凡在加拿大博士毕业后,毫不犹豫选择回国,2019年底加入华科大无锡研究院,带队研究机器人力控打磨核心技术。“我在出国前就考虑得很清楚,只有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自己所学专业跟祖国科技进步事业相结合,才是我个人价值的最大化。”陈凡说。
去年初,陈凡领衔开展的“无酸化的环保型不锈钢8k镜面磨抛专机”研发正式启动。传统酸洗8k镜面加工要使用强酸,对工人健康、生态环境和设备寿命都有严重影响,新技术意义不言而喻。但陈凡也清楚,这是很多行业内公司多年都未能攻克的高难度项目,研究院内部对能否推进也存在不小分歧。
了解到行业用户都希望用上环保型加工设备,陈凡下了决心。在他带领下,一支以80后、90后为主的年轻团队决定啃啃“硬骨头”。“从立项开始,300多天里我们尝试了上百种不同工艺方案,不停地做研究和工艺实验,有时一天要验证好几种方案。每次实验完,我们还要进行总结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陈凡告诉记者。
为攻克8k不锈钢无酸化工艺难题,陈凡团队自研了机器人浮动力控打磨系统用于快速开展工艺实验验证工作,同时研制出贴近于最终8k专机产线的专机单元样机。今年春节放假前最后一天,团队第一次在样机上成功验证了相关工艺。“项目研发的一小步,对于不锈钢表面处理行业以及我们团队来说,却是意义重大的一大步。”陈凡欣喜地说。
回国这些年,陈凡已成长为国内机器人力控打磨领域的行业专家,团队汇聚了一批年轻有为的青年科研工作者。过去几年,他们开发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数字化主动力控系统,可用于复杂曲面零件自动化磨抛,不仅可以实现更优力控效果,而且价格也更具竞争力,打破了力控磨抛领域的国外垄断,成功解决了国内广大制造企业对主动力控磨抛系统的迫切需求。
今年,陈凡立下一个新目标——持续优化无酸化环保型8k不锈钢镜面抛光工艺与专机设备研制,力争突破技术瓶颈并达到可商用程度,为无锡和江苏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尽一份力。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从学方言开始,他收到从警第一面锦旗
6月16日,镇江市民唐竹(化名)将一面写有“为民解忧排忧解难”的锦旗,送到了镇江市公安局润州分局和平路派出所民警常帅奇手中。这是常帅奇从警10个月来收到的第一面锦旗。他解的“忧”,是帮助唐竹找到了丢失的存有大量工作资料和客户信息的手机。
“我当时非常着急,常警官马上帮我查视频监控,教我用手机查找功能定位,又换上便衣,骑车带我去丢失手机的菜市场,半个小时就顺利找回了手机。”唐竹回忆,当时正是下班时间,菜市场熙熙攘攘,找起来十分困难。但常警官找手机时考虑十分全面、行动干脆利落,丝毫看不出是个新民警。
“作为一名警察,同时也是党员,这是我应该做的。”31岁的常帅奇说。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去年8月他正式加入人民警察队伍。“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正式成为一名党员,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成为一名人民警察。从警第一年能做出一点点让人民群众认可的事,我深感光荣,也深感责任重大。”常帅奇说,这面锦旗将激励他今后始终坚守为民初心,守护人民平安。
近一年的从警生涯让常帅奇认识到,要当个好警察并不容易。“派出所节奏快、压力大,一年要接7000多起警情,40%是群众求助,涉及物业和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矛盾、走失等。”小事处理起来并不容易,况且来自河南的常帅奇还听不懂镇江方言,加大了与群众沟通的难度。
“有困难,就努力克服。”在所里前辈带领下,常帅奇一面学习了解本地语言风俗,摸索与群众打交道的技巧,一面研究法律法规,结合实践提升专业技能。一次次走街串巷,他不仅已听得懂九成本地方言,还能讲上几句镇江话。参与办案、调解纠纷、宣传反诈、中考高考安保、疫情防控……“解锁”领域越来越多,常帅奇业务也越来越熟练。
今年3月,镇江局部地区出现疫情,常帅奇和同事一起接连奔赴句容、扬中两地支援疫情防控。连续奋战32天、经常熬到凌晨的经历,让他真实触摸到了基层警务工作的脉动。“一处处基层基础的小平安,可以联结成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大安全。新的征程上,群众对平安的期待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密相连。身为年轻党员民警,我希望尽己所能贡献力量,在每一个接处警中维护好公平正义。”常帅奇说。
发展成果惠及人民
走上新岗位,他拿出一份富民新计划
对乡村干部邢有明来说,今年6月是个人的新起点。已在村工作11年的他,正式成为南京市江宁区江宁街道牌坊村新一任党总支书记。
从小在牌坊村长大,邢有明作为“返乡青年”为乡亲们服务多年,熟悉村里大事小情,但当“带头人”还是第一次。从老书记手中接过“接力棒”,邢有明接手的牌坊村“家底”还算丰厚。位于南京市西南角,牌坊村有20个自然村、823户村民,村里竹林成片、山涧密布,自然环境保持原生态。近年来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黄龙岘,就坐落其中。因茶文化与自然生态的结合,一批批游客慕名来到黄龙岘,让这个地处远郊山里的村庄成了“网红”。
依靠绿水青山,黄龙岘不少群众收入增加了,但20个自然村的发展并不都是这么喜人。“牌坊村还有部分自然村属于经济薄弱村,我要做的就是带领村民实现共同富裕。”邢有明坦言,以前的工作更偏具体,当了村党总支书记,就要考虑得更全面,“照顾好手背手心”。
大家都看着新“带头人”,但共同富裕的路怎么走,起初邢有明还没底。今年疫情过后,牌坊村迎来的新一波游客,让他颇受启发。春夏之交,不少周边游客到村里,寻一片绿地、搭一块天幕、撑一顶帐篷、备一桌餐品,亲近自然。邢有明发现,村里保持原生态的青山绿水,以及这些年持续打造的安全便利的旅游环境,是获得露营游客追捧的重要原因。
早在年初,牌坊村“两委”就酝酿打造露营基地。虎年春节后,邢有明与老书记商量村里下一步发展方向时,讨论起因常态化疫情防控而火热的“露营经济”。邢有明盘了盘村里“本钱”:村里现有茶园2600亩、山林4800亩、水域1700多亩……丰厚的“家底”,给了他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底气。
在老书记支持下抓紧做出计划书,邢有明到村民大会上详细分析村里打造露营基地的前景和构想。“露营基地要放在哪?”一位村民的提问引起了大伙热议。邢有明想到,村里停办的沙厂闲置了大片土地,“这块地背有龟山、靠着晏湖,可以让游客更直观地感受到村里的自然生态。”提议得到村民一致认同。
说干就干,3月初基地动工。平整土地、铺设草坪、购买帐篷……不巧,计划因疫情“倒春寒”暂时搁浅。待到5月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基地又马不停蹄地恢复施工。“目前草坪已经铺好,相关设备也已齐全,7月上旬就可以正式对外开放啦,欢迎你们到时都过来呼吸最新鲜的空气。”邢有明在接受采访时,借机打了个“广告”。
建精致民宿、定制研学课程、开发当地文化产品……让黄龙岘从“网红”变“长红”,邢有明还有更多计划,“好生态一定能出好效益,把绿水青山盘活了,村民的日子会更好。”
推进科技自立自强
即将发布新成果,他立志接续奋斗
“这个算法这样可以吗?”“这里的设计是不是应该改一下?”6月28日一早,还没进门,记者已经听到紫金山实验室未来网络研究中心里热烈的讨论。
“不久后我们将发布一个新的项目成果,这也是去年以来我们的主要课题之一,现在大家都在紧张地为新项目做最后的调试。”憧憬着今年将迈出科研新步伐,刚到“而立之年”的紫金山实验室未来网络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晨挺开心。
2019年至今,200多名来自全球各高校的高材生围绕“服务定制网络”这一课题,在紫金山实验室触及了一个又一个未知领域,张晨也是其中一员。他这样介绍来自五湖四海年轻人的努力目标:在服务定制网络的架构中,每个行业、每个企业甚至每个用户都可以根据需要定制自己的网络,“比如一位北京的名医想远程为南京的病患动手术,使用定制的高速网络,可为手术提供更可靠的全程网络保障。”张晨表示,我国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而服务定制网络能够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可编程、差异化、确定性、安全的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为工业互联网、算力互联网、卫星互联网等国家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大课题下,过去3年未来网络研究中心有不少科研成果进入实际应用。“比如网络操作系统就已被运营商投入实用。”张晨把运营商在各个城市设置的一个个路由器比作一个个红绿灯,“以往路上开车好不容易等到一个红灯变绿,走了几十米又遇到一个红灯,网络操作系统则可以根据业务需要,为网络流量智能规划路线,串联起‘绿波带’。”
通过科研探索人类未知边界,就像在茫茫黑夜探索走向山顶的通途。“在‘组团登顶’的过程中,我们不知道哪条才是上山的路,不知道何时才能登顶。但我们知道最终目标在峰峦,我们一定可以上去。”在有11年党龄的张晨看来,这就好像是党走过的百年历程,“建党百年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靠着一代代党员在实践中奋斗、坚持不懈地摸索才获得了今天的成就。”
去年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推进科技自立自强”让张晨记忆犹新。“在党带领下,我们在科创领域取得了可歌可泣的丰功伟绩。作为年轻科研工作者,我更要接续奋斗。”有压力更有信心,张晨表示,“接下来,我们会继续在国计民生急需的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推动新技术加快落地应用。”
Copyright (C) www.szdushi.com.cn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