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传心授、师徒相传是中国戏曲、曲艺的传承特色。前天下午,评弹名家徐惠新收徒、青年演员袁佳颖拜师仪式在苏州光裕书厅举行,演绎了一段薪火相传的佳话。
徐惠新系一级演员、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评弹)代表性传承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曾任上海评弹团副团长,现为浙江省曲艺杂技总团艺术顾问。他师承弹词演员刘丽华,得评弹大家蒋月泉先生亲授,曾获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节目奖”1次、“文学奖”3次,获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优秀表演奖”4次。收徒仪式现场,袁佳颖向老师敬献鲜花、行礼,徐惠新回以《秋海棠》原版小说、《徐惠新评弹原创、改编文稿集1·弦索文缘》及评弹表演道具折扇,整个仪式严肃而庄重。
“我和佳颖早就认识了,但以前并不熟悉,直到去年八九月份,她和我的大弟子王晨拼档说《秋海棠》,我对她才逐渐有了了解。”徐惠新告诉记者,当时,袁佳颖是第一次说《秋海棠》,还是急就章,“但我到了他们的演出现场一看,第一感觉就是这个小姑娘的气质很吻合《秋海棠》这部书,弹唱、说表也很出色。而且她非常用功,在演出小落回(即中场休息)时,还拿着琵琶演练。这在现在的青年演员里,已经很少见到了,让我很是感动。我觉得她有潜质说好《秋海棠》这部书,就很鼓励她,慢慢地交流就多起来了。”
在交流的过程中,徐惠新发现袁佳颖还很“内秀”,“她对文学、诗词都很感兴趣,也曾自己尝试着创作弹词开篇,对《秋海棠》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我们经常一聊就一两个小时。”因此,当袁佳颖业师、弹词名家盛小云联系他,请他收袁佳颖为徒时,徐惠新一口就答应了下来。“接下来,我希望把我演唱《秋海棠》30年的经验和心得传授给佳颖,同时,让她自己尝试着修改剧本,以后有创作任务也带着她,争取把她培养成既能演又能写的创作型演员。”徐惠新说。
袁佳颖系苏州市评弹团青年演员,先后师承于弹词名家盛小云、徐惠新,学习长篇弹词《白罗山》《秋海棠》。她台风清纯,嗓音甜美,曾获第九届“江苏省文艺大奖·新人奖”、首届苏州曲艺“光裕奖”集体新人一等奖,不久前摘得“亚视杯”评弹“龙门榜”青年演员展演活动“十佳”称号。她还曾应中央电视台邀请录制2022年元宵戏曲晚会、应河南卫视邀请录制2022年河南卫视春晚“新民乐国风夜”。
“我时常被《秋海棠》里那些细腻的文字所打动,也如获至宝一样去研读和回味每一句惠新先生写的很美的句子,不知道有多少次被《秋海棠》的故事感动流泪,以至于有一瞬间我似乎终于知道了想要追求的到底是什么。”袁佳颖说,能和徐惠新学习是她的幸运,他对弟子的关爱让她感到非常温暖,也引领她看见了更加广阔的艺术天地,“希望以后我能和先生一样,又能说书又能创作,不辜负先生对我的殷殷期盼。”(苏报融媒记者姜锋)
Copyright (C) www.szdushi.com.cn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