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昨天(12月21日),在评弹开篇名作《莺莺操琴》唱词中,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苏州评弹演员盛小云以曲“先声夺人”,带着“中国最美的声音”翩然来到“师说”舞台。
说噱弹唱演,在“师说”舞台上,盛小云或清唱或表演,曲调婉转、音韵悠长,将清幽、雅致的江南之美呈现得淋漓尽致,吴侬软语伴着弦索叮咚,在细腻的音律韵脚处涓涓流淌。
“我的身份是评弹演员”
国学大师俞大纲把评弹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唐力行说“缺失了评弹元素,我们心中的江南不复存在”。
“美”与“江南”仿佛是苏州评弹与生俱来的气质。“苏州这座城市太美了,我以苏州为傲。”盛小云说,苏州城精致而典雅,苏州人内敛而优雅,昆曲、苏剧、苏绣等,都是给世人展现一种美,特别是吴侬软语孕育出了苏州评弹之美。
盛小云出身在评弹艺人之家,父亲是上海青浦人,母亲是浙江平湖人,都是苏州弹词演员。但令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因“下放”从小生活在苏北农村的盛小云,直到8岁才开始“学说”苏州话。
“有缘出身评弹之家,受父母的耳濡目染,我便想成为一名评弹演员。”盛小云努力考取评弹学校后,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如同海绵一样拼命苦练说噱弹唱、兼习各派。为了克服冬天手易冻僵的问题,她对自己“痛下狠手”练习。在雪地里把手冻僵之后再练琵琶,练得热了、活络了再泡冷水里。如此“风霜雨打”地反复练习,为她现在的一手好琵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评弹的魅力真是无穷,随着对评弹艺术的感情越来越深,更想当一名有责任、有担当的好演员。”盛小云说,无论现在增添了多少头衔,她最底色的身份就是一名“评弹演员”。
“我说的比唱的好听”
苏州评弹被誉为曲艺的兰花、江南的明珠,深受江南地区民众的喜爱。这一地域特性浓厚的艺术门类,能否走出江浙沪,走向更远更广阔的舞台?这是盛小云一直在思考的命题。
2021年,国家大剧院邀请苏州评弹走进音乐厅,盛小云接到了上海评弹团加盟邀约。“院方给我们的演出时间是晚上十点半到十一点半的‘午夜’场,除了独唱和对唱,还要有返场。”让盛小云苦恼的是,1小时的表演后还要另加20分钟返场,此时已近零点,观众能否坚持看完,并且国家大剧院的音乐厅只能演唱演奏,不能有说书这种语言类表演,返场还是演唱的话会压不住场。
“我说的比唱的好听。”盛小云和院方据理力争。在她的坚持下,院方终于作出让步,同意“说唱结合”,此举也开了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的“先河”。盛小云与上海评弹团高博文精心编排策划,联袂表演了《啼笑因缘》选段,先农坛、老天桥等北京观众熟悉的场景拉近了与大家的距离。虽然结束已是零时,但观众反响热烈、热情高涨,此次返场演出取得了空前成功。
“循着青年人的脚步而去”
一曲《春江花月夜》在耳边悠扬响起,“师说”舞台上,苏州评弹学校同学们的小组唱,将这首古典名曲的美妙与冬至的温馨完美融合,增添了别样的雅致与温情,也为评弹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勾勒了生动注脚。
“近年来,我更多地关注起了评弹艺术的传承、发展、创新,做了很多跨界的尝试。”与痛仰乐队合作《重临西湖》,上架一周点击量就突破千万;评弹混搭陕北说书《看今朝》,登上央视元宵晚会;在综艺节目《诗话中国》里,与流行歌手郁可唯合作《秋兴八景》……盛小云热情拥抱各种艺术门类,将传统古韵与时代新韵创新交融。“他们都是循着苏州评弹的美而来,而我是循着青年人的脚步而去。”盛小云说。
“我常想起陈云同志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评弹要‘就’青年,不是拯救,而是要顺就。”近年来,盛小云带着新创排的《雷雨》走进近百所高校去宣传、演出。“令我感到无比欣喜的是,每次演出都是在欢呼声中结束,两个小时后学生们都高喊‘再来一个’。”盛小云说,只是稍作一些努力,就受到了青年观众如此青睐,由此可见,传统艺术并不是没有青年观众,而是我们离他们太远了,我们要走近青年、“就”青年。
“我要为青年人量身定做他们喜欢的作品,与其他各种艺术门类碰撞、融合,将创新的评弹艺术奉献给年轻观众,这是我今后人生道路上必须要做的事情。”盛小云说。(记者 朱琦)
Copyright (C) www.szdushi.com.cn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