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记者管有明苏报通讯员邵佳一
乘轨交6号线到白洋湾公园站,从1号口出站就能看到姑苏区白洋湾街道虎池苑社区和“幸福小厨”的牌子。这是由白洋湾街道联合虎池苑社区、红色物业党支部依托日间照料中心打造的第一家社区食堂,开业仅仅两个月时间,就吸引了辖区内众多居民和就业群体来此用餐。不仅如此,小区物业还为居民提供居家照护、康养护理,组织各类文化娱乐活动,有效延伸了服务触角。
这不仅是虎池苑社区解决好“养老的最后一米”难题的又一全新尝试,也是白洋湾街道积极更新发展思路,联合辖区物业探索“社区+物业+养老”社区基层治理模式的又一新举措,在链接出多种“物业服务+”场景的同时,为辖区居民带来全新服务体验。
嵌入式服务使居家养老更便捷
居民潘阿姨平时一人吃饭,有时候出个门回来就来不及做饭了。自从虎池苑社区有了“幸福小厨”,她每天中午来打几个菜、一碗米饭,顺便把晚饭也解决了。而且她吃多少饭、打什么菜,都能根据自己喜好掌控。吃完饭,她再到边上的康养中心坐一会,做个中医理疗、问个诊,之前的胃病也慢慢调理好了,真是一举多得。
从助餐点到日间照料中心,再到康养中心和“幸福小厨”社区食堂,白洋湾街道通过建设嵌入式综合养老服务设施,为周边居民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为老服务。这种“五脏俱全”的社区嵌入式综合体,让居民享受到“小而精”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据悉,该综合体的运营场地由社区配套用房和物业用房支持,由物业通过引入第三方养老服务企业运营。针对日间照料中心等场所,政府部门通过评估考核,会给予一定的运营补贴,60岁以上老人用餐可享受优惠。而康养服务中心是企业通过需求排摸提供的“微利”式市场化服务,宗旨也是让老百姓得到最大的实惠。开业至今,该综合体已经为周边老年人提供线下诊疗服务650余人次、助餐服务1万余人次。随着服务人群的扩面,自我造血能力将进一步提升,形成服务的良性循环。
资源与需求清单匹配服务更精准
最近,“物业管家”薛文又有了一个新身份——“养老管家”。根据虎池苑社区“康养服务中心”的服务底册,她每周会配合社区到老人家中进行巡视探访,了解老人的身体、精神状况以及相关需求,同时为老人提供一些简单的居家照护等服务。如今,康养服务中心已成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服务好、质量好、体验好”的基层医疗服务,促进“医”与“养”深度融合。
不仅仅是虎池苑社区,白洋湾街道其它社区与小区物业的默契配合也显示出了十足的“动能”。据悉,白洋湾街道在全区率先推出“双百双解”社区服务提优行动,又结合“社情民意联系日”,先后拟定了工单部门包干处办机制和社区召集人制度。通过为社区减负增能让基层社区从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回归到“服务居民”的主责主业上。有了这些“后盾”的支持,白洋湾街道各社区开展分片包干走访居民工作更加得心应手,通过每季度对所有居民全覆盖走访、每月每周对困难群体的重点走访,形成了民生服务的最大合力。
今年,白洋湾街道还推出了独居老人特别关爱项目,社区工作人员和物业人员全程参与老年人需求排摸。同时,辖区各物业和社区还结合自身资源禀赋,梳理出了包括助餐、维修、陪护、家政在内的20多项“资源清单”,再匹配“需求清单”,依托“幸福微网群”和志愿者宣传等方式在居民中口口相传,大大提升了服务效能。
全方位服务触角延伸更贴心
在虎池苑社区康养服务中心,一张布满数据的大屏引人注目。小区物业依托第三方养老健康服务公司研发“智慧养老信息化平台”,小区居民户数、人数和各类重点人群及老年人的基础数据定期更新,并有数据比例智能分析。有了“大数据”的支持,小区物业开展养老助老服务更加有的放矢。
除了虎池苑社区的特色养老服务,白洋湾街道其它社区也积极推动小区物业发挥资源服务优势,涉及居民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物业企业与共建单位投入硬件建设数字化社区公共模型平台、全面布设人脸识别门禁助力社区走访登记居民信息、智能AI辅助智慧管理平台有效甄别车辆违停和火焰预警等。其中,宝祥苑社区还通过安装“平安慧眼”智能高空抛物摄像头,有效降低高空抛物发生率90%以上。
今年,白洋湾街道辖区内的物业企业还通过公开招投标,积极参与街道居民居家安全提升实施项目。其中,开展居民适老化改造47户、安装安全扶手12个、更新老旧插座和电灯20个、卫浴安全改造32处、安装智能烟感240余个。不仅如此,辖区各社区还通过与小区物业“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模式,为辖区居民提供健康科普、技能课堂、文旅出游等服务,居民活跃度和参与度也全面提升。
Copyright (C) www.szdushi.com.cn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