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苏州资讯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成省两会苏州代表委员热议话题:做好“外联内聚”大文章 绘就协调发展新画卷

苏州日报 2023-01-18 11:56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一圈一带建设、省内协调发展、服务长三角一体化等成为代表委员热议话题

做好外联内聚大文章 绘就协调发展新画卷

□苏报记者 朱雪芬 朱琦 陈秀雅

更高质量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强环太湖科创圈建设、加快沪苏通等融合发展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并在部署具体举措时多次点题苏州,让苏州的代表委员们倍感振奋。未来,苏州如何做好外联内聚?如何更好地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围绕着这些热点话题,代表委员们畅谈认识体会,谋划思路举措,积极为苏州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区域协调发展,献计献策。

以一圈一带建设,谱写区域协调发展新篇

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要以高峰带动高原崛起。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发展中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其中强调要加强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环太湖科创圈建设。

南京大学苏州校区位于环太湖科创圈和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相交的切点位置,是苏州太湖科学城的重要支撑。报告中的新部署新要求,为我们建设南京大学苏州校区指明了方向。省人大代表,南京大学校长助理、苏州校区管委会副主任索文斌表示,新的一年,将积极抢抓环太湖科创圈、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和太湖科学城建设机遇,按照世界一流校区的标准加快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建设,着力打造名城名校融合新典范。索文斌代表认为,打造一流太湖科学城,要坚持创新驱动,围绕光子产业、医疗器械产业、集成电路产业等方面,打造一流产业创新集群;要坚持互联互通,提高协同发展水平,推动太湖科学城与太湖湾科创带联动发展,全面推进太湖科学城与周边地区的交通条件优化。

省人大代表,市政协副主席、市科技局局长、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主任张东驰说,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区域协调发展,对苏州而言,就是要以一圈一带为牵引,加速优化科创产业和科创空间两个布局。科技系统将围绕市委、市政府产业在沿江转型、创新在城区聚集部署要求,推动各板块挖掘产业特色,统筹全市创新资源,协调各地对接合作,全力打造太湖科学城、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等创新集聚区,努力构建东部苏州实验室、西部太湖科学城,一圈一带连接互通、创新要素加速聚合的新态势,将中科院、清华、北大等国内外一流大院大所的创新资源与创新集群建设深度融合,形成市县联动、板块互动的良好工作局面。

以交通连接数据共享,服务长三角一体化

交通运输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先行领域、关键支撑和重要载体。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进一步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高质量建设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

我们将主动作为,加快构建融入轨道上的江苏助推高质量建设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省人大代表,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金铭说,苏州作为长三角的核心城市之一,具备天然的区位优势。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力军,在助推上海苏州同城、苏锡常都市圈建设和苏南硕放国际机场改建扩容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预计到2035年,苏州将建设由7条市域线和12条城区线组成的十字连心+中心放射轨道交通线网,总里程1149.1公里,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轨道上的苏州在不断加快。

更好地实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数据共享互通是关键之一。为此,省政协委员,姑苏区副区长葛昕建议,苏州要发挥长三角国家枢纽节点的地理优势,依托区域内丰富的高校资源,统筹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创新平台,为数字产业发展赋能;健全数据流通体制机制,促进长三角政企数据对接融合和共享共用,努力形成一批数据中心和算力产业的典型示范场景和应用;鼓励长三角地区骨干龙头企业参与集成电路、光通信业等产业链横向合作,打造集聚数字产业链上下游的产业创新集群。

以深化结对共建,扩大开放合作朋友圈

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加强产业链分工协作,深入推进南北结对帮扶和园区共建。

省政协委员,苏州金宏气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向华对此印象深刻。金向华委员说,工业气体和电子化学品是电子半导体、太阳能光伏、新能源等高端制造业的血液,尤其是半导体关键原材料特种气体是卡脖子产品,这类项目往往需要就近建设运营,从而达到稳定供应、集约利用、节能降耗等目标。他建议政府加快指导关键原材料项目在各地规范、高效落地,为地方敢闯提供更好配套举措和政策支持,让企业充分敢干,积极投身省内电子半导体产业链打造,为解决国产替代和卡脖子问题作出贡献,更好地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中去。

省人大代表,江苏迈信林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友志建议,加大力度做好区域融合协调发展大文章,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优质资源布局等方面,对经济薄弱地区予以倾斜,深化南北结对帮扶合作,促进南北共建园区发展,只要条件成熟,我们企业也很愿意到苏北投资发展。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人才引育是关键。苏州在地理上处于长三角中心位置,希望在引才育才方面也能成为长三角汇聚中心。省人大代表,苏州大学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主任苏雄说,借助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机遇,苏州在基础医学人才培养上,可以汇聚长三角不同区域、各个学科的优势,来培养高质量人才,同时苏州独特的地理位置,也对聚才、引才具有非常重要的虹吸作用。

网友热搜

最新发布

更多搜索

内容精选

资讯 苏州 娱乐 体育 财经

热点 房产 汽车 旅游 商业

Copyright (C) www.szdushi.com.cn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