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绿树成荫,院落整洁,田间地头绿意盎然,翻建一新的农房宽敞气派……乡村之美,既有党员干部责任担当之勇,又透露着乡村治理之智,但要改变农村村民生活中的一些陋习,彻底根除环境治理“顽疾”却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昆山市农业农村局坚持问题导向,立足群众需求,敢啃“硬骨头”,善抓“主矛盾”,搭建零距离服务群众新载体“昆农红讲堂”,将学史力行融入为民办实事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有形转化。
真抓实干,环境整治有准头
烈日炎炎挡不住党员干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干劲,近日,昆山市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计华明带队来到锦溪镇阮家浜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党员群众一起清理建筑垃圾,美化家园,切实把推动人居环境改善化为党员为民办实事的生动实践。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开展以来,昆山市农业农村局主动作为,创新出台“红黑榜”“进步奖”激励政策,实施“薄弱村帮扶转化”等工作机制,打造全国首个美丽庭院主题申报平台实现美丽庭院“一键申报”,目前昆山市累计评定美丽庭院星级户12896户,占昆山市农村总户数的32%,为全省乃至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了“昆山样板”。
“以前村子里只有一条主街道,杂物垃圾堆在房前屋后,车子根本进不来,现在不一样啦,乡下像城市一样生活便利、环境整洁,时不时看到自驾游的旅客。”锦溪镇阮家浜村民陆友林笑着说。
创新载体,助企惠民有干头
“有了这25万元,今年的流转资金就有着落了,小额贷款真是帮了我们创业者的大忙。”今年,在周庄镇开展的2021创业小额贷款发放现场,创业农户缪龙华放下了心中的石头。
自2005年以来,昆山市农业农村局已累计指导发放城乡居民创业小额贷款37.55亿元,惠及29859户群众,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力带动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和灵活就业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昆山市农业农村局着力将群众急难愁盼的“痛点”问题转变为民生实事的“亮点”之举,开展“迎建党百年,谱三农新篇”专题调研,推出11项“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项目和12项助企惠民党建“书记项目”,解决农户技术瓶颈等实际问题11个,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有形转化。
示范引领,农民培育有看头
“刚搞大闸蟹养殖时,我也是门外汉。后来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创新大闸蟹营销模式,借力电子商务平台销售大闸蟹,才成就了现在的我。”这是昆山市巴城镇蟹农许玉凤总结出的“养蟹经”,作为周边区域响当当的养蟹专家,她是昆山市新型职业农民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缩影。
在许玉凤等新型职业农民带领下,昆山市实现集体经济强村全覆盖,2020年昆山市村均可支配收入804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320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民是主体,人才是关键。昆山市农业农村局聚焦培育乡村振兴人才,依托“昆农红讲堂”田间课堂、现场宣教等着力解决农户种养殖技术难题,建立“助农扶智”挂钩联系帮扶制度,拓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平台,举办首届“昆农匠”技能大比武、第二届新型职业农民评选大赛,提升农民荣誉感、获得感、幸福感。
学史力行践初心,我为群众办实事。昆山市农业农村局将全力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目前依托“昆农红讲堂”开展政策解读类、演示宣教类、现场服务类、田间课堂类等各类学习实践教育32场,切实把“昆农红讲堂”打造成老百姓身边的课堂,为广大农户农企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党员学校”和“群众之家”。(苏报融媒记者 朱新国 通讯员 周英梅 文/摄)
Copyright (C) www.szdushi.com.cn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