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买第三套的时候,小吴甚至没来得及看房便交了钱。他还记得是2017年的3月,那是一套不到80平米的二手房,整套房子229万,由于自己不是首套房,卖家的房子也未满两年,小吴付了105万的首付款、21万的税费、7万元的中介费及过户费用,向银行贷款124万,每月需要还8000元左右。
当时有房产专家预测,燕郊的房子恐突破五万元大关,小吴买房子的时候甚至都没看到房子,就给中介打了钱。
“你不买,立刻就会被卖掉,那个时候根本没机会思考,就想赶紧买上。”
就是这套房,在购房后短短的一年时间,房价缩水了一半,小吴想再卖掉时,发现卖不掉了。
没有买家,每月还要还8000元的月供,由于疫情的影响,小吴的事业再度出现了问题,身边不少居住在燕郊的购房者选择了断供,曾经自诩为“成功人士”的小吴无奈也走上了断供的路。
断供这条路其实很简单,就是按月不给银行打钱,银行会每月敦促还款,大概持续不还半年时间,银行就会启动起诉程序,通过法院冻结房屋,然后走法拍程序最终拍卖掉这套房产。
法院给小吴的那套房子的评估价为130万元,法拍时是88万元的起拍价,第一次还流拍了,只好再次降低了起拍价格,最后以101万元的价格成交,小吴清楚地记得,自己的房子在法拍中只有两个人出过价。
由于房产最终成交价格没有与贷款价格持平,拍卖结束后,小吴仍然欠银行20多万,最后算下来,加上最初买房的首付和其他费用,小吴一共亏掉了近150万元。
“肉疼是肯定的,但是不这样,损失得会更多,房价继续向下掉,晚一天卖损失得就会更多。我们这一批2017年前后的那批燕郊购房者,成了名副其实的高位接盘侠。”
“你知道廊坊政策出台之后,一个月燕郊卖了多少房么?7套,也就是说本地人根本消化不了这么多的房子,你不让北漂来买,这个房价必然会跌。”到现在小吴也想不通,为什么要出台这样的调控政策。
有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燕郊的二手房屋成交量为200余套,和之前火爆的情况产生了巨大的反差。
燕郊一隅。图/中国新闻图片网
今年12月,中国新闻周刊询问了多家燕郊售楼企业,其销售人员均隐晦地表示,目前房价很低,并且可以不遵守限购政策买房,价格已经是2017年初的一半,户型好朝向佳的房源充足。
但三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明确表示,在燕郊买房仍然需要三年当地社保,没有关于放开限购的官方文件。
低迷的燕郊楼市没有回温,小吴这样的断供者反而越来越多了,人们心中对于房屋土地的不安全感陡然增加。
“本来买房置业就是给自己买一个心安,但是现在每天提心吊胆地看着房价在跌,工作和生活都受影响。”
人民法院资产诉讼网显示,截至12月16日,在不剔除重复拍卖的情况下,2021年燕郊法拍房数量为818套,为2020年全年的1.6倍,是2019年全年的4.4倍。
人民法院资产诉讼网上还显示,未来一个月,还将有三套燕郊的房产被拍卖,起拍价在123万至211万之间。
梦断
人们买房子,从来就不只是买一个睡觉的地方,他们买的,是一份对资产的未来憧憬,和对幸福生活的期待。
“在燕郊住了4年,有点想放弃了。”肖女士和爱人2015年在燕郊购买了一套二手房,目前每月还要还6000元左右的月供,肖女士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虽然自己没打算断供,但是也不想再在燕郊生活了。
Copyright (C) www.szdushi.com.cn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