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茶用的托具是唐宋时期的莲花底座,咖啡桌是明嘉靖年间的金砖,不远处是清代挂瓶和老底子的苏式花窗。视线所及,这里遍地都是几百岁的老物件,令人目不暇接。它们经过主人的巧妙搭配,重获新生,攒成一间存储记忆的“宝藏”咖啡馆,集齐苏州的“旧时光”。今天(6月16日),苏报融媒记者来到这间“宝藏”咖啡馆一睹芳容,看看它究竟有何魅力收获超高人气?
这间有故事的咖啡馆
安放主人的情怀与乡愁
咖啡馆名叫“故事·荟”,位于姑苏区西北街社区庭园路。乍听名字,似乎就很有故事。这里距离北寺塔只需步行10分钟,到拙政园景区也才800多米,但这里并没有浓厚的商业气息。推门而入,它与当下流行的“网红”咖啡馆截然不同,强烈的明暗对比、恰到好处的光线点缀,再加上各式各样的老物什摆件,使店内的风格独树一帜,仿若踏进了古董店。
店主陈晓是一位50多岁的苏州大叔,年轻时学的是园林设计专业。毕业后,他从事了一段时间园林设计工作,后来改行到深圳经营玉器生意。陈晓从小生长在古城区,对这里的一花一木都有独特的情结,家乡苏州一直是他魂牵梦萦所在。
去年,陈晓回到苏州,着手打造这间安放个人情怀与乡愁的咖啡馆,邀请市民和游客走进苏州“老法头”的生活实境,推广传统文化。
随手一指
就浓缩了各朝的历史文化
今天是工作日,“故事·荟”却人潮攒动,聚集了打扮时髦的年轻人和一些背包客。他们三五成群惬意地喝着咖啡、弹着吉他,时不时还手举咖啡,跟这里的老物件来张合影。午后,阳光从苏式花窗洒进店内,地面印着斑驳的瓦片痕迹,衬着已经包浆的老物件,实在有味道。
“古今融合,让人回味无穷”“老板是个有趣的光头大叔,会和我们聊背后的故事”“美式咖啡喝起来很上头,但老物件背后的故事更上头”……顾客们好评不断,被这些琳琅满目的老物件以及背后的故事深深吸引。
在陈晓的带领下,记者在这间“微型博物馆”里重游苏州“旧时光”,与几百岁的传统物件们“对话”。“顾客们摆放饮料的咖啡桌用的是明代金砖,仔细看,上面还有落款。眼前的这个煮茶托具,用的是宋代的莲花底座,还有更久的一块金砖,出自唐代。进门处起照明作用的塔是明朝的,前两年马云在杭州办‘夜宴’招待宾客,就找我借了这座塔,作为场馆布置。这些都是我在苏州和周边地带淘回来的。”陈晓随手指了店内的几样物件,就浓缩了各个朝代的历史文化,让人大开眼界。
物件将不定期更换
传承传统文化和苏州工匠精神
陈晓在不经意间告诉记者,咖啡馆里的老物件加起来,价值突破几千万。随便一座照明作用的塔,就能抵一套学区房。
“严格来说,它们不是我的‘藏品’,因为我并没有将它们藏起来,我想要大大方方地拿出来与大家分享。老物什要接地气有实用性,才能真正传承下去。作为苏州人,我想通过这间咖啡馆安放我的情怀,同时,向游客和市民传承老底子的传统文化。”陈晓说道。
时不时,有顾客询问陈晓这些老物件背后的故事,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解释。一对年轻夫妇指着墙上挂着的物什向他请教。陈晓让记者等一等,耐心地上前讲解。“这是一对清代的挂瓶,上面嵌的是老玉。过去,挂瓶是大户人家挂在书房里的。每一块老玉象征着好彩头。”陈晓指了指墙上的挂瓶说,上面有聚宝盆、年年有余,还有团着身体的鹅以及被蝙蝠围绕的钱币。他进一步说明,鹅谐音“我”,鹅在团着身子时形状很像如意,加在一起暗寓“我如意”。被蝙蝠围绕的钱币,与“必定有福”谐音。这些都是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透着满满的正能量。
“故事·荟”里,既有体现古人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摆件,也有近现代苏州人生活场景中会用到的家具物什,还有体现当下苏州工匠精神的玉雕、核雕、字画……每样物件背后,都是陈晓对苏州古城的热爱,以及他对文化传承的决心。陈晓说,作为一间有生命的咖啡馆,店内的陈列会不定期更换,顾客每次来都将有不一样的惊喜。
据悉,接下来,咖啡馆还将与平江街道、西北街社区联手,推出一系列民俗文化活动,成为景区周边推广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 苏报融媒记者 王可 文/摄制 张健/摄)
Copyright (C) www.szdushi.com.cn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