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群
2020年6月1日,《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正成为苏城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新风尚。
转眼间一年时间过去了,苏州垃圾分类工作成绩斐然。截至目前,垃圾分类已在全市107个街道(乡镇)、938个行政村全面推开;在住建部对46个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评中,苏州市工作稳居地级市第一、重点城市排名第一档……垃圾分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苏州各级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人民群众的民生小事当作头等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点滴小事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生活。
垃圾分类需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垃圾分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一年来,苏州立足实际、精心筹划,积极探索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模式,并逐步建立和完善各品类垃圾的分类回收利用体系,力争物尽其用。以苏州垃圾分类配套设施为例,目前,苏州建成运行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7座,日处理能力14300吨。建立厨余(餐厨)垃圾处理设施254座,日处理能力4905吨。“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实施垃圾分类处理,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有效改善城乡环境、节约资源实现变废为宝,不断筑牢生态文明之基,让江苏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垃圾分类需强化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近年来,苏州对垃圾分类实施科学管理,由点到面、逐步推开,成效初显。在“宣传引导”方面,苏州开设垃圾分类主题直播200余场、发布公益广告5万余处,让垃圾分类成为全民自觉行动;在“指导督促”方面,苏州创新建立了定时、定点、定人督导“三定一督”垃圾分类模式,提升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在“执法倒逼”方面,自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后,苏州共出动执法力量270661人次,教育劝阻违反垃圾分类行为260526起,现在垃圾分类意识已在市民心中“生根发芽”。但也要清醒看到,垃圾分类工作任重道远,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强化科学管理,久久为功,建立长效机制。
垃圾分类需党政上下同心,培养良好习惯。垃圾分类不是哪一个部门的事,需要全社会齐参与,共同为改善生活环境而努力、为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作贡献。垃圾分类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政府、企业、社区、居民等多方主体,包括投放、储运、回收等多个环节,需要上下联动,齐心协力。“行胜于言,质胜于华。”党员干部要模范带头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充分发挥百姓志愿者的力量,运用“红黑榜”等手段进行奖惩;运用“互联网+”助力垃圾分类,安装智能监控设备,对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位置进行实时有效监管。通过有效的督促引导,让更多人行动起来,让垃圾分类成为一种习惯,让文明投放垃圾成为一种素养。
“道虽迩,不行不至; 事虽小,不为不成。”垃圾分类是民生“关键小事”,也是绿色发展大事。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建文明社会,让垃圾分类成为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新时尚。
Copyright (C) www.szdushi.com.cn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