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才学会走路,12岁被查出患孤独症且尿酸高,15岁的阳阳(化名)总是感觉周边有异样眼光,变得易怒易躁,时常感觉有心无力的母亲将打骂作为习惯的教育方式。昆山市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周菲前后多次带领社工上门,先后为其提供音乐艺术疗法、绘画和手工制作团体辅导、巴林特家长教育小组活动等多种服务,促使孩子对外界活动的参与配合度不断提升,家长也变得更有耐心。
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少年儿童,为少年儿童茁壮成长创造有利条件。”早在2014年,昆山便开始未成年人保护试点工作,之后又及时调整领导组织机构,成立“昆山市困境儿童关爱保障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由原先的18家调整为26家,充分整合各方资源,进一步重点化、精准化落实关爱、帮护工作,以一双双大手护着孩子们走好成长的每一步。
精准帮护——
关爱行动让“笑果”更多
学习用品、体育用品、衣物、观影券……连日来,在社会的爱心接力下,昆山1156位困境儿童陆续实现“六一微心愿”。
自2011年开始,昆山市慈善总会(基金会)连续10年推出“心语心愿”义助项目,每年根据困境儿童需求开展“留住最美的笑容”“科技点亮梦想”“桃园采摘”“牵手千愿”“同龄携手圆梦”等主题公益圆梦活动,以既走心又暖心的慈善活动,让困境儿童感受到社会的关怀。
昆山立足根本,强化精准帮扶,在困境儿童类别中新增一类“农村留守儿童”,将贫困家庭的儿童拓宽至低保边缘家庭的儿童、低收入家庭的儿童。自2020年7月1日开始,昆山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提标扩面,由原先主要针对散居孤儿、父母监护缺失儿童、父母监护无力儿童三类对象,扩面至重病重残儿童;前三类困境儿童保障标准由原来的每月2070元提升至2280元,重病重残儿童的生活保障标准为每月1140元;前三类困境儿童同时享受动态物价临时补贴。昆山市医保局还将符合条件的困境儿童纳入医保系统,使其享受保费免缴、实时医疗救助、大病医疗救助等医疗救助政策。
昆山市残疾人服务中心“集爱之家”总是充满孩子的欢声笑语。昆山市残联探索“公建民营”形式,将已孵化成型的社会康复组织骥德心理研究中心、蓝天特殊儿童训练中心、佳杰儿童康复中心集中纳入 “集爱之家”,为自闭症儿童、脑瘫儿童、聋残儿童等提供集团化、专业化、一站式的身体康复和教育引导服务。
以其为试点,昆山还坚持示范引领,依托不同单位特色和优势设立多个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社会保护示范基地,提供残障儿童康复训练、学龄前儿童亲子关系辅导、儿童体验、新昆山人子女社区融入、困境儿童进行心理关怀等各种个性化服务,让“笑果”更多。
未成年人保护不厌其“细”。昆山市妇联组织实施“社区家长学校父母课堂项目”,依托家庭教育服务类社会组织的资源优势,以菜单选学的方式,引导家长树立先进的家教理念,共建关爱服务链。近两年,借助昆山市级公益创投资助平台,16家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策划实施22个涉儿服务项目,两年资助总额达754.36万元。
昆山市文明办主导实施“家在昆山·快乐成长”、教育系统“阳光工程”、民政系统“情暖昆山—心灵驿站”、妇联的“困境儿童公益童子军”、“‘陪伴成长·书香满溢’亲子阅读”项目等,以点带面绘成昆山未成年人“关爱地图”。
浸润心灵——
合力守护撑起一片蓝天
走进昆山市第一中心小学,过道走廊、教室墙上、校园花坛等各个角落都张贴着校园文化、文明用语等宣传海报,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更加懂得孝敬、友善、节俭、诚信等中华传统美德。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昆山市教育局坚持以强化家校沟通为重点,选拔优秀家庭教育指导师到各校及鹿城父母讲堂传播家庭教育理念,引导家庭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同时,立足各学校心理辅导室,组织中小学教师开展昆山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培训,组织昆山未成年成长中心心理咨询师志愿者开展个案咨询心理督导,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全面提高学生德育水平。
在校园之外,还有这样一群经历了“高墙”生活的迷途少年,由于处于青春叛逆期,加上曾经的失足阴影,让回到社区的他们依然找不到新的人生方向。
昆山市关工委组织发动老党员、老专家、老教师、老战士、老模范等1300余名 “五老志愿者”,建立近两百个关爱工作团,积极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对“问题学生”主动关爱,对“失足青少年”耐心帮教疏导,为优秀青少年树立标杆。
昆山公安部门建立实施以网站开办人所在地公安机关为主、服务器所在地公安机关为辅的互联网安全管理双负责制,把安全监管责任落实到所在地公安机关、落实到每一位公安民警。在社会文化治安管理方面,网监部门紧紧围绕“净网”行动,重拳打击“黑网吧”使得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现象得到有效遏制、针对网吧的投诉明显减少,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法治教育——
撑起未成年人法律“保护伞”
一场火灾造成4名申请人不同程度伤残,生命权、健康权如何守护?6月1日,在2021年昆山市未成年人保护宣传月启动仪式上,昆山市人民法院法官助理周春晓女士分享的一则青少年司法救助案例让人动容。该案例曾经获评“第一届人民法院国家司法救助典型案例”。
司法保护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最后一道防线。昆山市法院立足教育和挽救的基础上,依托庭校共建,通过“春晓姐姐讲法律”“法制讲座进校园”“法官寄语送校园”“禁毒宣传巡展”等系列品牌活动,前移帮教关口,助推“零犯罪”校园建设,准确执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提高审判效率。
昆山人民法院少年庭还通过圆桌式审判庭、柏庐社区少年家事巡回法庭、高新区花园社区“家事评判庭”等模式,定期派员至巡回法庭现场调解、开庭,并就典型案件提前和社区联系,邀请社区妇联代表作为特邀调解员共同参与纠纷化解,以“群众评判团”方式引入公开论理、群众析理模式,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
昆山市司法局被省司法厅授予东南大学社区矫正损害修复研究基地,昆山全市法律援助站点达421个,积极以“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的教育理念积极引导、感化在押的未成年人。
昆山市公安局在长期派出民警入驻学校担任兼职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活动的基础上,结合警种职能优势,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特色法制教育和安全宣传活动,并派出所辖社区民警针对一些无人照看的孩子容易出现问题和受到侵害的情况,推行“法制副校长代管家长”举措,加强外出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管理。担任法制副校长的民警深入行政村对无人照看的孩子进行逐一排查登记,上门了解生活学习情况,利用节假日开展安全防范教育和法律知识讲座,受到孩子和家长们的普遍欢迎。
此外,昆山检察院、城管局、人社局等部门也立足自己岗位和职责,建立长效呵护机制,或开展心理辅导、行为矫正、社会实践、公益活动等综合性帮教服务,或抓好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强化玩具、食品安全、交通安全教育,或对未成年用工的使用和特殊保护实行登记制度,对此类人群进行有关的职业安全卫生教育、培训,不断增强青少年的法律观念、维权意识,让未成年人如花蕾般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在‘精耕细作’之下,昆山未成年人保护机构不断的健全,机制不断完善,特色工作品牌逐渐形成,专业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全面落地,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体系,网络不断得到拓展和延伸。”昆山市民政局局长陈鲁勇表示,随着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正式施行,将积极推动成立“昆山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更好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苏报融媒记者 占长孙/文 昆山市民政局供图)
Copyright (C) www.szdushi.com.cn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