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苏州资讯

“潮品”变“炒品” 背后无非是利益驱使

引力播 2021-04-27 14:39

  一双售价1499元的某国产品牌球鞋,被炒到了48889元。这样的疯狂,颠覆了常人的认知。

  本是工业化量产的日常用品,何以炒出如此天价?重新整理我们的逻辑思维,便不难发现,这就是一场掺杂了蜜糖和砒霜的游戏。历史资料显示,郁“金香泡沫”是有记录以来最早的“炒货”。炒货过程中,货币与物品的交换仅是财富的转移,商品本身不会发生变化,交易过程中间不会创造新的价值,只会加大购买者的购买成本,并会不断地吹出一个个泡沫。

  既然是游戏,所谓的营销其实也就成了一种名头。就以炒鞋为例,运作策划方大体会概念先行,先给这双鞋冠以某个博人眼球的话题,而后发布一套销售规则,或限售发量,或特定区域销售,或抽签摇号,或雇请明星“加持”,形成溢价效应。随后,在这场套路连着套路的“击鼓传花”中,有人当刀俎,有人便成鱼肉。即便是价格已经不可思议,还会有胆大的人敢于继续倒腾。于是,结局也就“注定”了,比如,成都球鞋圈绰号“刘饼干”的鞋商因为炒鞋欠款1000万元,更多的则是大量“90后”一夜之间“被割”成了“韭零后”。

  炒鞋尚未凉凉,积木熊、春茶已接棒“收割”,但无论炒什么、怎么炒,本质都是市场投机行为。一旦泡沫退去,必定是一地鸡毛。千万别说没人提醒过你。(苏报融媒评论员 陈秀雅)

网友热搜

最新发布

更多搜索

内容精选

资讯 苏州 娱乐 体育 财经

热点 房产 汽车 旅游 商业

Copyright (C) www.szdushi.com.cn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