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苏州资讯

推进城乡建设 打造“人间新天堂”

姑苏晚报 2017-10-16 09:10

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长假,苏州的传统景区接待量稳中有升、乡村游与旅游新业态齐头并进。据苏州市旅游局测算,8天假期中全市共接待境内外游客687万人次,同比增长5.05%,旅游收入86.91亿元,同比增长10.2%。

吸引游客纷至沓来的,不仅是鱼米之乡的时令美食、丰富物产,更有延续千年的古城、古镇、古村等历史文化,以及苏州城乡优美的生态和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

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苏州市工作会议上,苏州的城市格局、规划建设水平、生态保护与修复等得到高度评价,省委书记李强指出,要在新起点上,高水平、高品位地推进苏州的城乡建设,打造美丽宜居的“人间新天堂”。

让城市更美,让水乡更有韵味,让人民生活更富足。突出城乡建设,加快建设富裕文明的美丽宜居名城。这是苏州肩负的重要使命,也是城市管理者对全体苏州人民的庄严承诺。

城市要更美,以绣花功

夫提升城市品质

全长16公里的苏州环古城河健身步道在2015年底全线贯通。沿着步道,既可以休闲观光,也能进行锻炼。步道还串起了拙政园、盘门等十几处大大小小的景点,徜徉其中,市民和游客可尽享苏式慢生活。

这条健身步道圈起的14.2平方公里古城是苏州发展的“原核”,是2500多年历史文化精髓的浓缩和积淀。在这个国庆中秋长假里,古典园林门口、历史街区周边,车水马龙、熙攘人群背后,正是苏州城市之美的独特吸引和感召。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周乃翔指出,“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至今仍然是苏州古城最具典型特征的城市样貌。

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更是苏州独特的城市标签和城市记忆。这些是苏州城市风格品位的灵魂,是培育城市特色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要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市品质。

提升城市品质,就是要让城市更美。城市要更美,不是一味地因循守旧、保持不变,而是要坚持理性的系统修复。

今年8月28日,苏州召开城市总体规划(2040)编制改革暨“城市双修”试点工作动员大会。“城市双修”试点范围为苏州市区,在今后的2年内,苏州将通过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打造“青山清水新天堂”、凸显“江南水乡”山水人文特色,改善人居环境,让百姓生活更惬意。

目的就是以开展“城市双修”试点为契机,坚持活态保护古城、科学规划新城,在建设过程中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管控,让城市有根有魂、有活力有魅力。

姑苏之美,在于精致。城市要更美,需要精心打造城市特色,用心琢磨城市建设的每一处细节。贝聿铭先生为家乡精心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既体现了苏州传统建筑风格、又结合了现代创意,是公共建筑的样本,成为众多来苏游客的目的地之一。这样的样本参照启迪我们,要善于运用建筑来表达城市的历史、文化和气质,注重延续城市肌理和独特韵味。

城市要更美,还要推动城市治理方式的变革。城市治理与服务是一门精细活,只有回归城市日常生活,精心管理、细致服务,城市才会更显温度,更有吸引力。以吴中区社会治理网格化“大联动”等基层创新为特色,苏州正着手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推进城市治理与服务智能化、标准化,特别是加快正在探索的“城市大脑”建设,让数据支撑决策,使城市变得更智慧,引领全省乃至全国城市治理方式新变革。

水乡要更有生态韵味,永久展

现鱼米之乡特色风貌

苏州市域面积8488平方公里,水面占国土面积的42.5%。苏州,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因水而名。但曾几何时,江南水乡的美誉令名开始受到质疑,掬水可饮、下水游泳的记忆愈发遥远。

苏州人认识到,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社会越是进步,生态环境的作用和意义越发凸显。讲生态首先就是水,周乃翔指出,推进城乡建设,要彰显江南水乡的生态韵味。

苏州正深入开展“263”专项行动,强化“河长制”管理,牢牢抓住太湖阳澄湖治理、沿江化工整治、农村污水治理等重点任务,加强大气环境综合治理,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计划,严控机动车尾气、挥发性有机物和扬尘污染。目的就是要呵护好这8000多平方公里上的河湖沟渠,早日实现“以后都能下水游泳”的目标。

一场覆盖全市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城镇黑臭水体整治,正在让苏州的水清起来、美起来。今年底苏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将达到80%以上,明年基本消除全市112条城镇黑臭水体。同时,结合“263”专项行动,目前全市沿线违章建筑拆除已完成81.2%,沿线河道整治已完成64.2%,绿化新建及改造提升已完成81.9%。

苏州也将深化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开展危险废物“去库存、减存量”行动,推进“退二进三”污染土地监管和治理修复,以铁的决心、铁的措施和铁的手腕,推动生态环境实现根本性好转。到2020年,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标准天数占73.9%,地表水达到或好于III类水比例超过74%。

苏州还将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持续推进“三优三保”行动,严格落实“四个百万亩”总量空间,挖掘保护传统农耕文化,积极打造以古城古镇形态为特色的新型国家公园。并且高度重视对撤并乡镇的建设整治,不任由其自然衰落。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正加快推进,到2020年建设培育50个左右代表苏州特色及水平的田园乡村,并将择优创建15个左右省级试点。目标指向也很明确,永久展现鱼米之乡特色风貌,真正做到记得住乡愁、留得住根。

苏州科技大学教授、苏州城乡一体化研究院副院长袁中金认为,要对最能体现江南水乡的苏州乡村地区实施保护。如,可以选定同里为中心,划定一定范围的乡村地域,打造“江南水乡村落保护示范区”,对区内的河流水系、湖泊湿地、塘浦圩田、古村落和一般村落,进行统一保护;挖掘保护、传承发扬以水为基的产业、以水为魂的文化、以水为景的环境、以水为本的道德追求和与水融为一体的生活方式。

生活要更富足,切实提升人民

群众获得感

推动城乡建设,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都在于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苏州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887元,增长8.4%。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6508元,同比增长8.0%;经营净收入2789元,同比增长4.0%;财产净收入3370元,同比增长12.3%;转移净收入3219元,同比增长10.6%。

今年3月,苏州制定出台关于聚焦富民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十条意见,并排定了富民增收“时间表”:到2020年,我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居民收入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在2017年达到1万元基础上,继续保持与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增长。

苏州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富庶之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推动城乡建设,就是要让人民生活更加富足滋润。

周乃翔指出,要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更”要求,全面贯彻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部署,以“大民生”的视野看待富民工作、以系统化的思维谋划富民工作、以创造性的举措推进富民工作,拿出更多“干货”“实招”,既看统计指标更重实际感受,努力交出一份上级充分认可、群众获得感强的富民答卷。

就业是民生之本。苏州将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进创业富民工程,确保今年全年新增就业15万人。同时,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让群众“口袋”更加殷实。加快落实基本公共服务规划、清单、功能配置标准,持续增加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好中国梦的苏州篇章,不能让一村一户掉队。苏州正多措并举加大精准扶贫帮困力度,在去年所有经济薄弱村稳定性收入超过200万元的基础上,按照“扶上马、送一程、高质量”要求增强造血功能;针对全市7.2万困难群众开展摸底调查和需求分析,建立“一户一档一策”机制,精准帮扶到每一个困难家庭。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苏州将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获得感强不强、满意度高不高作为评价“富民”的标准,打好聚焦富民主攻仗。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6万元,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享受到标准化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主要健康指标基本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鱼米之乡,一幅“人间新天堂”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网友热搜

最新发布

更多搜索

内容精选

资讯 苏州 娱乐 体育 财经

热点 房产 汽车 旅游 商业

Copyright (C) www.szdushi.com.cn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