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涵养科研教育的创新生态系统
□曹瑄玮
新常态下,苏州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在此过程中,大学及研究机构与工商企业间的网络关系、新型合作关系和多学科、跨学科的合作,对于区域社会经济的创新发展有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继续扩大苏州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和科研开放创新,需要涵养科研教育的创新生态系统,更好实现具有苏州特色的开放式科研教育创新和发展。
首先要开放创新高等教育和科研国际化合作模式,涵养创新人才生态环境。苏州要学习借鉴近年来强势发力推进高水平建设国际化大学的深圳和最近亮相的杭州“一号工程”——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反思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引进科研院所进程中如何改进引进和合作模式的创新。高等教育和科研开放发展过程中不能忽视中国本土优秀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要大胆突破现有体制机制的束缚,积极涵养创新人才生态环境。比如,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可以在促进区内大学联盟合作创新平台、创新专业设置机制、开放课件和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构建知识和研究共享集群等方面开展有效的工作,以多元、共生、自组织的原则培育创新平台和创新生态系统。
其次要学习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和应用技术大学体系。结合苏州发展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定位,除发展高规格的高等教育之外,还须重视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界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密切合作,培养具有专业技能和良好职业道德的现代化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鉴于苏州现有较为完善的制造业基础,需要认真筹划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和工匠技能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加大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立法,引导企业加大培训力度,提供培训岗位,密切产业研究机构和教育培训机构的互动。
苏州应学习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体系,考虑在苏州筹划由众多大企业和行业协会参与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突破传统教育体制的束缚,在开放、联合、共建的指导下,实现行业、企业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和绩效评价。以市场需求,就业创业为导向,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等形式,提升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强化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更好地为未来智能制造和先进制造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培育高素质的人才。
再次要倡导推行合作研究机制,促进企业与高校和研究机构间的合作。产学融合、校企合作是国际上很多创新型国家教育科研开放创新的一种普遍做法。建议苏州科技局及其他研究资助机构,改进政府科研规划和科研支持制度,学习借鉴德国、新加坡和芬兰等创新型国家的实践。
此外,还要建设对外开放战略智库。经济开放的全面深入和对外交往的加强势必需要有前瞻性的、高水平智库支持。苏州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国际经济技术互利合作的成功典范,建立一支拥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意识、并能够积极与国际同行开展交流的智库力量,其作用不亚于一个技术研发团队,其所提供的思想价值和战略可以极大地提高对外开放战略谋划水平和国际经贸合作服务能力。
(作者单位:西交利物浦大学)
Copyright (C) www.szdushi.com.cn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