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的你我他,成就了奋进的江苏。
在过去一年里,8500万江苏儿女以大地作纸、以奋斗为笔,坚持干字当头、迎难而上,把总书记擘画的“强富美高”新江苏宏伟蓝图从“大写意”一笔一笔绘制成“工笔画”,把高质量发展的步子走得更稳更实,以新的发展实绩为全国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在过去一年里,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认真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一份份有见地的议案、建议、提案,一次次小组讨论、发言,凝聚成一个个精彩的履职瞬间,书写了一份份有温度、有厚度的奋斗答卷。一个个生动的履职故事、一条条鲜活的发展数据,反映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见证着江苏奋楫争先、勇挑大梁的生动实践。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之年。新的一年,江苏将怎么干?两会是汇聚民意的大舞台,也是奋斗出发的新起点。本报记者邀请14名来自各行各业的代表委员,回望他们的追梦历程,记录他们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奋进点滴,聆听2025年经济发展的江苏声音。
刘云清
“孵化车间”,守护创新原点
省人大代表、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能专家
同事们说我是“技改大王”“大国工匠”,但我更喜欢大家称我“刘工”。我是一名和机器打交道的工人,是一名从维修工成长起来的“智造师”。
2024年,我所在的公司在订单总量未发生较大变动的前提下,全年利润同比增长约30%。这样的成绩得益于江苏在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提供的路径指引与政策支持,也是公司朝着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迈进的积极反馈。江苏把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强省之要,高水平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系于技术与产业创新。以我所在的团队为例,过去一年,我们集中开展12项技术攻关,研发生产了51台专业设备,建成20余条智能化生产线。其中,对置式双主轴双刀塔全自动数控车床的成功研发,实现了汽车零部件盘类零件的无人化高效加工,不仅打破了国外设备垄断,更将生产效率提升50%以上。
今年省两会,我带来了“完善创新孵化模式以助力江苏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建议,呼吁为处于初创阶段的创新项目或企业造好项目“孵化车间”,构建全方位孵化服务体系,建立政府主导的创新投资基金、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与引进、促进创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以此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扩大智造“朋友圈”,推动江苏在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上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刘海东
敢拼敢闯,科技自立自强
省政协委员、常州聚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全球光伏银浆市场被几家外资巨头掌控,国内广大光伏企业在技术上受制于人。这种局面让我们意识到,要想推动中国光伏产业走向世界,关键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我们是10年前成立常州聚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说实话,那时候我们团队既充满信心,也倍感压力。银浆研发的技术难度远超我们的想象,每一次失败都意味着时间和成本的双重损失,但团队始终抱着一个信念:光伏行业的未来不能依赖进口,必须有我们自己的核心技术。2017年,我们将主要研发资源投入至单晶PERC电池配套正面银浆领域,逐步突破了技术壁垒。为进一步提高品质,我们不断优化工艺。去年,我们的产品不仅成功打入国际市场,全球市场占有率还达到了30%。更重要的是,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帮助中国光伏产业大幅降低了对进口产品的依赖。
这个过程中,我们深感,民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鼓励科技创新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引导。江苏“在科技自立自强上走在前”“在科技创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重大任务在肩,我们责无旁贷。我将履职尽责,继续深耕核心技术,以更多自主创新的实际成果,助力江苏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陶晓东
水利“粮方”,浇灌鱼米之乡
省人大代表、南通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在我的办公桌上有一本日历,上面记录的行程满满当当。今年我就带什么建议上会反复走访、思考,努力交上一份合格的“履职作业”。
我的“作业”题目,几乎年年和水利“粮方”有关。江苏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去年粮食产量取得762亿斤的骄人成绩,这既离不开广大农民和农科人员的辛勤耕耘,也得益于高效水利设施的持续完善。
这几年,我先后提出了关于“协同推进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开展专项监督推动《江苏省农村水利条例》全面贯彻实施”等建议,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相关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既要提,更要做。我所在的研究院积极参与南通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在属地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引领下,创造性地将幸福河湖建设同构建现代水网相结合,统筹实施区域治水,助力南通建起一张智慧高效、生态美丽的江海平原现代水网。一个个现代化水利项目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也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今年的省两会,我继续围绕农村和水利“做功课”,准备了好几份建议。其中一个建议的主要内容是“加大全省幸福河湖建设力度、强化幸福河湖长效管理”。幸福河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民生工程,但全省幸福河湖建设评价体系不统一,尚存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管护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今年省两会,我将围绕有效推进全域幸福河湖建设建言献策,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朱华林
“云上”服务,丰富养老目录
省人大代表,淮安市妇联兼职副主席、江苏同正医药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
当前,我省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已超过2000万,人口老龄化程度位居全国前列。解决好老年人日益多元的养老需求,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
过去一年里,我多次到淮安的民政部门和街道社区座谈、调研,实地走访各类养老机构6家,并参加了淮安市人大组织的全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调研,发现养老服务的市场化发展尚不成熟,服务选择余地较小、质量较难保障,老年群体的多样化养老需求难以满足。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江苏已出台相关文件,要求提升发展包括养老助老、老年健康等在内的养老服务业。发展好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不仅能满足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助于壮大“银发经济”。
今年两会,针对养老服务信息不对称的发展瓶颈,我带来了“建立‘同城模式’区域养老服务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议,旨在让有需求的老年人通过公共养老服务平台找到合适的服务产品,实现多元养老服务供需的精准对接,以科技赋能老百姓的养老消费需求,切实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会上,我也会和同领域的代表加强交流合作,在服务模式、技术开发、养老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创新探索,为全省“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费琳琳
智慧种地,新农人变兴农人
省人大代表,泰兴市织梦家庭农场农场主、泰兴市织梦蔬菜瓜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去年是我从事农业的第四年,这一年,我不是在蔬菜基地,就是在去基地的路上。
做农业很苦。去年7月连续大雨、8月持续高温、9月又遇台风,蔬菜出现销售难,我品尝到了农业的艰辛。做农业也很甜。我和小伙伴们迎难而上,提高蔬菜品质,拓宽销售渠道,2024年销售额突破1亿元,帮助周边1800多人在家门口就业。我们通过订单生产、科学绿色种植,产品配送大润发、盒马等十几个品牌商超以及中央厨房,形成稳定蔬菜生产供应链;我们利用朋友圈、微信群等,还自主开发“织梦农场”小程序、招募社区团长,在城市里建立多个蔬菜领取网点;我们每天拍视频,记录新农人日常,总点击量超过百万。
这一年,当地党委、政府为我们制定特色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加大项目支持和智力支持力度,镇村提供交通、水利、亮化等基础设施保障。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和省农科院专家还手把手指导我们,对蔬菜产业实施智慧化转型。
从新农人变身兴农人,我希望为传统农业转型发展做点事。眼下,我正准备建设一个蔬菜育苗基地,为种植大户提供“蔬菜育苗+技术指导+产品收购”一条龙服务;同时带动更多村民,把房前屋后闲置地块利用起来,让边角地变成“金银地”,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致富。
陈卫宏
文化“出海”,讲好中国故事
省人大代表,江苏凤凰画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一年来,江苏跨境电商活力更强、势头更劲,助力很多企业扬帆“出海”。我所在的公司是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核心产品油画布及艺术画框类销售规模位居全球首位,各类产品出口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公司入驻无锡文化艺术品跨境电商产业园,通过线上跨境平台,把具有中国原创版权的数码复制装饰画和凤凰画材自主品牌产品规模化销售到海外市场,全年跨境电商销售额超1500万美元、同比增长42%。
除了新渠道、新平台,企业也持续在技术上向“新”而行。数码喷墨画布、智能油画框、名家复制版画……公司围绕核心产品不断加强自主创新和研发,每年用于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经费达到总营业收入的3%以上。2024年,数码喷墨画布一经问世即获得欧美客户青睐,智能画框入选“2023—2024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新产品、新赛道占营收比重不断上升,公司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今年省两会,我主要关注跨境电商等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布局,希望通过筑牢知识产权保护屏障,为企业进一步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未来,我们还将继续以文化和科技赋能产业,与国内更多艺术家进行版权合作,以科技创新和数字赋能打造竞争新优势。
徐海涛
逐绿向“新”,刷新生态良景
省政协委员、南京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
作为一名环境资源界的委员和一名科研工作者,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现在看见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机会越来越多,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生态岸线越来越多。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江苏大气污染防治和水环境治理取得了良好成效。
在过去的10年里,省环境监测中心每天都会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方位拍摄照片,形成的“蓝天日记”清晰地记录了这10年间的变化。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到2023年,全省设区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从60.3%上升到79.6%,平均能见度也从11公里增加到17公里。水环境方面,以太湖为例,2024年太湖水质总体达到Ⅲ类,30年来首次实现全年达良好湖泊标准。
推动环境治理,科技创新也是重要一环。我所在的科研团队围绕工业烟气碳污协同治理奋力攻坚,首创稀土脱硝催化剂,在大幅拓展使用温度窗口、降低氮氧化物治理能耗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生态文明建设涉及方方面面,我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如何将专业所长与政协履职相结合。履职这几年,我围绕生物多样性、海洋环境保护、土壤污染防治、新污染物治理等方面,提交了7件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32篇,助推绿色科技惠泽民生。期待江苏继续加大生态环保工作力度,以更实举措在巩固和扩大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让江苏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汤黎明
校地合作,打造“聪明”医疗
省政协委员、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
在过去一年的履职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江苏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中的积极探索与显著成就。以常州医学中心的建设为例,南京医科大学与常州市政府深度合作,积极推进直属附属医院建设,不断创新校院融合共建机制,吸引临床技术型高层次人才及团队,实现了医教研实力的整体跃升,为常州及周边地区的居民提供了更优质的医疗服务,这是校地合作推动医疗领域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同时,在全省范围内,数字化医疗服务的普及也让我印象深刻。越来越多的医院通过互联网医院平台实现线上问诊、远程会诊、电子病历共享等功能,打造“聪明”医疗,大大提高了医疗效率,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这是科技创新助力医疗服务现代化的有力体现。
2025年,南京医科大学常州校区的即将建成投用,将为江苏的医学教育和科研注入新的活力,培养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产出更多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今年省两会上,我期待政府工作报告能进一步聚焦医疗领域的改革与发展,加大对高水平医院建设的支持力度,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吸引和留住高端医学人才。同时,我也期待两会关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和医疗信息化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让更多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高质量医疗服务。
孙燕云
一针一线,绣出幸福画卷
省人大代表,常州孙燕云乱针绣艺术创作中心艺术总监、常州乱针绣博物馆馆长
近年来,越来越多人重视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长远发展来看,非遗赶“潮”,既要守正更要创新。除了研发新的乱针绣衍生品,我们去年还尝试为非遗传播创造更多的新场景,做到“见人、见物、见生活”。
去年4月,我们在老城厢的广润昌乱针绣博物馆正式开门迎客,这也是常州首家博物馆酒店。设计上,展馆充分运用乱针绣元素,将针线的纹理贯穿全馆。我们运用光影秀的方式,以乱针绣长短交叉、多层次色彩的针线为灵感,在展馆里创造出一个线条不断扩张、延展、交融的动态世界,让观众身临其境地体会艺术的呼吸与脉动。到寒暑假,馆内还提供簪花、竹叶扇刺绣与竹编扇制作等丰富多彩的非遗技艺体验。博物馆开业以来,已接待游客约1万人次。
前两天,我们有一期和文化馆合作的“乱针绣”夜校班刚结束,看着又一批年轻人变成非遗的“粉丝”,作为一名非遗技艺传承者,我感到由衷高兴和自豪。守护好非遗的丰厚家底,关键就在于加强对非遗资源的挖掘和对非遗传承人的保护。
继续加强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努力推动“非遗+旅游”深度融合是我今年的工作目标,也是我今年在省两会上建言献策的主旨。激活非遗“一池春水”,进一步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期待今年会有更多好政策落地,让非遗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迷人的光彩!
车卫玲
凝聚合力,建设团结社区
省人大代表、南京市建邺区南苑街道庐山社区党委书记
社区是基层自治的基本单元,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层基础。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我认识到社区治理说到底就是人与人、心与心的问题。基层治理不是社区的独角戏,如何更好凝聚各方治理合力,让干部群众在平时能“聚到一起”“聊得下去”,在急难时刻能“一喊就到”,发生矛盾时有更大调解空间?过去一年里,这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之一。
建设“熟人社会”是我们社区管理的一个亮点,文化浸润是我们团结群众的“黏合剂”。通过打造“37℃文化街区”,舞蹈、情景剧、大合唱等活动在社区轮番上演,参演的都是身边人,表演的都是身边事,吸引了更多干部群众走出家门、走进社区。依托“庐山恋”小剧场,我们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比如在寒假组织孩子们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宣讲、举办惠民节活动、联合省青少年科技中心共建科技工坊等。在一次次活动中,越来越多的居民在互动中拉近彼此距离,实现了从“生人”到“熟人”再到“亲人”的转变。
我们坚信,没有无用的资源,只有打不开的思路。近期,从中央到地方都召开了社会工作会议,对基层工作提出了不少新展望。作为基层工作者,我们深感重任在肩、大有可为。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在“联”字上做文章,在“融”字上下功夫,不断壮大社区“朋友圈”。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接地气”的政策,为社区工作者注入干事新动能。
李向东
“从0到1”,给太阳“画肖像”
省政协委员、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院长
2024年,南京大学太阳物理团队通过深入分析我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羲和号”的观测数据,成功绘制出国际首个太阳大气自转的三维图像。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学》上发表,标志着我省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羲和号”及其后续的“羲和二号”也将为我省的航空航天、精密制造以及超远距离通信等相关产业带来潜在发展机遇。
空间科学领域的不断突破,让我深刻意识到构建完整创新链的重要性。这个创新链应以省级实验室和基础科学中心为核心,以高校、科研机构以及科技企业为骨干,形成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的良好生态。南京大学作为江苏省内的重要科研力量,将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与各方携手共进,共同推动科技创新。
过去一年,我还关注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江苏在人才吸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从人才招聘、安家落户到生活支持等方面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为了进一步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我们还需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提供更加完善的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
要让科技真正发挥引领作用,实现“从0到1”的突破,我们需要进一步优化组织方式,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持续加大科技设施和装备的建设力度,为取得关键性科技突破提供有力支撑。
在今年省两会上,我将围绕推进基础研究领域突破建言献策,力求推动天文与空间科学领域研究取得更多创新成果。
孙志兵
基层沃土,盛放曲艺之花
省政协委员,江苏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
曲艺接地气、冒热气,是老百姓喜爱的艺术形式。过去一年,我们曲艺工作者感受着江苏文化建设的蓬勃脉动,团结一心推动江苏曲艺事业蓬勃发展,在作品创作和人才培养上取得长足进步。从百姓身边事到大主题,一批新创曲艺作品不仅屡获殊荣,也极大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曲艺之根,扎在人民之中。去年,在南通举行的第十三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系列活动,我们特设10项特色活动,组织曲艺家深入基层,将高质量曲艺大餐送到百姓身边。苏州评弹艺术节也同样精彩,12场惠民演出活动走进基层,让广大市民游客近距离聆听“中国最美的声音”。
江苏曲艺不仅注重“送文化”,更致力于“种文化”。省文联、省曲协助力苏中、苏北曲艺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如今,徐州、宿迁等地曲艺事业红红火火,苏北大鼓、徐州琴书等曲种焕发新生。近期,我们还对濒临失传的盐城大唱、盐城花鼓等曲种进行挖掘整理,已记录20多个曲牌,并邀请老艺人录音保存,相关著作即将出版。我们还加强对“文艺两新”群体的帮扶,2名“文艺两新”人才评上高级职称,还有人入选江苏文艺“名师带徒”计划。大家都惊喜地说:“这在以往根本不敢想!”
今年是我第三年参加省两会,每一次上会,我都倍感振奋、充满期待。之前,我参与的提案主要关注银发老人和小剧场建设等民生热点话题。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创作更多好作品,回报社会、回报人民。
陆宏平
勇挑大梁,国企要当“领头羊”
省政协委员,省国信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
“在科技自立自强上走在前”“在科技创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的重大任务,为江苏国企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自觉担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去年以来,省国信集团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集团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专门出台科技创新“1+4”制度,实体化建设国信研究院,加快打造“前瞻技术研究、关键技术研发、成果示范应用”一体贯通的产业科技创新体系,成功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项目,推出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全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超20%,形成了具有国信特色的技术路线。在淮安开工建设全国领先的2×300MW国信淮安盐穴压缩空气储能项目,成为国信集团聚力攻关的又一个“首台套”项目。
作为一名在省属国企工作的省政协委员,我立足国信、站位全省,连续两年围绕能源产业创新递交提案。今年,我与省属国企其他委员一道围绕“江苏省新型储能政策体系和市场机制”,为我省推动新能源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建言献策。期待今年的省两会能推出相关政策,进一步支持省属国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持续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殷宗军
化石研究,揭秘复杂地球
省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去年12月,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在古生物研究领域传开:我们团队对壮丽青山藻的发现,成功入选全球顶级学术期刊《科学》杂志公布的“2024年度十大科学突破”。地球的复杂生命从何而来?壮丽青山藻的出现给出答案。这些从华北燕山地区16.3亿年前地层中发现的化石,堪称迄今全球发现最早的多细胞真核生物化石记录。
江苏古生物研究成果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可,我们都很欣慰。十几年的古生物研究让我体会到只有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才能产出更多“好东西”。这些年,我已习惯在山野中、树林里、高原上,与形态各异的化石打交道。还记得青藏高原上不少地方常年下雪,夏天还会突然下冰雹,我们的野外工作因此常被中断。但就是在这样的极端条件下,团队在高原及其毗连区找到了期待已久的寒武系地层,并发现了大量5亿多年前的动物骨骼化石,这些化石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见证,为理解动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提供了新线索。
展望2025年江苏古生物研究,我满怀信心。在我看来,基础科学与现代科技就像一首和谐的“交响曲”。借助新型显微CT、电子显微镜和各类光学显微镜进行化石标本观测,我们的每位研究员对每一块化石都能“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从标本整体到细胞层面再到纳米尺度细节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此外,我们所的古生物学与油气地层应用重点实验室将古生物学基础研究与国家能源需求紧密结合,为国家捧牢能源饭碗贡献力量。作为省政协委员,我会继续认真履职,相信江苏的古生物研究在未来会取得更多突破。
参与记者:柏丽娟 苑青青 陈珺璐 杨频萍 喻婷 倪方方 张宣 顾星欣 方思伟 林元沁 安莹 韩金芳
统稿:聂伟
Copyright (C) www.szdushi.com.cn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