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1月12日,天还没亮,南通市通州区石港镇西大街烟火升腾。凌晨5点刚过,丁家巷5号的四毛糕点铺突然一阵热气翻涌,糯米、桂花的清香在大股蒸汽的裹挟下,瞬间氤氲满整间院子。对老饕们而言,这意味着一个信号——印糕出炉了。
“桂花豆沙馅儿的来40个,黑芝麻馅儿的来40个。”市民刘彬驱车30多公里,一早从南通市区赶来,就为这一口“心头好”。农历新年在即,他打算多买一些,当作年礼送给亲朋好友。
店主顾新云拿来4只礼盒,为小刘打包装好。记者注意到,礼盒上印有“家的味道”字样以及民国风的人物画,款式小巧别致,文艺范十足。“味道很好,但包装一般。”这是顾新云接到最多的“投诉”。今年,四毛糕点推出4种规格包装盒,为“老味道”换上“新衣裳”。
资料图
资料图
灰墙黛瓦,青砖小巷,西大街藏着许多“好味道”。与四毛糕点一路之隔,江苏新中酿造有限责任公司的厂区里飘出阵阵酒香。总经理张志坚最近东奔西走,忙着给即将推出的新品——文相酒,物色包装。
新中酿造成立于1952年,“石港新中乳腐酿制技艺”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南通,新中腐乳可谓家喻户晓。但当记者真正走进新中才知道,这里的“好味道”远不止一种。“这是手工酱油,那是淡口酱油。”“我们还酿米酒和花露烧。”“这是春节后就要推出的宴会醋和饺子醋。”对于新中旗下的一百多款产品,张志坚如数家珍。
资料图
非遗老字号如何焕发新活力?张志坚认为必须持续不断推陈出新,“最近正在研发松茸口味的新品。”一块小小的腐乳,新中就折腾出了20多种风味。去年,公司在包装上向零食果冻学习,将腐乳一块一块封装进小盒,即开即食,同时进一步降糖降盐,革新传统工艺,使口感更加软糯,大受年轻人青睐。此举换来的市场反馈也很明显,2024年销量同比增长超过10%。
“才一年没回来,变化居然这么大!”张汉成、吴玉华夫妇平日在江阴带孙子,最近回到位于西大街的老房子,发现家门口新开了一间禾村居艺术工作室,里面摆满了红木、竹艺雕刻。工作室的主人名叫赵新成,是一名乡村振兴技艺师,其书画、雕刻作品近年来屡获国赛大奖。两个月前,在当地文旅部门的建议下,赵新成将自己的工作室从北渡村搬了过来。
赵新成在竹筒上刻字。贲腾 摄
记者见到赵新成时,他坐在正对大门的四方桌前,手中把玩着一节淡黄色的圆竹筒,身旁的展架上,两截筒身刻有古诗的竹笔筒被摆在醒目位置。“非遗大多来自民间,也应更好地走近百姓。”赵新成觉得,西大街市口好、人气旺、文化浓,方便对外交流展示,有利于这门老手艺获得新关注。
街东入口处,比赵新成还早一个月,朱飞飞带着国家级非遗“香云纱”落户于此。走进这间充满国风雅韵的“缭绫念”香云纱服饰馆,顾客能看到的绝不止于一套套华美服饰。“这件衣服上融合了3种非遗技艺。”朱飞飞从衣架上随手取下一件衣服,向记者展示其中的“含金量”:白坯用的是苏州非遗罗,面料及印染技艺来自广东非遗莨纱,衣扣采用的是上海非遗盘扣。
资料图
朱飞飞向记者介绍香云纱面料。贲腾 摄
千年古镇史,半部在老街。二川门、三搭桥、五隆街、八鲜行、百子堂、千步港、万年台……民国时,西大街云集店铺商号120多家。如今,漫步于短短524米的街巷里弄,透过其间保留至今的28个景点,包括一个中华老字号、两项省级非遗项目、两处文保单位、三处市级优秀历史建筑,仍能感受到这座“中国传统村落”当年的繁华余韵。
“今年是春节申遗后的首秀,我们要让南来北往的客人,在西大街感受正宗的非遗老味道。”石港镇党委书记王冬介绍,石港镇近年来将西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升级改造列为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去年通过提升环境美观度、新增网红打卡墙、引进文旅新业态、丰富非遗新品种,进一步焕新老街活力。
资料图
资料图
两周前,新中在南通市区、栟茶古镇的两家直营店先后开业,让石港老味道飘得更远。一周前,朱飞飞创新推出三款羽绒服,让冬穿香云纱成为可能。西大街的新气象还在持续酝酿中:进军民宿餐饮,引入农家优选,招引非遗项目……大红灯笼高挂,非遗年味愈浓,加速“上新”的老街区,在奋力奔跑中迎向新一年的春光。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贲腾
部分图片由石港镇党政部门提供
Copyright (C) www.szdushi.com.cn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