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收入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
绘就“百姓富”可享可感幸福底色
12月6日,“百亿让利、笑拼苏州”第五届“双12苏州购物节”品牌好物日暨优惠集中发布活动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如期上演,线上带货火力全开,线下消费热辣滚烫,首日线上线下累计成交金额就超1800万元。
冬日苏州,消费热情依旧高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苏州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继续领跑全省,达59111元, 人均消费支出达37088元。
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个个富民举措不断实施,一项项创新探索不断涌现,苏州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在“强富美高”新苏州现代化建设中,“百姓富”的成果可享可感,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就业稳:今年已新增就业37.41万人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首要的就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刘同学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4届本科毕业生,家住苏州工业园区。今年9月,当时还未找到工作的他,参加了园区人社部门在胜浦街道滨江苑社区举办的“一对一”就业辅导活动。当天,就业指导专家分析了刘同学所读计算机类专业的就业形势,帮助他逐渐明确了就业方向和职业规划。专家建议他进一步丰富求职简历内容,突出实习经历等内容,还对他进行了模拟面试,分析总结经验,鼓励他增强信心、勇敢尝试。经过专家多次辅导和帮助,刘同学于今年10月成功入职苏州一家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从事单证员工作。
这是苏州不断健全机制,促进包括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在内的各类重点群体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生动剪影。
苏州人社部门着力健全完善精确识别、精细分类、精准服务就业帮扶机制,巩固提优“家门口”就业服务体系。今年1至11月,通过“大数据+铁脚板”方式,精准服务重点群体20.58万人,帮扶实现就业7.22万人;提供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26万个,开发高质量就业见习岗位11613个,组织6192人参加就业见习。
苏州率先启动实施“技能强市”行动,加速高质量技能人才供给,今年全市新增高技能人才7.01万人、数字技能人才4.35万人。聚焦跨境电商、低空经济等重点领域,加快紧缺技能人才培育。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自主开展职业培训和技能等级认定,备案企业累计达1965家,有效促进增技、增效、增富。创新开设家门口“技能夜校”,开展“技能下乡”等特色活动。
苏州人社部门抓紧抓实“稳经济促发展”26条等政策措施人社任务落实,今年1至11月,面向重点企业及人群兑现各类就业补贴52.52亿元,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为49.6万户企业减负82.63亿元。
截至11月末,今年苏州市城镇新增就业37.41万人,占江苏省28.42%;企业用工备案人数545.77万人,占全省四分之一。
社会保障强:刚性提升百姓生活水平
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近年来,苏州民生领域投入持续增长,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待遇逐年提高,社会保障网扎紧织牢,刚性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
苏州聚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制定实施《关于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集体补助试点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集体补助对象、标准和经办流程,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在全市范围推开城乡居保集体补助试点。开展“数据找人”社保扩面提质专项行动,强化与税务、住房公积金、民政等部门的数据共享比对,督促用人单位“应保尽保”。
同时,稳步提升社会保障待遇水平,今年1月1日起,苏州市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调整为685元/月,并继续实行高龄倾斜;市区原养老年龄段被征地农民养老补助待遇标准提高至1340元/月。失业保险金最高标准从2280元/月提高至2490元/月。
医疗保障是基本民生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筑牢民生底线的重要基石。苏州织密织牢覆盖1160万人的全民医疗保障网,兜住百姓稳稳的幸福。多元保障有效衔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实现同步刷卡结算,职工、居民医保住院政策性报销比例达到88.74%和76.88%。改革红利持续释放,47批次药品耗材集采成果落地惠民,平均降幅超50%。DRG支付方式“减负”明显,参保群众次均住院费用、个人现金负担较改革前分别下降1383元和1336元。服务质效不断提升,“大市一卡通”“沪苏就医E保通”“医保纾困”等6项民生实事项目有力实施,“先诊疗后付费”、商保“一键式”快速理赔、“一键查药”等创新举措成效显著。
共谋“百姓富”的征程中,苏州始终没有忘记困难群众。苏州坚持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多措并举打响“苏困优助”社会救助工作品牌,让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稳步提高救助保障标准。2014年至2023年,我市城乡低保标准从700元/月提高到1115元/月,增长59.2%。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从980元提高到1600元/月,增长63.3%。
推动社会救助扩围增效。低保政策范围扩展至家庭收入在2倍低保标准以内的重病重残人员,全面实施“单人保”。将低保边缘重病困难对象病种从8类拓展至23类。临时救助政策范围扩展至非户籍的急难对象。在全省率先建立因病支出型困难生活救助机制。全市构建了覆盖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其他困难家庭、急难对象等6个圈层、45类困难人员的大救助体系。
积极开展综合帮扶。我市率先在全省开展全口径低收入人口认定实践。2024年7月,上线苏州“救助通”综合帮扶手机应用,嵌入“政策计算器”,畅通社会救助渠道,方便居民匹配救助政策,提出求助需求,及时推送因病、因残等预警信息,主动发现“沉默少数”。
收入高:城乡收入比缩小至1.79:1
10多年来,苏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近一番,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收入均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百姓富”的成果更加丰硕。
苏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两年左右迈上一个万元台阶。2014年为39780元,在2015年、2017年、2019年和2022年先后超过4万元、5万元、6万元和7万元,至2023年达到74076元,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5位,是2014年的1.9倍。
分城乡看,苏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6677元增加到82989元,分别于2015年、2018年、2020年和2023年先后突破5万元、6万元、7万元、8万元关口;苏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3560元增加到46385元,分别于2018年和2021年先后突破3万元、4万元关口。
同时,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共同富裕的底色更亮。数据显示,2023年,苏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比城镇居民增速高1.6个百分点。城乡收入比为1.79︰1,较上年缩小0.03,城乡收入相对差距进一步缩小。
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持续增强,高品质生活成为苏州居民新的追求。苏州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14年为24920元,到2017年突破3万元大关,2023年达到46018元,年均增长达7.3%,消费增长与收入增长基本同步。分城乡看,苏州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28973元增加到50656元,苏州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15390元增加到31609元。(记者 大秋 邵群 林琳 陆珏)
Copyright (C) www.szdushi.com.cn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