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为笔,记录运河悠久历史文化;以情为墨,书写运河沿岸时代变迁。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之际,江苏省委宣传部联合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大型全媒体系列专题《写给运河的一封信》。
一幅古画,打开了一扇认识运河的窗口;一次考证,开启了一段追寻运河的旅程。陈克,土生土长的天津人,天津博物馆原党委书记、研究馆员,原本专注于天津近现代史研究,却因一场政协交流活动中偶遇的一幅画作,与大运河结下不解之缘。
北京通州的同仁送给我们一本《古韵通州》,书中提到潞河督运图描绘的是通州风貌。"陈克回忆道,"但这幅画我们天津历史博物馆此前就用于古代史陈列,一直认为是最早反映天津城市面貌的古画。"带着历史学者的严谨,陈克开始了深入考证。画中的皇船坞、炮台位置,以及盐坨地,都印证着这幅画作记录的是天津的历史场景。一篇考证文章的发表,引发了学术界长达十几年的讨论。
从此,陈克以全新的视角审视这座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兴的城市。三岔河口的奔流,诉说着千年漕运的繁忙;两岸林立的商铺,见证着南北商贾的往来;街边的小吃摊,传承着千年的生活况味。"盐商带来了财富,让天津的经济繁荣起来。"陈克说,"各地商帮在天津设立会馆,带来了多元的文化交融。"
读万卷书,还要走万里路。退休后的陈克,和好友赵永强一起,自驾踏上了寻访运河的旅程。从杭州到北京,他们走访了运河沿线的每一座城市。在南旺,他们踏过泥泞寻访古运河河道;在扬州,他们与当地教授探讨园林文化。一路走来,陈克发现运河不仅是一条运漕粮的水道,更是连接南北的文化纽带。
看到其他城市对运河文化的重视程度,陈克心生感触。为了填补天津运河研究的空白,他和同仁们用两年多时间合作撰写了《天津运河文化史》,该书被列入2021年度天津市重点出版扶持项目。"我已经退休十几年了,正好给年轻一代提供一些研究资料。"陈克说。
站在三岔河口,望着奔流不息的河水,陈克感慨道:"学术研究无止境,这只是一个初步的入门。对运河文化的研究永远在路上,这座城市的未来大有可期。"
一条古老的运河,串起了城市的过去与未来;一位执着的学者,用脚步丈量着千年文脉。陈克的运河之旅,仍在继续。
Copyright (C) www.szdushi.com.cn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