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苏州资讯

“校园苏州日”走进东北大学 黑土地上刮起“引才旋风”

名城文旅 2024-11-01 09:46

10月30日至31日,由苏州张家港市承办的2024年“校园苏州日”——走进东北大学系列活动举行。短短两天,重点学院对接洽谈暨博士后专项对接推介会、“苏创”校园使者选聘、校园“人才夜市”、江南文化展演、高层次人才招聘会等子活动轮番登场,在东北大学刮起一股强劲的“引才旋风”。

本次活动还吸引了辽宁大学、沈阳理工大学、沈阳工业大学等11所在沈高校的学子的热情关注。

跨越1600公里,赴东北大学招才引智,既是张家港落实“校园苏州日”系列活动的统一部署,也是张家港招引青年人才的主动选择。

真心爱才

这是一场名城与名校的“深情对话”。立于江尾海头的张家港,工业基础雄厚,综合实力更是连续31年位列全国百强县(市)前三强;扎根黑土地的东北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还拥有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校地之间学科设置与产业结构的“高度匹配”,催生了这场意义非凡的“双向奔赴”。

“校园苏州日”这辆引才列车已经连续3年“驶进”东北大学,除了带回6064份简历,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毕业生占比超70%,还促成了一系列政校企合作——

在东北大学,张家港设立人才共育联合基地、实践实习基地、博士后协同创新中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衔接了科技创新的最初和“最后一公里”;沙钢集团开设工程硕士班,44名企业技术管理人员获得相关学位;广大特材设立实践教学基地,吸引200多名学生来企见习;沙钢钢研院、扬子江冷轧板、乐宏环保等企业还开展10余项产学研合作,金额达3000万元。

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是政策导向,也是大势所趋。这次再赴东北大学,双方又成立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以产业需求、特色学科为牵引,推动东大学科与港城产业深度融合,激发校地合作倍增效应。

一组数据反映了双方合作的广度深度:29名东北大学校友入选张家港市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计划,其中国家级人才计划2名、江苏省“双创计划”9名、苏州“姑苏计划”14名,累计项目资助超亿元。

每年排出时间,走进高校揽才,是张家港做好青年人才引育工作的生动取景框。青年,是最富活力、创造力的群体,也是各地竞相争抢的重要资源。然而,与大城市相比,县域城市无论资源还是平台,均有不小的差距,可以说处于劣势地位。

差距固然存在,但对张家港而言,决不能因为资源少、平台小就丧失信心,必须自加压力,付出更多的努力。

倾心引才

青年人才怎么引?张家港主要有三招。首先是借力品牌活动,“校园苏州日”就是其中之一。

回过头来看,张家港已形成42条引才线路,覆盖国内外60余所高校。“上门”引才期间,张家港还打出校地合作座谈、城市宣传推介、科技成果对接等“组合拳”。截至目前,该市已举办校园专场引才活动172场,提供岗位超4万个。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是张家港招引青年人才的第二招。在实际工作中,张家港鼓励一批市场嗅觉敏锐、专业知识精通、服务效能优质的“尖兵”,加入招才引智队伍,锻造一批既懂地方产业,又懂产业知识、金融投资、项目服务的专业人才。

还有一招,就是“以才引才”,让“高校伯乐”现身说法。在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20所江苏省“双一流”高校,张家港聘任一批人才办主任担任引才推荐官,请他们推荐优势专业的优质人才,形成“人才发现人才、人才吸引人才、人才举荐人才”的“滚雪球”效应。

张家港还推出《校地合作赋能人才招引十条举措》,通过机制创新,激活校地协同育人新引擎;发挥中国江苏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张家港基地、苏州·张家港全球创新创业大赛青年专项等赛事平台作用,以赛为媒,形成聚才“强磁场”。

诚心育才

“花式”引才只是第一步。当一批又一批青年人才来到张家港工作生活,这座城市不做“甩手掌柜”,而是用无微不至的关怀、暖心贴心的服务,为他们实现梦想保驾护航、舒心生活添砖加瓦。

兑现上述承诺,张家港抓住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锚定打造“人才友好型城市”,出台振奋人心的政策,想方设法让城市对青年更友好。

张家港制定青年人才筑巢计划,拿出就业、创业、居住等19条举措,支持青年在港发展;实施助推人才企业上市“攀峰计划”,在金融、研发、引才、上市等方面给予集成支持。

政策是全方位的,关怀也是全方位的。

根据人才公寓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张家港不仅高标准建设11家青年人才驿站,为毕业生提供免费短期住宿、求职辅导、城市融入等服务,还给予最高1000万元购房补贴、最高8000元每月的人才公寓租赁补贴,以及打造“产城人”融合发展高品质人才社区。从“一张床”到“一套房”再到“一片区”,背后是张家港倾力为青年人才提供“落脚点”的满满诚意。

围绕“人才服务攻坚年”工作部署,立足“一站式”人才服务中心,今年,张家港还优化人才“一站式”服务模式,提升人才政策获得感、服务满意度。此外,“港城人才”服务总入口即将上线。该平台整合了各类政务服务、市场服务资源,集成政策咨询、补贴申报、安居就业、教育医疗等功能,可“一网通查”人才政策、“一码通识”人才服务。总入口还包括“港城有礼”模块,人才可领取涵盖出行、美食、观影、旅游、培训、文体等各类体验券,感受城市尊才爱才的良好氛围。

“对于我们这样重设备、重资产的创业团队来说,这些政策和服务就像‘及时雨’。”2020年,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胡贤磊带领团队来到张家港,通过大赛获评张家港市创新创业重大团队,拿到了3500万元综合资助。这位金属材料专家一直说,在港城,就是拎包创业。

精心用才

城市怎样对待人才,人才就会怎样回馈城市。

在今年7月举办的张家港人才基金“以投带引”合作大会上,“跨次元”虚拟主持人“张友才”登上荧屏,神采奕奕、谈吐晓畅的形象,圈粉无数。

“张友才”是张家港助力建设人才友好型城市“代言人”,由本土领军型企业苏州次源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开发。“盛会变展厅,政府担任‘好物推荐官’,张家港的这一做法,给了我们更多创新、创业、创富的底气。”该公司创始人张晶是95后,敢于追梦的她,目标就是带领团队做出一家上市公司,让产品走向世界。

类似的产品,还有苏州飞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全自动水下割草船。这艘白色船只行驶在张家港一干河河道上,碰到水草、落叶等漂浮物,就会收集起来,被大家称为“吃垃圾”的“神器”。

无论是抽象神奇的技术,还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背后都是敢干事、能干事的青年人才,在各自行业赛道上发光发热、追逐梦想的青春担当、青春作为。

苏州锴威特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寅,忙着构建更完善的市场体系架构,让产品更好地走出去;沙钢集团子公司——张家港中美超薄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东生,带领团队勇攀创新高峰,把超薄带生产线工艺推上新高度;亿创氢能源科技(张家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洪绍景,携手团队持续攻关电堆及系统产品,拓展产品使用场景……在这些有志青年的助力下,张家港高质量发展的引擎更加强劲。

“青年学子圆梦需要奋斗,更需要足够宽广的舞台。”在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孙涛看来,张家港既有吸引青年人才的产业环境,又有各个维度的扶持举措,是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的“良港”。

聚焦青年人才所思所盼,张家港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张家港将想方设法升级政策举措、服务举措,实现产业、创业、就业相互融通,做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的最佳“合伙人”。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徐瑞雅

网友热搜

最新发布

更多搜索

内容精选

资讯 苏州 娱乐 体育 财经

热点 房产 汽车 旅游 商业

Copyright (C) www.szdushi.com.cn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