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历史长河中,75年不过是短短一瞬,对于新中国来说,却是波澜壮阔、翻天覆地的奋斗史诗。
新中国成立75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无数“规划图”变成“施工图”“实景图”,也诞生了一个个“中国第一”“世界第一”。“冠军”称号背后,是伟大的新中国追梦逐梦、不懈奋斗的真实写照,也是一代代青年人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生动缩影。
他们满怀豪情、富有创造力和责任感,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让世界记住“青春中国”朝气蓬勃的模样。
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
75年来这些开创性“第一”振奋人心
从“东方红一号”到“嫦娥”揽月;从“地壳一号”挺进地球深处到“奋斗者”号探秘万米深海;从第一辆解放牌汽车驶下产线,到C919国产大飞机平稳降落穿过水门;从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到创下10项世界之最的深中通道……75年来,自强不息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未知、突破极限,实现大国重器的频频“上新”。
嫦娥六号上升器携带月球样品自月球背面起飞 来源:新华社
飞天揽月是中华民族延续千年的浪漫追求。20年来,探月工程聚焦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持续攻关,一步一个脚印将古老奔月梦想变为令人振奋的生动现实。作为我国航天史上迄今技术水平最高的月球探测任务,2024年嫦娥六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为未来我国开展月球和行星探测奠定坚实基础。
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在遥远静谧的深海,中国深度正不断刷新。
“奋斗者”号潜入水中 资料图
2020年11月10日,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创造了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这标志着我国在大深度载人深潜领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一个个“第一”是新中国成立7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的缩影。
国庆前夕,现代快报推出“打卡No.1,我为祖国自豪”网络主题活动,邀请广大网友晒出图片、视频,打卡讲述75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多个“第一”背后的故事。连日来,活动收到了多个满满自豪的含有“第一”元素的作品投稿。从科技创新前沿到民生保障改善,从乡村振兴实践到社会治理创新,多个“第一”拼出了青春中国的奋斗身影,也勾勒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前景。
“0”到“1”的突破
新时代青年是见证者,也是亲历者
无数“第一”成就的背后,有着无数挑大梁、担重任的青年人,他们是“第一”的见证者,也是亲历者,他们凭借“从0到1”的志气和韧劲,拼搏出了自立自强的“大国底气”。
张伟是中国船舶集团第七〇二研究所研究员,更是刷新中国深度“奋斗者”号85后主驾驶。2009年,张伟进入七〇二所工作,凭借着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工程经验,陆续参加了“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的研制、联调、海试等各项工作,完成“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多次下潜任务。
张伟与“奋斗者”号的合影 受访者供图
“奋斗者”号成功坐底马里亚纳海沟后,很多人问张伟:下潜到万米深海时心里想的是什么?他说,首先就是要完成任务,来不及想别的。“作为国之重器,‘奋斗者’号为探索海洋科学奥秘,保护和合理利用海洋资源提供了强大支撑。”张伟说,要保持奋斗的状态,继续向深海进发!
超级计算机的发展关乎国家的科技未来,多用于国家高科技领域和尖端技术研究,如航空航天、天体物理研究、潮汐预报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过去十多年,中国的超级计算实现了从千万亿次到亿亿次,再到现在百亿亿次的突破,也在不断挑战世界速度的极限。
“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 资料图
在党的二十大代表,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党组书记、首席科学家孟祥飞看来,从埋头“跟跑”到向“领跑”挺进,从被质疑到被认可,中国超算成功“逆袭”,靠的是核心科技与接续奋斗。
孟祥飞(左)资料图
他还记得,当时“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取得计算性能世界第一的突破时,国际上对中国超算提出了种种质疑,认为就是造了一台为排第一名的机器,根本不中用。当时,博士毕业没几年的孟祥飞就找到中心领导,并立下军令状,“干不好‘天河’的应用,我卷铺盖走人。”之后,孟祥飞和团队向应用创新发起攻关,先后牵头研发了核聚变领域国际首款大规模异构并行模拟软件、材料基因高通量计算平台、新冠治疗药物和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等创新应用,让“天河”这个“超级大脑”在数十个领域广泛应用。目前,“天河”系列平台支持重大重点项目、取得创新成果超9500项,深海一号、白鹤滩水电站、港珠澳大桥等背后都有“天河”贡献。
像超级计算机这样从“0”到“1”的突破故事,还有很多。国内首台自主知识产权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打破了国外70多年的技术垄断,是名副其实的中国“争气机”。
国内首台自主知识产权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 受访者供图
燃气轮机是能源电力、国防军工、工业驱动等战略性领域的关键核心动力装备。80后李鑫是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重型燃机装备研究所副主任,全程参与了G50从“0”到“1”的自主研制全过程。他带领团队用4000多个日日夜夜,实现了大国重器真正的自立自强。
李鑫(右)资料图
一台G50有2万多个零件,叶片就是它的“心脏”,一片的价格能买一辆车。回忆起研制过程,李鑫的眼神里满是自豪,“G50的叶片,从设计、材料到加工,都是我们自主完成的。大家没日没夜查文献,无数次试验,相继解决了叶片变形、疏松、热裂、断芯等难题。叶片加工精度达到0.03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直径的三分之一,达到了行业顶级水平。”
冠军中国,如何接力?
他们以青春之名,接过时代的接力棒
75年来无数“第一”被创造,又有无数“第一”被刷新。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相结合,用汗水和智慧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
青年常为新,青年也最能为新。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科研团队成员大多为年龄30到35岁的年轻人,每天有超过2万项计算任务在这里执行,赋能科研、企业、政府机构用户数近1万家;以年轻人为主体的中国海油“深海一号”开发生产团队,攻克多个技术难关,推进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能力进入“超深水时代”;以“80后”“90后”为主的EAST团队深耕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核聚变实验装置相关领域,先后创造了10余项世界纪录……
历史巨轮滚动,新一代的中国青年要接过接力棒,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部数据显示,我国研发人员总量位居世界第一,青年科技人才已成为科研主力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的80%由45岁以下的青年人员承担,“北斗”组网、“嫦娥”探月、“中国天眼”等重大工程中,不少团队的平均年龄刚过30岁。
嫦娥六号任务圆满成功后,工作人员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合影 来源:新华社
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历程上,新时代青年是一支强大的先锋力量。世界最年轻的五亿吨大港、世界上体量最大的地下实验空间、全球最薄“手撕钢”、中国首款能跑的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新时代新征程上,这些“第一”如何诞生?背后又有哪些奋斗故事?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中共江苏省委网信办出品、现代快报+制作、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的“冠军中国·青春接力”网络主题活动暨我比任何时候更懂你(第四季)正在火热进行中,活动邀请来自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一线的技术大牛,讲述他们攻坚克难、创新创造的动人故事,解码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冠军”产品或技术,引导广大青年自觉投身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共同奔赴中国式现代化的“星辰大海”。
与祖国同心,与时代同行,一代代青年把美丽青春镌刻在共和国奋斗史册上,“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成为当代中国青年发自内心的最强音。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徐红艳
Copyright (C) www.szdushi.com.cn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