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是大战略、大趋势和大机遇。作为长三角区域重要的中心城市,苏州积极抢抓机遇,加快科技创新跨区域协同。
在位于吴江开发区的微康益生菌(苏州)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内,智能化生产设备正实时监控温度、湿度、PH值等各项指标。
微康益生菌(苏州)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经理蒋大成介绍,传统的工艺发酵基本上是独立发酵罐,现在可以把三个研究院、上百台的发酵平行反应器同步开始实验的工作。
在企业的这些关键设备上,都印有“东富龙”的标志。自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微康就开始与这家来自上海的冻干机企业合作,联合开发攻关冻干机技术。目前,微康使用的冻干机生产效率是同行的两倍多,助力企业在行业内持续“领跑”。
蒋大成说,公司会和设备的供应商一起去做设备的供应链的升级和选型,整个企业整个产业链去合作共赢地升级,才能突破国外的“卡脖子”。
近年来,企业还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创新优势,与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市场份额也不断扩大。
微康益生菌(苏州)股份有限公司总经办行政负责人石玉婷介绍,把部分的研发还有销售设在了上海的闵行办事处,整体还可以发挥上海的人才优势还有市场方面的优势,可以触及到更多的客户。
紧扣“一体化”与“高质量”两个关键词,苏州还与上海携手,积极探索人才跨区域合作的有效路径。
同济人工智能(苏州)研究院由同济大学和相城区政府联合建立,依托同济大学雄厚的科研力量和苏州深厚的产业基础,建立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商业化服务平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同济人工智能(苏州)研究院技术研发副总经理邓若愚介绍,主要职能包括像科研、概念验证,还有就是科普教育、孵化企业,大家也都知道苏州市作为工业大市,也希望借这个平台能够把这些技术深入地应用进去。
目前,研究院核心团队大多数都来自上海同济大学,沪苏两地良好的通勤便利性,让他们成为“双城族”。
邓若愚说,他主要可能大部分时间还是在苏州多一些,每周都会回上海,因为这边地处苏州高铁北站,相当方便,到了上海之后要稍微再乘一下地铁,其实整体下来也是比较方便的,半小时的高铁,半小时的地铁。
当前,苏州还在深化“东数西算”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数据中心集群吴江起步区建设,加快对接联通上海青浦等地区算力调度平台,支撑人工智能和高科技行业的快速发展,共同抢占数字经济新赛道。在不久前公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上海与苏州成功入选全球五大科技集群。
Copyright (C) www.szdushi.com.cn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