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国内资讯

今天,借他们的眼睛,回望抗战胜利的历史时刻

苏州新闻网 2024-09-19 15:17

交汇点讯 2024年9月18日,9时18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与全国抗战类纪念馆同步举行“铭记九一八事变爆发93周年”主题活动。9时25分,紫金草志愿者、南京大屠杀记忆传承人代表、现场观众代表等6人共同撞响“和平大钟”。这一天,距离“九一八事变”爆发,已过去93年。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推动和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在东京湾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签署投降书。

1945年9月9日,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内,签署投降书。

回望那场中国军民奋起反抗、保家卫国的战争,许多节点都有南京一所百年名校的校友身影出现——这所学校,就是创建于1888年的南京市金陵中学。

这些校友中,有的以笔铸剑,有的投笔从戎,其中几位记者校友,出入战火硝烟,见证并报道了抗日战争胜利的若干重要时刻。

张彦:目睹日本降使芷江洽降

张彦,原名张光琛。1922年出生于成都,资深新闻工作者、翻译家。1935—1937年在南京金陵中学初中学习,1945年昆明西南联大历史系毕业。与援华抗日美国飞虎队结下深厚友谊,亲赴湖南芷江报道日本投降,采访全世界所关注的重庆谈判,在天安门城楼下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参加并报道亚非会议,跟随宋庆龄从事对外传播事业。改革开放后,出任《人民日报》首任驻美记者。

1945年张彦从西南联大毕业考入美国新闻处当战地记者。8月15日,日本投降消息传来,张彦与同事奉命开往湖南芷江,向全世界报道日本为在南京正式签降做准备前来洽降的重要新闻。

张彦目击了湖南芷江的投降仪式:日本侵华关东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的代表今井武夫,向中国将领呈上《降书》。张彦的目击报道,振奋了全国同胞。

朱启平:见证密苏里舰受降仪式

朱启平,原名朱祥麟,祖籍浙江海盐,1915年11月生于上海,1933年从南京金陵中学毕业,考入北平燕京大学医学预科。“一二·九”运动爆发,为参加学生运动,他弃医改读新闻。七七事变后,他辍学南下,辗转到重庆,先后在《新蜀报》和《国民公报》工作,1940年秋加入重庆《大公报》。

1945年9月2日,在泊于东京湾的密苏里号战列舰上,朱启平作为《大公报》驻太平洋战区随军记者,将他目睹的中国和其他反法西斯盟国接受日本投降仪式的全过程,写在了自己的长篇通讯《落日》里。

在场各国记者高手云集,朱启平是三名中国记者之一。他的报道独树一帜,第一时间向中国、向世界传递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宣布了中国8年屈辱的结束,中华民族抗战的胜利,被公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投降仪式通讯类作品的“状元之作”。

朱启平晚年病重时和老友陆铿谈及当年写作情况时说:“在密苏里号军舰上,有各国记者参加受降仪式。我想我必须以一个中国人的立场,中国人的感情来写好这篇报道。”

2024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9周年纪念日,人民日报官方微信在《今天,纪念这场伟大胜利!》一文开头便引用了朱启平通讯中笔力千钧的一句“旧耻已湔雪,中国应新生”。

赵浩生:见证日军司令南京受审

赵浩生,1920年出生于河南息县,美籍华人,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专栏作家、联合国注册记者,美国耶鲁大学教授。9岁离家到开封读书。1937年,初中毕业的赵浩生回息县任教,担任抗敌训练班教师,积极宣传抗日救国。1940年就读万县金中高中。1944年,开始记者生涯。几十年来,见证报道了一系列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为中美建交、祖国统一做出贡献。

赵浩生在1946年8月见证了日本次级战犯、南京大屠杀案主犯谷寿夫的审判。1947年4月26日,谷寿夫被枪毙于南京雨花台。

1952年,赵浩生赴美留学,1960年任耶鲁大学教授。其间,赵浩生重操旧业,以美国记者身份开辟“海外观察”栏目,继续采访国共双方高级领导人和著名新闻人物并在世界各大华文媒体上发表了大量新闻报道,其中尤以七八十年代撰写的一系列宣传新中国新风貌的文章在海外华人中引起巨大反响。

正是由于他的热情报道,曾掀起了新中国成立后海外华人的第一次回归认同浪潮。改革开放以后,赵浩生继续为树立中国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出谋划策,为中美之间的文化交流推波助澜,同时为海峡两岸的沟通不遗余力地工作。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李睿哲

网友热搜

最新发布

更多搜索

内容精选

资讯 苏州 娱乐 体育 财经

热点 房产 汽车 旅游 商业

Copyright (C) www.szdushi.com.cn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