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腔一调唱出曲韵曼妙,一招一式舞动绝世风华。昨晚(9月5日),昆山梁辰鱼昆曲剧场内掌声雷动,喝彩经久不息,7位平均年龄65岁的全国戏曲名家轮番演出经典折子戏,正式开启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的序幕。
梨园雅韵争奇斗艳,熔古铸今交流互鉴。600年前,昆曲从昆山“走出”,几乎滋养全国所有剧种,被誉为“百戏之师”。如今,昆山又一次扛起“头雁”担当,搭建戏剧“大团圆”的舞台,焕发中华戏曲历久弥新的勃勃生机、百花齐放的多彩气象。
戏曲破圈激发文化传承活力
2018年开始,百戏盛典的“齿轮”正式转动。各个剧种不分大小,获得平等亮相的机会,来自全国各地的经典传统戏、现代戏、新编历史剧汇聚一方江南舞台,开启了一场传统戏曲文化的“破圈之旅”。
几年来,百戏盛典演出269场、剧目519个,演职人员超过1.1万人,网络直播观众累计3亿人次,已经成为一场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一项家喻户晓的品牌活动、一张魅力独具的文化名片,成为全国戏曲传承发展的重要活动平台和鲜明文化标识。
本届盛典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演出5台大戏、21场折子戏,45家戏曲剧团共计87个剧目,涉及22个剧种,演职人员超3000人。参演人员名家荟萃,有23位获得过“梅花奖”或“文华奖”,经典传统剧目、优秀复排剧目和新创剧目交相辉映。
昨晚的开幕演出中,7位平均年龄65岁的戏曲净行、丑行等名家组台演出经典折子戏,其中,上海昆剧团的张铭荣先生已经82岁高龄,主演昆曲丑行折子戏《势僧》。浙江绍剧艺术研究院刘建杨作为“文华奖”得主,演出绍剧名段《闹天宫》。闭幕式上还将上演少儿戏曲折子戏组合,包括展现一些短缺行当的表演艺术。不同剧种、不同行当相互映照,戏曲人才老中青少,薪火赓续,传承有序。
全体系的戏曲“引流”行动,构建起庞大的“流量池”,戏曲百花园群芳争秀,更迸发出一种文化的力量。从全国戏曲剧种院团大汇聚、大展示、大交流,到全国戏曲表演领军人才培养对象入选人员优秀剧目邀请展演,再到举办“天下第一团”表演英才传习班和音乐创作传习班,百戏盛典匠心经营,年年有新意。
薪火赓续破解戏曲传承之策
悠悠文脉,弦歌不辍。作为一座江南韵味独特、现代文明彰显的魅力城市,昆山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既有昆曲、顾炎武精神、水乡古镇等传统文化瑰宝,也拥有咖啡、可乐、时装等现代文化代表。在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相辉映中,百戏盛典的横空出世,正成为昆山提升文化影响力的一个破题之举,以古今交融的人文积淀,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示范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
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聚焦紧缺行当,文化和旅游部今年从全国申报的净行、丑行演员中各遴选10位优秀演员,在昆山举办全国戏曲演员会演,并将推举出表现突出的演员,授予“新时代中国戏剧净行(丑行)领军人才”“新时代中国戏剧净行(丑行)中青年英才”称号。盛典期间,还将从2021年至2023年全国戏曲表演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入选名单中,特邀27人领衔出演14场精彩演出,集中展现近年来优秀中青年表演艺术人才的风采。
过去两年,百戏盛典期间举办的“天下第一团”表演英才传习班,为全国121个仅有一个国办团体的剧种培养表演人才。今年,昆山又举办“天下第一团”音乐创作传习班,组织29名戏曲创作骨干来昆山培训一周,通过教学、采风、观摩、实践等多种方式助力戏曲音乐创作人才成长。
浇好“花园”,育好“苗圃”,以百戏盛典为媒,唤起了更多人保护戏曲、传承戏曲的意识,掀起看戏、聊戏、研讨戏的热潮,一个个古老剧种欣欣向荣,折射传统戏曲传承发展破解之策。
文旅融合延伸“百戏+”产业链
举办戏曲百戏盛典,既是传承弘扬戏曲艺术的重要举措,也是激发文旅消费活力、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有力抓手。今年的百戏盛典期间,将举办“看百戏游江苏”戏曲之旅特色活动,联动省内多座城市,围绕昆剧、苏剧、锡剧、淮剧、扬剧、淮海戏、山歌剧等江苏特色剧种,推出戏曲簪花游、亲子童乐游、文化研学行、青春潮流派、康养文化行等五大主题10条文旅线路,将观戏和赏景充分融合,丰富市民、游客的文旅体验。
延伸“百戏+”产业链,本届盛典同时与海峡两岸(昆山)中秋灯会联动,在昆山慧聚广场、周庄古镇等地安排多项戏曲惠民演出;与千灯歇马古道·音乐季、2024“戏游周庄”主题活动等昆山特色品牌节日牵手,让广大观众、游客领略戏曲之外的艺术之美;剧场演出之外“百戏国潮嘉年华”活动亮点纷呈,推动戏曲走进文旅休闲街区,推出富有戏曲元素的国潮市集,打造“转角都是戏”的生活场景。
“创新戏曲文化供给形式,用心做好惠民服务,盛典期间将安排剧场惠民演出、‘百戏0元购’等,向群众提供公益演出服务。”昆山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金磊介绍,今年百戏盛典除在昆山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昆山梁辰鱼昆曲剧场等专业剧场演出外,还将走进基层小剧场,并安排在戏曲百戏博物馆、亭林园、慧聚广场等公共空间,让鲜活生动的戏曲艺术直达基层,走进生活,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Copyright (C) www.szdushi.com.cn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