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苏州资讯

农田和CBD,苏州一个都不能少

名城文旅 2024-07-26 12:49

风吹麦浪,楼群掩映,“麦田CBD”火遍全网,都市田园景象治愈人心,放飞未来想像。在苏州,不用去远方,诗就在身旁。现代化的先行军全面优秀,繁华城市与繁荣乡村各美其美,现代城区与古朴水乡美美与共。

近年来,苏州聚焦“三基三主”,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组团式开展乡村建设,乡村在“环境美”“产业兴”“人气旺”“治理优”上齐头并进。近期,全市乡村振兴“一县一片”互比互看火热举行,8个示范片区闪亮登场,希望田野铺展开来。

“昆山之链”因地制宜地进行景观和设施提升改造

“昆山之链”湖荡相连、村水相依、人水相亲,世界级湖区风情尽收眼底。现代田园城太仓麦浪熠熠生辉,自行车嘉年华、草坪音乐节接连上演,一片和谐繁荣景象。吴江环长漾率先连片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融合“丝韵、古韵、水韵”的水乡风貌,营造“洁净、宁静、意境”的美丽田园,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生活。阳澄湖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人在画中游、蟹在水里长,舒适民宿、数字乡村既引“流量”也聚“能量”……

天堂“蘇”州从“鱼米之乡”而来,农转工、工补农、工农互促持续跨越,向着“未来方向”前行。乡村日新月异,乡村功能特征得到全面彰显,都市文化和农耕文化相得益彰,城乡居民、新老苏州共同富裕。面临经济发展、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形势,“三农”压舱石、减震器、蓄水池的作用更加凸显,乡村“不过如此”“无足轻重”论调早该收场。 终结城市中心主义,对乡村平而视之、与城市等而观之,既是乡村自信的必然之选,也是探索先行的必由之路,更是向世界提供方案的必答之题。

在市场经济驱使、科技力量加持、行政资源调剂之下,城乡资源顺畅流动,苏州乡村传统“在农为农”的状态已然消解,城乡虚实边界皆已消亡。苏州城镇化率达82.48%,原住民大多就地完成城镇化(江村20年间户籍人口只减少了40人不到),从事农林牧渔业人员仅有14万人。 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与乡村全面振兴,打出空间重构、资源重组、品质重塑组合拳,推动城乡功能融合性布局,促进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实现现代产业系统性升级,沿验证小康构想拾级而上,跃升至中国式现代化的康庄大道。

图片

吴中乡村振兴响当当的金字招牌——旺山村

罗马非一日建成,20年来持续推进“千万工程”,方造就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万千农民群众。苏州有这个好传统、好作风,历任政府持续投、大胆闯,始终将百万亩良田抓在手中,连续九年将乡村建设列为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接续推进两个农业农村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久久为功,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通道大为拓宽,农创、文创、乡创、科创等新业态新场景竞相涌现。 人不负耕地,耕地定不负人。乡村与创新一样,都肩负着构筑可靠性、孕育可能性的使命,必须坚持长期主义,把握乡村所处历史方位和阶段特征,直面转型升级压力,持续深化改革,打开未来宽广空间。

连片协同提供美好生活

人们不约而同“逃离”人潮涌动的大城市、著名景区,深入中国地理版图上的“毛细血管”,县乡一级站上C位。常熟蝉联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第二位,吴江东太湖生态旅游度假区晋升“国家级”。苏州乡村对城镇与农村双向流动的本地常住人口,往返于老家与苏州的外来产业工人,频繁穿梭在城乡的游客、新农人等多栖人群,敞开怀抱,全面友好。全省最多的139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点线面全方位展现“诗意水乡、最美江南”风景,在家门口无差别共享现代化设施和服务,连片提供令人向往的乡村生活方案。苏州高新区漫享“科”村等片区整体设计、整体打造、整体推进,凸显“走到哪个村都是特色田园乡村、看到哪处景都是江南水乡”风貌,在更大范围扩展美丽乡村“高原”,以更大力度塑造新时代鱼米之乡“高峰”。

图片

诗意水乡、最美江南

全市51个镇有50个进入千强镇榜单,25镇上榜百强,镇域经济持续“遥遥领先”。村级集体总资产超1300亿元,现有经营性收入“亿元村”3个,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4个,最强村经济集群傲视群雄。立足高端农产品消费市场庞大、工商金融资本活跃的优势,强化运营赋能,推进片区要素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唤醒焕新乡村沉睡资源。吴江七都、震泽、平望三镇广泛引入多种经营模式,破解村庄发展不持续、方案不可复制等问题,村上·长漾里探索的亲清式政企合作关系、市场化整村经营模式、包容性多方共富机制、本土化内容开发导向等运营经验影响广泛。太仓金仓湖现代农业示范片区,探索集体经济主导的股权经营模式,东林村创办13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产业发展共融、集体经济共联、富民载体共建。

镇村一体积蓄新兴动能

众多发达镇村的现代生活条件与城市基本无差别,且拥有独特的山水自然之美,以好风景孵化新经济、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大有可为。近年来,苏州率全国之先推进智慧农业探索,带动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成势成长。昆山张浦做强尚明甸“乡野硅谷”核心,打造元宇宙产业示范区;张家港凤凰在镇打造人才社区、科创园等载体,在肖家巷特色田园乡村建设青创咖空间,都在促进人才链和创新链融合发展,更好承接城市功能和发展乡村未来产业。

图片

中国(吴中)洞庭山碧螺春茶文化园满山碧绿

绿色是农业的底色、生态是农村的底盘,于苏州而言,建设生态低碳乡村,是发展都市农业的关键点,也是整体推进双碳战略的先手棋。近年来,茶果复合系统、基塘农业、蚕桑文化入选国家级农业非遗,太湖生态岛建设持续推进,省首个零碳智慧乡村在常熟蒋巷村建成,生态友好的产业项目在乡村纷纷落地。未来,乡村节能降碳新型基础设施更加健全,村镇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深入推进,必将释放强大的绿色发展动能。

优秀文化对乡村振兴具有强大赋能作用,改变群众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让群众富口袋富脑袋,也将使乡村功能、产业形态发生裂变,生动展现人文经济的旺盛生命力,走好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道路。苏州拥有量质齐优的文明村镇、历史文化名镇古村的群体,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17个,创建国家“一村一品”示范村14个,“土特产”已成苏州的独特名片、文化精华。吴中做大“碧螺春”文章,在提升茶品质、拓展茶产业链条同时,融合推进“茶风情、茶文化、茶养生、茶景观”工作,实现强村富民、文化传承多种效果。

改革集成破解发展难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紧扣中国式现代化,吹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苏州探索具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特色、与国际化大都市相匹配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仍然要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推动外部要素联动和内部资源激活相结合,以东西协作、南北挂钩为纽带,优化研发加工培训消费中心+种植制造推广配套基地的格局,带动共同富裕,贡献解决方案;引入城市优质资本、人才、模式,盘活土地、农房、生态等资源,造就城乡融合典范。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结合,积极向上争取 “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改革试点,推出更具撬动性、引领性、集成性的改革;聚焦发展均衡性、可持续性等现实问题,围绕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需求,鼓励基层探索“小巧灵”等举措办法,并全市推广。

图片

苏州乡村产业焕发新活力

苏州实际服务人口逾1600万,大都市运转底线须臾不可失,群众“吃得好”的需求日益增长,苏州依靠改革,促进粮食种植与食品产业齐头并进,既为耕者谋利,也为食者造福。推进农业生产体系15项集成改革,优化域内外粮食仓储布局,健全适度规模经营引导机制,全面打通粮食“产”“储”“销”各环节。统筹推动饮食文化振兴、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从“一粒小麦”到“一片面包”,从“一颗咖啡豆”到“一杯咖啡”,大食物供给体系和大食品产业链条巍然成形。

当前,基层“小马拉大车”、乡村治理不力、风险隐患多发等问题普遍存在。苏州坚持“抓两头、促中间”,首批重点帮促村居陆续验收摘牌,强村带弱村的协同发展机制逐步健全。瞄准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明晰镇村权责清单,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长效机制,既给任务也给方法、资源,使基层轻装上阵、充满活力;健全“积分制”“邻长制”,促进矛盾源头化解,抓细抓实农村出租屋、厂房、老旧电梯、燃气、充电设备等安全管理和专项整治,守牢基层安全底线。

6000年前,世界稻作文化原乡,水草风茂的草鞋山播洒下农耕文化种子。回溯过往,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农田和CBD交相辉映,守望稻田,唱响牧歌。眺望未来,“智造之城”和“鱼米之乡”相得益彰,可感中国气派的现代化场景,可望为全球探索乡村振兴道路贡献经验。

圆桌观察员/牧童微语

网友热搜

最新发布

更多搜索

内容精选

资讯 苏州 娱乐 体育 财经

热点 房产 汽车 旅游 商业

Copyright (C) www.szdushi.com.cn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