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陈 娴
记者9日从全省网格化防范非法金融活动暨防非处非工作现场推进会获悉,我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金融领域基层治理能力,发挥综治网格、金融网点、警格之间的协同效应,进一步畅通基层金融治理的“毛细血管”,延伸风险排查、矛盾化解的“微观触角”。截至目前,全省非法集资刑事案件数、涉案金额、参与人数连续4年保持下降态势,2022年全省未发生刑事案件的县区占比达到40%。
原地建“阵地”,监测常态化
扬州市创新推出“网格+金融+警格”三格联动工作机制,实现“社会网格”发现、“金融网点”研判、“公安警格”协同处置。在扬州市生态科技新城泰安中心社区的防范非法金融监测预警点,社区工作人员、扬州农商行员工、公安警察联动办公。“发现客户可能受骗的苗头,我们会找来社工和警察一同处理。社区工作人员遇到拿不准的情况,也会找到我们做专业判断。”扬州农商行泰安支行运营主管周梦媛说。
据了解,扬州市1400个村(社区)中,已建成村(社区)监测预警点743个,今年年底前有望实现全覆盖。
“防范非法金融活动,需要防早防小、群防群治。”扬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李宁说,依托网格化基层治理机制,扬州各地现有的党群活动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加入金融服务,设立非法金融活动监测预警点,织密筑牢金融风险防控基层防线。
依托形式多样的防非阵地,防范非法金融活动逐渐常态化。徐州市组织实施“三清三创”行动,在重点行业、楼宇、企业加强排查清理,创设防非服务站、创作防非微视频、创建防非宣传队,贴近居民日常生活。苏州市依托大数据监测预警平台,以识别风险、发现风险为导向,组织网格员参与防范非法金融活动源头治理。泰州市依托农商行系统,探索建立镇街(园区)金融服务站,将网格化监测机制延伸至农村地区,进一步扩大监测排查非法金融活动覆盖面。
防骗绕口令,宣传接地气
“青菜菠菜大白菜,别被骗子割韭菜。”“鸡蛋鸭蛋鹌鹑蛋,别被骗成穷光蛋。”这几段评话绕口令,成了扬州广陵区汤汪街道九龙花园社区居民的口头禅。这段改编的绕口令,出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评话传承人杨明坤。作为防范非法集资宣传大使,他还将晦涩难懂的法规案例改编成生动的小故事,让宣传入脑入心。
九龙花园社区是扬州大型集中安置社区,常住人口1.5万,整体人口结构偏老龄化。社区商户众多、人流密集,针对非法金融活动常用的“送鸡蛋、送旅游”等伎俩,杨明坤改编了不少绕口令提醒居民防范。“当地老年人喜欢扬州评话,我们就将宣传素材与评话结合起来,加上名人效应,让宣传更接地气。”社区工作人员谭文寅说。
张家港市利用村(社区)老年活动中心、茶馆棋社、集贸市场等公共服务流量场所,打造“金融惠民之家”宣教服务示范点。同时,创新推出“云课堂·享金融”线上宣传入网格行动,链接全市120家业主微信群,实现精准送达。
“我们要不厌其烦,群众才能不受麻烦。”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建乐社区书记陈冬说,要了解老年人关心什么,非法金融活动惯用什么手段,防非宣传要有的放矢。
走深走实,防范风险重持续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邱志强表示,网格化防范非法金融活动,靠的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协同联动,依托基层社会综治网格,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金融专业人员、广大志愿者等各种力量,打通基层主动发现非法金融活动的“最后一公里”。
同时,防范工作要注重三个关键,即社会性、专业性、斗争性。社会性是依托群众和社会力量,把更多公众吸纳成为防范非法金融的坚定同盟;专业性是通过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专业能力,既要让社区工作者了解防非处非等知识,又要让金融工作人员增强社会工作本领,实现“双向赋能”;斗争性在于及时跟上新形势新变化,时刻保持警惕、保持审慎,发现问题、果决处置,做好长期斗争准备,坚决守牢百姓的“钱袋子”。
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江苏地方金融领域推开,形成一批有特点、有亮点的经验做法。下一步,江苏将推动全省网格化防范非法金融工作进一步走深走实,既在“点”上深化升级,又在“面”上推广推进。
Copyright (C) www.szdushi.com.cn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