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恩在制作纸织画。
苏福彬摄
林志恩纸织画作品。
苏福彬摄
【绝活看点】
从事纸织画创作60年的林志恩,吸收西洋画素描明暗和色光变化的技巧,将其融入纸织画制作中。经过潜心研究,他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了具有立体效果的纸织画风格以及“双面纸织画”创作手法。
“远观像是画纸上笼罩着一层缥缈的烟雾,近看却是由各种颜色的方格有规律地排列而成,永春纸织画呈现的就是‘隔帘观月、雾里看花、纱前看人’的朦胧美。”81岁的林志恩,声音依然洪亮。
走进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纸织画非遗传承人林志恩的工作室,数十平方米的房间里摆放着各种纸织画作品。一张不大的方桌上,放着宣纸、画笔和切刀等创作必需的工具和材料。“纸织画作品就是在宣纸上作画后,再用特制的小刀裁成宽度不到2毫米的纸条,以此作为经线,再取另一张空白的宣纸切成同样宽度的纸条作为纬线,之后放在纸织机上编织而成。”林志恩说,“纸织画的主要特点便是将绘画与编织融为一体。”
诞生于隋末唐初的纸织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加上工艺精湛和寓意美好,受到广泛欢迎,成为不少人的柜中珍品。出生于永春县的林志恩,从21岁起就对家乡的纸织画产生了浓厚兴趣。然而,与杭州丝织画、苏州缂丝画、四川竹帘画并称为中国四大家织的永春纸织画,彼时因为种种原因,面临技艺失传。当时还是刚刚入职的年轻美术教师的林志恩,拜师于纸织画大师黄永源门下,系统地学习创作技艺。“学习过程中,师父就教导我,传统技艺要不断随着时代进步而改进。”林志恩说。
一幅名为《双面双猫》的纸织画,一只小猫跃然纸上,第一眼看上去没有特别之处,等把画翻面后,另外一只形态相同的小猫也赫然呈现。“这就是双面纸织画。”林志恩自豪地说。有一次,林志恩在苏州出差时,在当地发现了双面绣,“当时我就在想,纸织画能不能也创作出双面的呢?”回到永春后,林志恩便投入研究试验中,“双面纸织画的难点在于两面的画样要完全重合,但水墨又不能完全浸透宣纸,不然纸张容易胀裂。”为此,林志恩不断调试纸张厚度和画笔轻重,终于获得突破。
双面纸织画研发成功,让林志恩大受鼓舞。很快,他又发现传统纸织画因为风格单一、面积较大,在市场上受欢迎程度不高。“是否可以尝试融入其他画作风格并同时缩小面积呢?”抱着这样的想法,林志恩把目光放在了小型画上。
“你看!这把扇子是不是很轻盈、美观和实用?”林志恩说。一把芭蕉扇,以竹签为骨架,扇沿镶着金边、手柄挂着黄色中国结流苏,扇面正是小型的纸织画《泉州东西塔》,18把扇子列成一排,共同组成“泉州十八景”,在市场上颇受欢迎。再细细端详,画中人物栩栩如生,与传统水墨画迥然不同,“中国画一般用水墨进行绘画,而我们的纸织画加入了西洋画元素,用水彩、水粉在宣纸上作画,画作更立体。”林志恩介绍。
永春纸织画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近年来,国家对于永春纸织画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林志恩感到肩上的责任也越来越重:“要让更多年轻人参与进来,共同保护和传承传统非遗。”
参与“非遗进课堂”活动、担任老年大学教师、在当地文保古街五里街开办非遗作坊……年逾八旬的林志恩,依然忙碌着:“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古老技艺焕发更多新活力。”
Copyright (C) www.szdushi.com.cn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