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1日,金平区人民法院法官线上调解一起跨国涉侨遗赠纠纷案。 辛 钢 摄
广东汕头,百载商埠,百年侨乡。汕头经济特区因侨而立、因侨而兴,侨乡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法治的护航。近年来,广东省汕头市两级人民法院以“侨”为桥,围绕“聚侨、惠侨、引侨、联侨”,提供优质涉侨司法服务,为推动侨乡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贡献司法力量。
■守护侨文化,凝聚侨胞“向心力”
百年侨乡汕头,数以万计的潮汕人曾从这里出发,下南洋、闯美洲,目前旅居海外的潮汕籍侨胞约1500万,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作为汕头侨批文化的‘守门人’,我要坚决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好‘侨批’文物的重要指示精神,讲好‘侨批’背后的汕头故事、华侨故事、中国故事。”汕头市档案馆侨批分馆名誉馆长林庆熙表示。
在汕头,保护“侨批”文物越来越受到重视,2022年3月,为保护潮汕铁路旧址,金平区人民法院执结了一起房屋搬迁案。
1906年11月,由华侨张榕轩和张耀轩兄弟等筹资建设的潮汕铁路正式通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条由华侨投资兴建的纯商办铁路。为让文化遗产重焕生机,汕头启动了潮汕铁路总务处车务处旧址修缮保护工程。然而,工程进行到一半,却“碰壁”了。
原来,郑某、廖某向汕头某汽车运输公司租赁了两处房屋,房屋在修缮工程征收范围,租期到了一直不肯搬走,要求公司给足补偿再搬,公司遂将两人告到金平区法院。后公司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这两处房屋位置很关键,拆除后能够为修缮工程提供施工通道,后续还要在这建造展览馆。”执行法官张福明介绍道,海内外许多侨胞都非常关注这项工程。为此,张福明实地勘验现场后,多次约谈郑某和廖某,两人最终同意搬离,修缮工程得以如期推进。
“法院的执行彰显了法律的权威,对涉侨文化遗产的保育活化工作帮助很大。”金平区城市更新局副局长黄晓丹赞许道,该案的顺利执结,是法院以司法之力守住侨乡“根”、留住侨胞“情”的一个缩影。
为更好地延续侨乡文脉,2022年4月,金平区法院与汕头市旅游投资公司联合建立小公园开埠区知识产权保护协助机制,助力小公园开埠区作为侨乡地理标志的培育、运用和推广。
2022年12月5日,汕头代表团接过国际潮团联谊年会会旗,正式向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万潮汕籍侨胞发出“2024汕头之约”,共聚第22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
“华侨一直有家乡的情结,作为潮汕人先辈‘过番’的起航地,小公园开埠区是海内外潮汕人共同的精神家园,修复和保护侨文化,能吸引侨一代侨二代,加深他们对家乡的情怀。”阿联酋广东商会常务副会长张钦贤告诉记者。
近年来,汕头两级法院突出侨乡特色,找准司法服务着力点,调处涉侨文化纠纷案件120余件,依法保护小公园开埠区、潮汕铁路旧址、侨批文物馆、侨胞故居“四点金”等古物古建筑,增强潮汕籍侨胞的归属感,筑牢海外潮侨“根魂梦”。
■调解促共赢,画好发展“同心圆”
作为全国唯一一个以“华侨”和“文化”命名的国家级发展平台,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是推动汕头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新格局、建设现代化活力特区的重要力量,其中“侨”特色产业成果丰富,截至2022年年底,全国首个以华侨为核心概念的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华侨板”已累计挂牌企业654家,实现融资超14亿元,托管股本超104亿股。
广东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一家由香港侨资在华侨试验区投资成立的企业。2022年2月,因拖欠汕头市某贸易公司1300余万元货款,贸易公司将科技公司告到汕头市中级人民法院。
“拖欠货款主要是因国际形势变化导致运费上涨、周期过长和货款回收慢,我们正在想办法筹集资金。”科技公司负责人张先生告诉承办法官李铿。经了解,李铿发现科技公司虽一时还不上钱,但也多次主动与原告确认欠款,有积极还款意愿,且双方均有调解意愿,事情还有转圜的余地。
“在侨企还有一线生机的时候拉一把,法院责无旁贷。”李铿说道。为了帮助侨资企业重新起步,同时也为双方能够继续合作牵线搭桥,在确认科技公司的经营状况之后,李铿联合涉侨纠纷专职调解员,耐心对双方当事人释法调解,经多次协调,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科技公司分三期付清货款。
达成调解协议后,科技公司抓住机会积极调整生产,在资金回笼后,提前两个月还上了全部货款。“法院通过调解帮助侨企解一时之难,促双方共赢,增强了侨胞回汕发展的信心,让侨资‘回得来’也‘安得下’。” 汕头市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林健表示。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2021年5月,汕头中院出台涉侨调解工作对接规定,推动在全市法院实现“涉侨纠纷诉调对接工作室”全覆盖,与市、区两级的统战部、侨联等8个组织建立诉调对接合作机制,选聘11名熟悉侨情侨意的专职调解员,参与涉侨纠纷的调解工作。
同时,汕头法院还加强汕头特色涉侨“枫桥经验”建设,在部分侨胞侨眷聚集的乡镇、街村设立涉侨调解法官工作室,前移服务关口,依法维护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合法权益,打造侨胞安居兴业热土。
■司法护乡情,讲好法治“侨故事”
“京华帝王府,潮汕百姓家。”潮汕民居的建筑风格在这句俗语里可见一斑,而要论其中翘楚,当数“驷马拖车”“四点金”“下山虎”等潮汕人耳熟能详的老建筑,老一辈在这里过着家族式生活,在“过番”之后,也成了心中最深的故乡烙印。
但当侨胞回到家乡之后,往往会发现,故居不知何时“易主”。周先生的爷爷曾于新中国成立前在峡山街道自建一座“四点金”,之后便和儿子一起到泰国谋生。改革开放后,政府向周先生颁发《华侨房屋产权证明书》和《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明确这座“四点金”的归属。
2021年4月,归国的周先生发现有两位老人强占了这座“四点金”的厨房,出租给第三人,便将其起诉到潮南区人民法院。潮南区法院依法支持周先生诉求,但因两被告拒不履行生效判决,便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此类侨房侨产的继承问题一直存在,被继承人或继承人远在海外,房产长年由亲邻代管或占用,且可能存在多层继承关系,导致侨胞难以顺利入住故居。”该案执行法官赵芝林介绍道。为让老华侨能尽快收回自家故居,赵芝林在对两名被执行人进行释法说理后,直接联系案外人即承租人彭先生,向其释明法理,要求其立即搬出。
但彭先生称自己对这间屋子也产生了感情。于是执行法官转变执行思路,提出让彭先生继续租住该房屋,将租金直接付给周先生的方案,得到双方的认可。次月,周先生便收到了第一笔租金。再回家,大门永远为他敞开。周先生说,法院仅用半个月,就帮他收回数十年未踏足的故居,高效的执行让他的乡情更浓厚。
近年来,汕头法院全力打造涉侨审判执行绿色通道,精准识别涉侨的侨房侨产继承纠纷、买卖合同纠纷、民间借贷纠纷等执行案件,强化“简案快执、繁案精执”机制,切实提高执行效能,快速兑现侨胞侨眷胜诉合法权益。
为此,汕头法院还深入侨村侨宅群开展普法宣传,让群众充分了解涉侨政策和法律法规,促进侨乡和谐发展,让侨胞们回归故里、反哺家乡的热情更加高涨。
■网络“云审判”,架起惠侨“连心桥”
2022年11月11日,一起远隔万里的跨国涉侨遗赠纠纷案在金平区法院视频在线调解。庭前的充分准备让这次跨国调解不到半小时就顺利结束。
“这么快就好了?我不用专门回国一趟了?”当事人楼女士在调结之后还不敢相信,直到法官再三跟她确认不用专门花钱费时间飞回国后,她才舒了一口气。
原来,原告李先生曾与楼女士的母亲张奶奶订立过一份遗赠扶养协议,约定由他为张奶奶养老送终,老人家身后将名下一套房产赠与李先生。但在办理房产变更登记时,李先生却被告知需要楼女士同时到场。因联系困难,李先生只能来到金平区法院起诉,要求远在澳大利亚的楼女士协助办理相关手续。
接案后,承办法官林瑾积极通过跨洋电话等多方渠道,与楼女士取得联系,但楼女士表示实在回不来。为让这个跨越大洋的问题尽快得到解决,林瑾决定进行线上调解。
开庭当天,楼女士在澳大利亚登录“粤公正”平台与法官连线。在法官的主持下,半个小时内双方即达成调解协议,确认了遗赠扶养协议有效,李先生可直接根据协议申请执行。
一网两地三方,全程线上“云操作”,是汕头法院书写的跨境诉讼服务新篇章。
贴近“侨心”,为“侨”服务。为有效解决海外华侨华人诉讼难、成本高、诉讼周期长等问题,汕头法院借助即时通讯、人脸识别、平台信息共享等技术,打造集在线调解、在线审判和诉调对接等为一体的全链条、一站式多元纠纷化解平台,实现“一网通办”的涉侨解纷服务,架起了惠侨“连心桥”。
同时,汕头法院还加强与海外华人商会、同乡会等民间组织的沟通联系,聘请6名当地能力强、威望高的侨领为海外联络员,协助法院寻找涉侨案件当事人联系方式、核实身份,为案件审理、文书送达、执行创造条件,通过“跨海互动”形成海内外侨界解纷新合力。三年来,汕头法院共审结跨境民商事案件819件、涉侨及涉港澳台案件528件。(记者 吁青 通讯员 邱梓喆 纪泽帆)
Copyright (C) www.szdushi.com.cn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