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苏州资讯

老牌国家级孵化器再启“双创”新篇

苏州日报 2023-02-03 11:30

□苏报驻高新区记者 刘晓平 顾 玲

城西,太湖畔,太湖科学城国际创新社区呼之欲出。

人到苏州必有为、智汇高新创未来。作为中国苏州创业园最新项目载体,这是一个老牌国家级孵化器的重新启航。作为一座国际化科创人才综合载体,这更是一个引才聚才的强磁场。这里将汇聚国际创新资源,实现各方合作共赢,建设成苏州高新区未来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增量和强劲驱动引擎,打造环太湖科创圈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示范标杆。

高地之上起高楼,登高攀新再出发。乘着市委、市政府全面建设太湖科学城的东风,秉持着培育高新技术企业、集聚高端人才和转化科技成果的初心使命,随着太湖科学城国际创新社区建设进程加快,老牌国家级孵化基地新启的双创故事定然更加精彩、生动、丰盈。

总投资50亿元打造创新园区新地标

通勤圈朋友圈幸福圈助力精彩出圈

时代的大潮滚滚向前,当下的城西,太湖科学城备受关注。

坐拥环太湖科创圈和沿沪宁产业创新带黄金交汇点,按照市委、市政府最新发布的《关于全面建设太湖科学城的工作意见》,太湖科学城将打造成以科创策源为立身之本、四链融合深度融合发展,山水园林意境的一流科学城。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把握新的机遇,谋求新的发展,苏州高新区有着清醒而理性的认知,没有跑道,就没有飞机起降。没有载体,就没有科技创新、人才项目落户。为一流科学城蓄势助力,新建载体势在必行,建设太湖科学城国际创新社区正提速发力。

按照规划,该项目坐落于太湖科学城功能片区核心区,占地面积68.6亩,计划总投资50亿元,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在规划设计中,将园林意境融入国际化产业创新生态,营造东方美学。以曲水流觞为设计理念,结合太湖文化以方正局部曲形展开,将周围自然环境引入,内设中央核心景观,为园区工作人员提供清雅秀美的生态空间,旨在打造科技与生态相结合的创新园区新地标。

谋定而后动,未来的模样也清晰勾勒:该项目毗邻太湖,真山真水,苏锡杭城际铁路与轨道交通编织出横连四象纵贯八方的市内外交通脉络,无缝接入长三角城市群30分钟通勤圈;南大苏州校区比邻而立,汇聚百年名校高质量创新资源,广泛联通知识经济海内外朋友圈;周边科创、生活资源星罗棋布,雪世界综合商业移步即达,高品质人才公寓廊桥互联,是兼具创新创业热度和城市生活温度的国际社区。

新载体、新空间、新前景。随着通勤圈朋友圈幸福圈加速建成,太湖科学城国际创新社区将以依托产业+园区实体化路径,落实政策+服务无缝隙培育,联动国际+品牌高知名理念,让精彩出圈的未来指日可待。

秉持初心使命不急于求成

沉淀发展理念形成三大产业集群

从新出发、向新前行,需要足够的底气与实力。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首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首批国家级国际企业孵化器,苏州创业园的实力与底气不遑多让。从1994年正式运营以来,苏州创业园以一个个踏实的转型脚步,一次次激荡的智慧火花,让创新活力充分涌流,让创业激情竞相迸发。

这里高端人才集聚:先后孵化培育出上市企业7家、高企282家、独角兽企业6家、培育各级各类创新创业领军人才616人次、累计引进各类高科技人才22000余人。

这里创新创业活力奔涌:通过苏创会客厅、人才家、家园日等系列服务,持续优化人才生态环境,为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人才、企业提供精准匹配服务,助力企业做大做强。集全要素、低成本、敏捷智造、强力支撑、高频互动等特点于一体,苏州创业园还打造起苏州创客峰汇品牌。目前,苏州创客峰汇加盟的众创空间已达100家。其中,国家级众创空间12家、省级79家、市级74家、区级81家,另有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1家。通过个性化的定制服务不仅让一个个梦想落地开花,更让创业者们在此思想碰撞、互助同行,创业之路越走越宽阔。

这里更聚集了一个个高光荣誉:先后获得留学回国人员工作先进单位、优秀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火炬计划先进集体等40多项荣誉。2022年,在全国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孵化基地竞争力排名中,苏州创业园位居全省第一,全国第四。在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021年评价结果中,苏州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和苏州留学人员创业园双双荣获A类优秀评价。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如果一个个数字会说话,近30年来,苏州创业园的数字故事足以振奋人心。到今天,聚焦高端人才集聚、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建立较为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苏州创业园已成为苏州高新区乃至全市、全省重要的科技创新创业载体、高端人才集聚区和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不断探索和发展中,苏州创业园积累沉淀形成了一以贯之的发展理念:载体的核心不是硬件设施,而是入驻企业。秉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集聚高端人才和转化科技成果的初心使命,强化招商理念,加大服务力度,管理创新创优,不急于求成,从一个重大项目到一条产业链条,从一个产业集群再到一个产业生态圈,产业发展的滚雪球效应愈发明显。

如今,经过多年积累,苏州创业园已逐步形成了医疗器械、集成电路、数字经济三大产业集群。医疗器械方面,打造了全国首批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江苏苏州生物医药创制中心,孵化了上市公司博瑞医药,以及环球色谱、比格威、江苏超敏、汉诺生物等一批优秀企业;集成电路方面,孵化了华兴源创、国芯科技两家上市企业,还有硅谷数模、安必轩、昇显微等一大批具有高成长性的发展梯队;数字经济方面,培育了科达科技、天孚通信两家上市企业,以及云学堂、盖雅工场、携住科技等一批优质数字经济企业。

发展目标清晰定位三个最

诚邀创新创业人才共绘新篇

新之所向,产动未来。

抢抓发展机遇,初心不改再出发时,如何让老牌国家级孵化基地积厚流光的底蕴出新出彩?太湖科学城国际创新社区目标清晰,将紧随全球化产业创新浪潮,畅通科技金融活水,锚定攻克卡脖子技术,加快打造产业链完备、自主知识产权、特色鲜明、规模效应明显的产业创新集群。

具体而言,将围绕高新区2+5现代产业体系定位,聚焦光子、高端医疗器械等科技领域,重点承接南京大学等院所平台溢出产业化项目,通过着力载体功能最全面、创新资源最集聚、科创服务最温馨这三个最,建设高品质国际创新社区。

载体功能最全面如何体现?对标张江科技港、东莞松湖智谷等国内知名科创产业园,突出大空间、大层高、大承重优势。商务办公空间采用偏置核心筒结构,满足全场景办公需求;研发空间层高达5.8米,承重达0.7吨,可支持各类研发设备进场需求。配备层高6米、承重1.5吨的多功能中小试车间,双回路供电,能够匹配从科研向量产的需求。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苏州首个能满足企业从源头创新创业赋能中试生产规模量产不同发展阶段和业态需求的创新载体。

创新资源最集聚从何而来?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产业园接力招引模式,做好全区科技、人才项目招引桥头堡。积极引进专业化创新平台,培育种子期、初创期企业,充分挖掘龙头企业裂生式创业需求,不断培育隐形冠军企业、国产替代核心企业,建立企业毕业机制,形成项目正向溢出,更开源地推动优质项目在全区布局。紧抓南大苏州校区第一批硕博研究生毕业时机,倾力服务,推动高校师生创业实践进园区,企业技术对接、人才引育进校区,实现高成长企业与高层次人才的双向奔赴。实施政策+资本系统集成。用好政策链,串联省市区科创领域重点政策,撬动资金链,设立总规模5亿元的太湖科学城国际创新社区创业投资基金,引导红杉资本、中金资本等知名创投机构广泛参与,为企业发展蓄势赋能。

科创服务最温馨要靠什么?依托苏州创业园30周年孵化经验和专业人员队伍,为企业勾勒专属画像、全周期陪伴成长,不断迭代升级服务内容。初创期,为企业提供成长导航,前置预警风险。成长期,实时研判企业发展状态,解决企业发展痛点。成熟期,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挂牌,助力企业做大做强。通过专业、用心的服务,真正让人才、项目、企业与苏州创业园产生密不可分的黏性,在企业圈形成了口碑引商、口碑促商的良好局面。未来创业园要让孵化服务向全区延伸,力争打造一个科技服务能力最强、创新创业环境最优的创新港湾。

对苏州创业园来说,前行的目标再高远,奔跑的速度再加快,发展理念始终不能变。脚踏实地,提前布局,在加速建设太湖科学城国际创新社区的同时,苏州创业园已联合苏州科技城、高新区科招中心发挥产业积累优势,全方位开展入驻项目招引工作。同时,有效联动南大苏州校区学科设置和产学研平台,洽谈并储备了一批科技平台、重点项目。此外,项目将积极促成科教、科研、科创成果转化,重点招引各级各类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产业化创新平台与研发总部,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开展国际性科技交流与创业活动,推动国际先进科技成果、实用技术和顶尖人才集聚。

潮平岸阔催人进,风劲扬帆正当时。伴随着南大苏州校区建设步伐加快,太湖科学城高标准规划建设提速,这个老牌国家级孵化器正敞开怀抱,以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精气神,期待更多创新创业人才加盟,共绘双创精彩新篇。

网友热搜

最新发布

更多搜索

内容精选

资讯 苏州 娱乐 体育 财经

热点 房产 汽车 旅游 商业

Copyright (C) www.szdushi.com.cn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