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江苏资讯

历史的苦难不能忘记 前进的脚步永不停歇

新华日报 2022-12-14 10:03

□ 记者 刘浏 蒋楚嫣 钱盈盈 付岩岩 沈峥嵘

阳光照耀冬日的大地,白鸽在高空飞向远方。

在庄严中静穆,在告慰中站立,在奋进中面向和平与希望。

历史的苦难不能忘记,前进的脚步永不停歇。

12月13日,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天上午,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

勿忘历史伤痛,撞响和平之钟

上午十时,国家公祭仪式现场,气氛肃穆,国旗下半旗志哀。包括抗战老兵、医务工作者、生产一线工人、学生在内的社会各界代表胸佩白花,默然肃立。南京大屠杀幸存者、93岁的夏淑琴老人和95岁的葛道荣老人代表目前登记在册的54位在世幸存者来到现场,为历史作证。

当防空警报响彻南京上空,公祭仪式主会场内,众人低头缅怀遇难同胞;南京街头,机动车停驶鸣笛,行人肃立默哀。南京市中华中学的85名青少年代表宣读《和平宣言》;6名社会各界代表撞响“和平大钟”,久久回荡的钟声,表达对死难者的无尽哀思和对世界和平的向往与坚守。

“和平发展,时代主题,民族复兴,世代梦想。龙盘虎踞,彝训鼎铭,继往开来,永志不忘。”

参加公祭仪式的各界人士纷纷表达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共同建设美好未来的心声。

江苏省人民医院院长刘云是撞响“和平大钟”的代表之一。“这钟声不仅是对死难者的哀悼之音,更是警示之声,警示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历史,警示我们每一个国民要认识到肩上的使命。”刘云表示,作为医务工作者,要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服务宗旨,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贡献卫生事业的力量。

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车体分厂电焊工、中车首席技能专家孙景南说:“今天我们站在这里,就是要告诉大家,永远不要忘记我们民族的苦难,也不能忘记今天的美好生活是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要从苦难中吸取教训,因为落后就要挨打。牢记历史让我们现在的产业工人有了建设祖国的强大力量。”

主会场外,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燕子矶丛葬地等17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丛葬地同步举办悼念活动,不少市民自发前来悼念死难同胞。

72岁的南京市民尹显才骑车35公里,分别来到4个丛葬地哀悼死难同胞。在江东门丛葬地,他久久不愿离去,和每一位前来献花的人交谈。“我看到很多从浙江、海南、湖北赶来的年轻人。他们来到这里祭奠这些我们不曾相识但是永远不会忘记的先辈们,我很感动。”尹显才说。

南京市民夏隽带着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夏世林来到江东门丛葬地。夏世林小心翼翼地将一朵白菊放在一排插着祝福卡片的鲜花中。“希望他们永远记住自己国家的历史。”夏隽说。

捍卫历史真相,守护世界记忆

“南京大屠杀历史不仅是中国记忆,更是世界记忆。牢记历史、传承世界记忆有助于各国的人们携起手来,更好守护和平。”第三次参加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的英国人贺福说。

为了捍卫历史真相,传承世界记忆,一股股力量跨越国界汇聚到一起。

13日,《为了共同的记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海外征集藏品展》开幕。展览精选海外5组代表性文物藏品,包括美国牧师约翰·马吉拍摄的南京大屠杀历史影像,由日本友人冈崎俊一捐赠、其父保存的记录日军暴行的相册,日本教师松冈环采访的原侵华日军士兵口述南京大屠杀暴行的音像,报道日军在南京暴行的欧美报刊,由旅加华人余承璋和家人历时两年多收集汇编的、东京审判加拿大检察官亨利·诺兰质证南京大屠杀惨案元凶松井石根的档案。

这批文物藏品再现多年来一批国际友人和爱国华人在海外为收集南京大屠杀文物史料而辗转奔波的经历,他们为丰富纪念馆馆藏、维护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筑牢共同的历史记忆、捍卫正义与和平作出重要贡献。

日前,453件(套)重要文物史料入藏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其中,就有日本和平人士大东仁先生搜集捐赠的51件(套)珍贵文物史料,包括侵华日军士兵新井淳的《阵中日志》、侵华日军第九师团步兵第三十六联队第十一中队《阵中日志》、侵华日军荣第1644部队相关照片、“‘南京陷落’儿童教育戏剧卡片”等。

“我在日本收集资料,南京方面进行分析调查研究、陈列展示。国与国之间虽然不同,但为了没有杀戮的世界,我为自己与大家做着同样的工作而感到非常自豪,这就是友情的见证。”大东仁说,“虽然山川异域,但我们共同追求和平。”

东南大学留学生艾萨克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条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信息。这个来自东帝汶的小伙来南京已有8年。8年前,他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看到当年的历史图片和文物,他被罗伯特·威尔逊医生坚守在南京挽救生命的事迹和大无畏精神感染。他了解到纪念馆有很多国际志愿者,便果断报名,成为紫金草国际志愿者。

每次参与志愿服务,艾萨克都会在社交软件上分享感受,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我会认真地回复每一条留言,向他们介绍1937年发生在南京的真实历史。”艾萨克说。

据了解,自2008年起,紫金草国际志愿者汇集来自美国、韩国、巴基斯坦等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人。在积极参与馆内的多语种讲解、史料翻译等志愿活动以外,不少国际志愿者还积极利用社交媒体,向海外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传播南京大屠杀史实,让南京记忆成为世界记忆。

来自乌干达的琳达也是一名紫金草国际志愿者。她坦言,来中国留学前,自己对南京大屠杀知之甚少。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后,她对日军暴行感到震惊之余也意识到,这段历史绝不能被遗忘和曲解。她说,希望能出版更多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书籍,让更多读者了解这段历史。

今年,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南京大屠杀史》西班牙文和哈萨克文,加上之前出版的英文、希伯来文、波兰文、韩文、印地文,形成7个语种海外传播矩阵。

携手告慰同胞,汲取前行力量

烛光荧荧,哀思沉沉。13日晚6点半,“烛光祭·国际和平集会”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祭场和遇难同胞名单墙前同步举行。中外人士穿着素服,线上线下手秉白烛,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志哀,祈愿世界永久和平。

为促进中日友好,日本神户南京心连心会代表宫内阳子曾连续20多年来纪念馆参加各类活动。今年,宫内阳子在线表达心愿。她表示,为了让历史不再重演,她将继续开展传播历史真相的活动。

约翰·马吉之孙克里斯·马吉也在线表达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缅怀。他说,祖父约翰·马吉当时留在南京保护了许多平民,正是所有留在南京的勇敢人士的人道主义精神,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

25年前,美籍华裔作家张纯如用生命写就《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在西方世界引起强烈反响。张纯如离世后,她的父母继续女儿未竟的事业。烛光祭现场,张纯如的母亲张盈盈现身大屏幕。她说:“1997年,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60周年。我的女儿张纯如发表她的著作。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5周年。我们在海外参与民间组织‘世界抗日战争史实维护会’悼念活动,希望用我们的一份力量,教育下一代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

“烛光荧荧,哀思沉沉,我们齐聚在这里,以烛光祭奠30万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守护不能忘却的历史记忆,表达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共同心声。我们手捧烛光,点燃的不仅仅是心中的温暖,更是守护历史真相、捍卫正义和平的精神炬火,照亮和平发展、共同繁荣的人间正道。”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纪念馆馆长周峰说。

海外华人华侨社团和当地民众也纷纷举行悼念活动。在美国旧金山,由当地华人策划的“南京祭”活动如期举办。海外抗日战争纪念馆理事李竞芬介绍,“1996年,第一届南京祭在斯坦福大学举办,目的就是希望大家不要忘记这段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在意大利米兰,意大利江苏总商会以及旅意各大商协会共同举办悼念活动。与会者共同观看《人类的浩劫——1937南京大屠杀》视频,通过手机“云端”参与世界和平火炬接力,表达牢记历史、珍爱和平的心愿。意大利江苏总商会会长朱裕华说,铭记历史是为了唤醒每一颗良善之心对和平的向往和守望,唤起中华儿女的忧患意识和自强不息的团结奋斗精神。“对海外华人来说,珍惜和平以及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的同时,更要坚定信念,开拓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海外华人应有的贡献!”

网友热搜

最新发布

更多搜索

内容精选

资讯 苏州 娱乐 体育 财经

热点 房产 汽车 旅游 商业

Copyright (C) www.szdushi.com.cn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