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江苏资讯

数字驱动跨界融合 让江苏交通加“数”前进

新华日报 2022-11-22 10:06

□ 记者 梅剑飞 许愿

11月19日-20日,由江苏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与徐州市综合交通运输学会联合主办,以“跨界融合——赋能数字交通产业化”为主题的第六届交通信息化论坛暨智慧交通产品技术博览会在徐州举行。

数字驱动,推进交通科技创新

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理事长史和平表示,数字赋能交通产业化发展是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环节。我省交通信息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产业数字化融合不断加强,数字化运输新业态蓬勃发展,已成为推动交通强省、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新引擎。

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卫对公路运输的高质量发展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的数字化转型进行了阐述和前沿探索。“现代交通必须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向数字化、绿色化以及产业化跨界融合三个方向寻求转型,公路交通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推动高性能材料、长寿命结构、精细化施工、高品质养护齐头并进。”黄卫表示,我国日渐完备的公路交通运输体系正面临破局机遇,公路发展转型正向数字化、绿色化及产业化跨界融合,未来,数字化驱动公路科技创新要着眼于挖掘数字潜力,推进数据驱动引领一体化维养;深耕前沿应用,实现数字孪生赋能智慧化管理。

现阶段,江苏高速公路已全面进入养护时代,“老龄化”现象显著,结构性养护需求日益突出。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吴赞平介绍,我省高速公路养护正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当前公路养护如果要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分析问题准确、解决问题有效、跟踪问题科学,数字化成为趋势和要求,必须把公路各种信息转变成数字信号进行处理。”

“针对沥青路面逐渐达到设计寿命、材料性能持续衰退等问题,我们历时5年研究,创新路表病害三维激光线扫描检测,建立了沥青路面快速无损检测方法;开发资产管理系统,实现了养护方案智能决策;研发施工智能化监控平台,建立了施工质量综合评价方法。”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工程师曹荣吉说,全程数字化手段,对减少路面结构性大修,降低全寿命周期成本,推动路面长寿命和养护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全国起到示范作用,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白皮书发布,自动驾驶前景可期

由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自动驾驶专业委员会组织自动驾驶产业公司、高校、科研院所、汽车企业、检测公司等30余家单位共同编制的《江苏省自动驾驶产业应用白皮书》在论坛上发布,详细阐述了构建自动驾驶产业应用关键技术、典型应用场景。

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副理事长游庆仲说,白皮书提出,国内外自动驾驶产品加速量产落地且产业链已初步形成,已从技术研发向公开道路测试快速迈进,相关法规标准正逐渐完善,并从场景示范应用逐步走向商业化运营,江苏省已开展自动驾驶多场景示范运营探索,省内单位牵头或参与多项标准制定,全省自动驾驶产业技术水平与产业规模居全国领先地位。

目前,江苏面临高阶自动驾驶关键技术落后、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政策法规标准缺乏、部分地区智能交通基础设施配套不足、商业化落地应用不多等关键瓶颈问题。对此,白皮书提出具体发展路线,全省应以自动驾驶场景应用示范为牵引,组织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与核心产品研发,探索商业化运营模式,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标准,带动整体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重点开展城市交通、高速物流、环卫、停车场、公路施工、港口和机场等典型自动驾驶场景的示范应用与商业化运营。

“白皮书明确自动驾驶产业应用顶层规划和行动计划,将有力地促进我省自动驾驶产业的发展。”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凌耀初表示,江苏交通率先推进交通运输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一系列赋能交通发展的示范项目推广应用,形成了江苏现代数字交通产业化发展的新格局。下一步将加快建设交通信息新网络、智慧交通新设施,打造科技创新新集群,全面促进数字交通发展。

优势再造,变交通优势为经济优势

论坛举办了建言献策会,对徐州市打造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与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城市提出建议。

凌耀初认为,一个现代化的枢纽城市有六个方面的特征:发达的轨道交通、便捷的国际运输、高效的客货运输、先进的载运工具、推广绿色发展、协同高效的体制机制。徐州要注重国际运输的发展,要在现有高铁网络的基础上,推动城际铁路和市域市郊轨道交通的发展。

“要加快将徐州的区域交通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提升徐州市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首位度。”江苏省自然资源厅总规划师陈小卉表示,可建立综合交通枢纽用地综合开发机制,强化枢纽与城市经济产业、商业商贸融合联动发展,大力发展临空经济、临港经济、高铁经济。促进综合客运枢纽站城融合,探索建立枢纽开发利益共享机制,推动枢纽与周边区域统一规划、综合开发,加强开发时序协调、服务功能共享。

“徐州在未来建设中需重点关注区域交通网络完善与交通运输服务品质提升。”黄卫表示,应构建与周边市域、长三角城市群、国内重要都市圈的快速交通框架。通过便捷的运输方式无缝衔接确保产业的转型升级与结构优化,促进产业链、现代物流系统与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徐州应根据自身历史文化、地理特征与产业格局找准城市定位,扬长避短,与周边城市做好产业差异性互补,从而规避“后产业集聚”时期的反哺风险,化危机为机遇。

网友热搜

最新发布

更多搜索

内容精选

资讯 苏州 娱乐 体育 财经

热点 房产 汽车 旅游 商业

Copyright (C) www.szdushi.com.cn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