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袁艺本报通讯员李雯祯
在近期举办的第十届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以下简称NCDA)中,西交利物浦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参赛团队在本次大赛中收获累累,共斩获15项大奖,包括1个全国总决赛二等奖、1个全国总决赛三等奖、4个江苏赛区一等奖、4个江苏赛区二等奖及5个江苏赛区三等奖。
NCDA始于2012年,是高校积极参与的重要竞赛之一。本届大赛全国共有1513所高校参赛,共征集16万余幅作品。
用设计把心中所想变成现实
在这次大赛中,西交利物浦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大四学生李悟的动态海报作品《别做一个肮脏的玩家》可圈可点,获得NCDA公益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创意大赛江苏赛区一等奖、全国二等奖。
2015年9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上,193个成员国正式通过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DevelopmentGoals(SDGs),称之为改变世界的17项目标,旨在从2015年到2030年间以综合方式彻底解决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维度的发展问题,转向可持续发展道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赛项即帮助大学生树立及提升世界公民意识,以未来设计师的视野关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SDGs贡献自己的设计智慧,用设计行动支持SDGs。
《别做一个肮脏的玩家》是李悟针对其中第七项目标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创作的动态海报作品。他的灵感来源于石油钻井的外形,很像国际象棋中的马。由此,工厂、烟囱、石油桶等重工业设备化身为排列整齐的棋子,喷吐着肮脏的烟尘,体现出现有能源结构带来的严重污染。与此同时,作为对手一方的自然却在游戏尚未开始之前便只剩孤兵残将。海报中传统能源与自然环境的对弈产生了强烈反差,呼吁社会与企业改善能源结构,采用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
对李悟来说,整个创作过程最困难的是烟雾的模拟效果。插件和新版本的软件不兼容,力学模拟插件和一般的效果在思路上有很大的差别,如何让效果与有限的硬件做出妥协、跑完的模拟如何渲染成成品等,这些都是我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东西。即使如此,李悟还是大胆选择了尝试。这就是李悟做设计最喜欢的事、也是他的目标把我脑子里想的那个场景、叙事用视觉化的方式勾勒出来,而且要用有趣的方式。
借助新媒体技术讲述经典传说
西交利物浦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大四学生团队数字投影映射作品《西湖泪》获得NCDA江苏赛区一等奖、全国三等奖。
《西湖泪》是一个国风题材的沉浸式交互投影艺术项目。团队成员包括刘羽怡、郭语然、邵筠媛、王馨、张可。这是团队成员在大三时创作的作品,当时获得了西浦影视艺术学院第二届数字媒体艺术展最佳团队文化创新设计奖。
项目以新媒体艺术为媒介传达民间传说,结合2D、3D与特效画面和音乐表现情感诉求,让人们在体验新技术的同时重温传统,探索传统文化与未来的可能性。
《西湖泪》描绘了关于白娘子在雷峰塔下夜听风雨,回忆往昔的故事,故事的整体建立在白娘子在雷峰塔的回忆之中,场景则是雷峰塔及其周围的环境。我们想用更能带给人沉浸感的场景搭建设计和前沿媒体技术,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传统民间传说的魅力,同时激发人们对于爱情与人性的思考。队长郭语然说。
值得一提的是,交互的琴声以及整个贯穿于故事的背景音乐都是由郭语然独立创作完成的。她从小学习钢琴,编曲是她的爱好。故事板完成之后,我是根据故事发展所表达的不同情绪和氛围,几乎是凭感觉即兴创作的。郭语然说。
郭语然介绍了这个项目的两个创新之处。一个是开场的实拍人影,团队成员采用了绿幕抠像技术代替了单纯的动画制作。同时发挥了成员张可的编舞能力,利用学院大楼电影摄影棚的绿幕设备,亲自表演、拍摄。最终将特效跟投影结合在一起,呈现出了更加灵动的画面。
另外一个创新是尝试链接了手机和投影交互装置,支持观众与投影故事项目本身进行互动。在虚构的高塔前,观众可以按照交互装置中出现的提示,在手机上拨动琴弦,用琴声复刻投影装置出现的涟漪,与投影装置交互,来唤醒白娘子尘封的回忆。
Copyright (C) www.szdushi.com.cn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