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大学苏州校区绿色生态系列专项规划终期成果》通过专家评审。规划提出的技术目标和实施路径与校区绿色校园发展的目标相呼应
让绿色成为一流大学校区最美底色
□苏报驻高新区首席记者 刘晓平 苏报通讯员 苏新
年节碳量6714.78吨,年发绿电44万度,可再生能源年产热水179610立方米近日,由虎丘区(高新区)住建局委托江苏省住建厅科技发展中心编制的《南京大学苏州校区绿色生态系列专项规划终期成果》通过专家评审。
该规划包括绿色校园、能源、水资源综合利用三个专项规划,以以人为本、绿色优先遵循历史、传承文脉修复山水、自然和谐科技引领、智慧运行为原则,总体目标是通过合理设计建筑围护结构系统、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加强海绵城市建设、提高装配式建筑应用比例等绿色低碳建筑技术,建成建筑节能、环境怡人、运行智慧、寓教于日常的绿色低碳校园。
评审组一致认为,规划提出的技术目标和实施路径与南京大学苏州校区绿色校园发展的目标相呼应,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兼容南大基因与苏州特色的南京大学苏州校区,正在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建成世界一流的大学校区的最美底色。
创新技术达10余项
绿色建筑项目面积占比达100%
秋日的校园,风景如画。走进南京大学苏州校区东区的本硕宿舍,具有消磁、消声、调光、调温、隔热等性能的各种绿色材料随处可见。
除了肉眼可见的绿色材料,这个建筑组团采用了BIM、海绵城市、可再生能源等10多项创新绿色建筑技术。建设方苏高新教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以装配式为例,该组团采用建筑工业化节材技术,预制装配率高达50%。
据介绍,南京大学苏州校区总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按照国家绿色三星级校园建设,绿色建筑项目面积占比达100%。其中,三星级绿色建筑占比达28.90%。截至目前,东区所有建筑单体取得了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证书,并获得省住建厅省级绿色城区专项补贴。
此外,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充分利用山林、水系和风向,在建筑布局及单体设计中因势利导,通过采取下沉庭院、风廊、绿廊、外立面遮阳、屋顶绿化等节能措施,打造具有宜居宜学的生态校园。
推广75%节能标准
能源管理平台搭建智慧能源大脑
灰墙红窗、青砖砌筑,代表着南大人文传统的北大楼,将以另一种形式在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复制。
在延续原有建筑风貌和人文精神的前提下,智慧节能将是这一楼群的一大特色。该楼群在现有近零能耗建筑相关技术措施的基础上,还将利用土壤源热泵实现供冷供热,利用太阳能光伏技术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利用空气源热水机实现热水供应,达到综合节能率82.5%以上的效果。
让可再生能源最大化、基础设施功能最大化、节能效益最大化、经济效益最大化,秉持这一原则,在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包括北大楼在内的各建筑单体,均推广75%节能标准建筑工程应用,在建筑屋顶建设并网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开阔路段采用风光互补路灯等,通过对建筑的电力、热力、燃气等能源供应系统,以及可再生能源资源利用系统综合规划,构建经济、清洁、高效、可持续的建筑能源供应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在南京大学苏州校区规划建设中,还将建立集建筑能耗管理、设备设施管理、绿色零碳评估等功能模块于一体的区域能源管理系统平台,打造成为学校智慧能源大脑,实现能源数据的统一汇总展示,更好地进行能源管控与节能降碳价值挖潜。
海绵城市全域推进
教学楼中心屋面成景观生态草坡
看得见天,摸得到绿,感受得到清风和光影在南京大学苏州校区东区,数字经济与管理科学教学楼的中心屋面结构已经完工,即将 变身为景观生态草坡。
这个中心屋面是个斜坡,我们就因势利导地设计成一个景观生态草坡,通过雨水花园、生态草沟、透水铺装等设施建设,实现水资源的重复利用,不仅会给南大的师生带来绿色健康、开放灵动的感觉,也有很强的实用性。承建方苏高新教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除了类似的景观生态草坡,透水铺装、生物滞留设施、雨水罐、雨水湿地、雨水回收等海绵城市措施,都被因地制宜地用在校区的各个区域,其中,东区海绵设施的规模为60982.2平方米,西区海绵设施的规模为153648.75平方米。
厚植绿色理念,深化智慧赋能。在不久的将来,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将建立起一个低影响开发与雨水排水系统有机结合、相互协作的防涝体系,其中一些景观的设置,不仅增添了科普教育的功能,还能让师生在互动中感受到海绵城市的魅力。
Copyright (C) www.szdushi.com.cn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