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校园里的美术馆吗?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小学就有一座为师生打造的NO.99美术馆。美术馆从学生审美兴趣出发,为孩子们搭建展示个性风采、抒发艺术观念、实践跨学科融合的课程情境和艺术场域,赋能学校美术教育。学校开展的基于NO.99美术馆里的美育特色课程、校本课程、单元课程和融合课程系列实践,实现以美创美以美育人。
开启美育特色课程,浸润美术馆
东沙湖小学依托园区版画联盟平台,主动加入区域联盟并承担联盟学校(共7所)的特色课程研发、课堂研讨、展览策划、工坊展演、专家进校园等课程实践活动。学校美术组团队也在此阶段中快速成长,明确了学校综合版画特色课程发展方向,根据不同学段的学龄特点,按照教学实际分层制定学习内容:低段版画的游戏性体验;中段版画的文化性解读和创作性表达;高段版画的艺术性审视和创意性表现,并同步开展版画课堂教学实验,创编出《童心绘美心印》版画特色课程校本教材1.0版。学校充分遵循儿童学习认知规律,形成从课标到课程再到课堂的逻辑链,学生在系列化特色课程中体验游戏的乐趣、感知艺术的语言、理解版画的内涵。
特色课程下的作品展陈在校园美术馆里,学生更多的是在回望自己伴随作品从开始到最后的那段时光旅程。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情境是富有意义的,课堂中的作业成了作品,进而变成艺术品,增强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深化自我认同。同时当自己的作品被他人欣赏、点评的时候,学生也在可感的互动交流中学会接纳。
开发美育校本课程,点亮美术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进教材、进校园是保护其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举措,更是传统文化浸润童心的重要途径。东沙湖小学在继续开展好综合版画特色课程的同时,更集结智慧,致力于传统文化的转译与传播,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开展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活态传承的课程实践,开发欣赏评述设计应用综合探究的系列校本课程,创编桃花坞木版年画《桃坞新印》校本教材2.0版。课程从文化走来,向学生而去,在生活中承载。
当学生们富有童趣童真的版画作品呈现在美术馆的时候,师生们看到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理想追求、最独特的精神标识在当下的校园里有了全新的艺术表达,校园里呈现出儿童鲜活、灵动、自信的精神面貌,而学生也能够体会到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开展美术单元课程,智造美术馆
在常态化开展特色课程和校本课程基础上,致力于国家课程的质性拓宽,重组教材内容,依托美术学科属性,探寻价值观引领下素养课堂的单元课程模式,把教育的目光投向人的素养培育。
学校将每册教材中的18课内容整合为4到5个单元,在每个单元8个学时的课程框架下关注课程设计从学科事实覆盖到学科观念理解,从内容设计到行为设计,从注重学科逻辑到注重生活逻辑。教师和学生都在此课程中茁壮成长,美术学科不只是知识技能的简单习得,而是将知识技能运用于真实情境、完成真实任务、从事真实事件的能力中去。在这样深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创作出来的作品是富有个性艺术语言的,是带有个人情绪情感的,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作品。
当不同学段单元课程下的美术作品分区域布展在美术馆里时,看似静态的场馆里律动着学生的艺术符号,跳动着学生的艺术思维,铺陈着学生的艺术素养,让美术馆成了学生流连忘返的精神高地。
开创美育场馆课程,延展美术馆
本阶段是基于上述3个阶段的迭代整合,依托园区五育融合幸福年的发展愿景,学校打破融合的加法思维,整体设计美育浸润系列课程,包括:传统文化美育小讲堂、现代作品艺术小沙龙、校园文化艺术小市集。在这样的课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做课程的开发者、主持人、设计师,学生调用课程设计、文案编辑、主持表演、平面设计等所需的多元智能,实现基于融合、为了融合和在融合之中的美育浸润。
同时这样的课程也是在学校《积极教育理念下学生成长自驱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的引领下,关注学生积极体验式学习的方式,学生在特色课程、校本课程、单元课程中的成果从作业到作品、从作品到艺术品、从艺术品到艺术行为的历程在场馆课程中以静态的、动态的样貌展陈。学生在场馆课程和场馆布展中以共同参与者、共同学习者、共同实践者的角色乐在其中、真正投入、真实决策,延展美术馆仅仅作为展厅的功能,延续学生对美术馆课程的持续性关注,培育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孩子们的校园美术馆,以儿童生活经验为基点,以儿童心理逻辑为线索,以儿童素养发展为导向,以美术学科为载体,以目标感、挑战度、参与性与赋能型的美育浸润课程为途径,展陈实践成果,绽放育人光芒,让学校成为每一个孩子迷恋的地方,让每一个孩子在这里看见最幸福的自己。
(苏报记者 陶赟婷)
Copyright (C) www.szdushi.com.cn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