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王晓映 黄红芳 唐悦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赴江苏考察调研,总是对广大群众的民生福祉无比牵挂。他深情地和老百姓拉家常:“希望大家日子都过得殷实。”他提出要求:“要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江苏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民生关切,补齐民生短板,坚持每年把75%以上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投入到民生领域,实现更高水平的民生“七有”,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更高品质的幸福生活,交出更有温度的民生答卷。
乐业增收,百姓生活更加殷实
“没想到我们能在南京有自己的房子!”谈及十年来最开心的事,淮安籍钟点工于丽娟说。十年前,于丽娟和丈夫一起来南京打工,丈夫从事家电维修,她做钟点工。两人吃苦耐劳,收入逐年增加。去年,他们在南京市区买下一套80平方米的二手房。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多数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十年来,江苏不断夯实经济基础,推进产业转型与就业结构升级联动,创造出更多的“金饭碗”“银饭碗”。
十年来,江苏城镇新增就业年均超过140万人,占全国1/10以上。就业质量不断提升,全省从业人数由2012年末的4771万人增加到2021年的4863万人,净增就业92万人;就业渠道不断拓宽,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提高,去年一、二、三产从业人员占比分别为13.0%、40.2%、46.8%。
十年来,江苏大力实施全民创业行动。截至去年底,全省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各类科创载体超过1800家,在孵企业超过2000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面积及在孵企业数均居全国第一。
十年来,江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一番、达4.75万元,其中城镇居民5.77万元、农村居民2.68万元,均居全国前列,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37:1降低为2.16:1,是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
省统计局一级巡视员刘兴远介绍,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家庭投资理财渠道丰富,带动财产性收入增加。去年,居民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对居民增收的贡献率分别为14.1%、23.2%,较2012年分别提升10.2个、5.9个百分点。十年来,江苏居民收入分配状况持续改善,居民分享到更多改革发展红利。
钱袋子鼓了,“买买买”的底气更足。“告别开了十年的燃油车,节后上班第一天,喜提新能源汽车一辆。”10月8日,在南京雨花软件园工作的张昊发布这样一则微信朋友圈信息。
既能挣又会花!十年数据变化勾勒出江苏居民殷实富足的消费“画像”:
增长快——去年江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迈上4万亿元新台阶,达42703亿元,2013年—2021年年均增长9.4%。
爱网购——网络消费快速增长,去年网上零售额突破万亿元大关,达10871亿元,2016年—2021年年均增长22%。
赶新潮——新兴消费需求快速发展,绿色低碳理念融入百姓生活,节能家电、新能源汽车成为热门产品,全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由2012年的0.4万辆增加至去年的50.5万辆。
敢花钱——全省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2012年的1.65万元增加至去年的3.15万元,年均增长7.4%。居民恩格尔系数由2012年的30%下降至去年的27.5%。按照联合国标准,江苏居民生活总体上进入殷实富足阶段。
民生优先,大力化解“急难愁盼”
“为了这个心脏手术,我等了8年。”56岁的宿迁患者张帅说。2013年夏天,张帅工作中忽然晕倒,医生诊断是心血管疾病,心脏支架手术是根治病症唯一办法,但手术费用在10万元以上,张帅只能选择保守治疗。近年来,国家、省连续进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原来动辄三四万元一个的心脏支架降到千元左右。去年9月,张帅在省人民医院顺利完成手术,医保报销后个人只需支付数千元。
为缓解看病难看病贵,2019年江苏在全国率先开展高值医用耗材联盟集中带量采购,有效遏制医用耗材价格虚高态势。目前,江苏已开展7轮医用耗材、2轮省级药品带量采购,促使更多高值医用耗材进入平价时代。通过落实国家和省多轮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结果,累计节约采购资金超过210亿元。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江苏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坚持民生优先,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接着一件干,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更高水平的民生“七有”。
在幼有所育上,新建、改扩建幼儿园近5000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超过90%,建成普惠托育机构2600多家。在学有所教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47%提高到65%、进入普及化阶段,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10年的9.32年上升到2020年的10.21年。在劳有所得上,2021年城乡就业人口总量达4863万人,居民收入与GDP增长基本同步。在病有所医上,每万人拥有医疗机构床位数从33张提高到近55张,人均预期寿命从76.63岁提高到79.32岁,居民健康主要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在老有所养上,建成护理院310家、占全国总数的39%,建成837家医养结合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近2万个,养老服务床位从35.2万张增加到74.3万张。在住有所居上,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持续改善,全省累计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292.7万套,735.72万困难群众入住新居。在弱有所扶上,特困供养对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低收入家庭、支出型贫困家庭四大类群体全部纳入救助范围。
南京市秦淮区枫丹白露小区居民李悦,每天晚饭后都要到小区附近的清水塘畔散步。曾经黑臭的清水塘,经过综合整治后大变样,水清、岸绿、景美,好似一座天然小氧吧,成了周边居民休闲的好去处。十年来,美丽江苏建设成效显著,江苏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获得感日益增强,2021年度社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率达93.6%。
兜牢底线,幸福生活底气更足
连云港市赣榆区宋庄镇沙口村禾康养老服务中心近日发生感人一幕:家住沙口村的张纯厚老人将一面写有“真心关怀老人,热情奉献爱心”的锦旗送到护理人员手中,以表达感谢之情。为解决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问题,赣榆区民政局通过政府购买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为老人提供生活护理、康复理疗、精神慰藉等一体化服务,年逾八旬的张纯厚便是受益者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推进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强体系、补短板、优供给、提质量、强支撑,有力推动养老服务迈入从“有”到“优”,从基础性的“老有所养”到高品质的“老有颐养”新时代。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2016年,南通、苏州作为国家首批试点城市,率先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此后,徐州等7个设区市积极试点建立社会互助共济方式筹集资金,为长期失能人员的基本生活照料和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提供资金或服务保障。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参保人数达5214万人,累计有近32万失能人员受益。
今年5月,快递员吴亮参加苏州当地的职工医保。老家在安徽宿州的吴亮在苏州当了6年快递员,没有医保一直是他的心结,“有了医保也就有了一份保障”。
今年开始,江苏打破参保壁垒,推动非全日制从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等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职工医保。十年来,江苏在基本建成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优化参保质量,保障待遇水平稳步提升,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逐年调整,全省2100万退休职工和老年居民按月足额领取。全省城乡低保统一标准,从每人每月不低于240元提高到803元,年均增速14.4%。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在奔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江苏踔厉奋发、敢为善为,让城乡百姓的幸福生活更有“质感”,将“生活更加殷实”的民生画卷描绘得更加美丽!
Copyright (C) www.szdushi.com.cn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