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江苏资讯

江苏:系统谋划 全方位推动亲商安商

新华日报 2022-10-14 10:25

□ 记者 吴琼 付奇 洪叶

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议提出,要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真正做到“亲不逾矩、清不远疏,公正无私、有为有畏”,各级都要建立制度化、常态化政企沟通渠道,各级干部要主动与企业家交流交往,引领带动全社会充分信任、依靠和尊重企业家,充分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和企业家积极性能动性,让越来越多的人才、企业、资本向往江苏、选择江苏、扎根江苏。

更加关注“硬实力”背后的“软环境”,我省在产业配套、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公共服务等方面系统谋划、协同推进,积极打造有温度的人文环境,全方位推动亲商安商。

优化产业配套,激起产业生态“一池活水”

这几天,已四次当选党代表的红豆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周海江,正在为出席党的二十大做准备。“一直以来,中央旗帜鲜明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我作为来自民企的代表,对营商环境的变化感受最深。各级政府给出的一揽子惠企政策和支持,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红利。”十年间,红豆集团年营收实现翻番,2021年产销达770亿元,周海江对企业未来也充满信心。

截至上半年,全省市场主体总数已突破1370万户。如何进一步扬优势、补短板,让大中小企业链接起的一条条产业链,构建成更具活力和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一方面,完善的产业配套,是亲商安商惠商的基础,全省上下千方百计筑牢产业底盘。镇江市委书记马明龙表示,镇江一边“夯基础”,锚定“四群八链”主导方向,坚持壮大总量、提升效益、创新转型、优化布局,推动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拓展“专精特新”企业阵容,支持“小进规”“小升高”,加快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微企业铺天盖地的蓬勃态势;一边“促转型”,围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向发力,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推进“智改数转”十项行动,点燃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另一方面,各地积极落实省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

“为企服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要强化用户思维,打造重商亲商的服务环境。”盐城市委书记徐缨介绍,今年,盐城出台20条纾困解难政策,有效对冲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坚定企业发展信心。盐城将突出“企业评价为第一评价”的鲜明导向,建立完善项目推进“代办”机制、企业服务“常长”机制、帮扶政策“找企”机制,打造“热带雨林”式营商环境,让各类市场主体在盐城生机勃勃、蒸蒸日上。

只有更开放的产业环境,激起产业生态“一池活水”,才能让越来越多的人才、企业、资本选择江苏、扎根江苏。“未来,要继续通过制度赋能,以改革创新提高非公经济创新活力。”江苏现代服务业智库首席专家张为付建议,出台非公经济发展的扶持措施,增强政策匹配性、协调性、有效性,打破非公经济发展的制度桎梏,以引导非公经济复苏为着力点,创建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企业生态。

优化公共服务,让“异乡客”变成“本地人”

“女儿今年该上小学了,入学问题曾经是我最大的心事。”长电科技(宿迁)有限公司设备技术主管朱凯敏告诉记者,2020年他从甘肃天水举家迁到宿迁,成为长电科技的重点引进技术人才。现在,他们一家租住在苏宿工业园区的人才公寓,由于暂未购房,他担忧女儿不能正常入学。

朱凯敏在岗期间多次实现技术突破,大大提升了焊线机产出效率与良品率。苏宿工业园区领导听闻他的“心事”后非常重视,立即安排相关部门帮助其解决女儿入学难题。“8月下旬,我们一家收到女儿的入学通知,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朱凯敏说,“明年我们也打算在园区购房,以后就是新宿迁人了。”

优化公共服务,让“异乡客”变成“本地人”,才能吸引更多企业和人才。江苏聚焦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重点领域,不断提高“民生七有”的供给能力和保障水平,以精准化、高质量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企业发展,变“软环境”为“硬实力”,形成强大“引力场”。

10月1日,盐城KK-PARK国际街区(盐城中韩国际街区)正式开街。从上世纪90年代初第一家韩资企业落户盐城到现在,30年来,盐城累计批准设立900多个韩资项目,协议注册韩资53.9亿美元。如今,1万多名韩国人在盐城生活,盐城市区分布着100多家韩国特色餐饮、娱乐、购物等场所,韩风国际文化名城、中韩产业园未来科技城等载体加快建设,让盐城成为许多韩国人的“第二故乡”。

好学校好医院也是营商环境。溧阳将持续优化公共服务作为增强县城要素集聚力和人口吸引力的重要举措。省人民医院、省中医院相继成立溧阳分院,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省第二中医院、鼓楼医院等8所市外三级医院与溧阳镇级卫生院合作办医;溧阳还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办南航天目湖校区,与南京师范大学、北京海淀区第四实验小学等名校开展合作办学。

“用工难”常常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近期,省重点企业比亚迪新能源弗迪电池公司落户射阳,一期投入8条生产线,急需各类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4500人左右。射阳探索“带岗直播”新模式,让求职者跟着直播镜头直观了解比亚迪厂区的生产、生活场景,打通企业和求职者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人岗匹配;同时重点向近三年毕业的高校毕业生推介比亚迪用工引才信息,持续保障供需匹配。截至9月底,射阳共帮助企业引才招工4365人,既满足了企业正常生产之需,又解决了当地群众的就业问题。

优化人居环境,提升招商引资吸引力

良好的营商“软环境”,涵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我省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让来过的人为之倾心、没来过的人充满向往。

2019年,省政府与生态环境部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试点省。以部省共建为契机,我省大力推动美丽江苏建设。近年来,省生态环境厅相继出台绿色金融“33条”、保护企业产权“23条”、惠企纾困稳经济“12条”,安排绿色金融奖补资金1.45亿元、发放“环保贷”303亿元,率先推出融资担保规模100亿元的“环保担”,通过“企业环保接待日”、服务外企“绿桥”等机制,累计帮助9000多家企业解决1.2万余项治污难题,增强企业发展信心。

今年,实施绿色发展领军企业计划作为重要举措列入部省共建年度合作任务清单。在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刘伟京看来,领军企业的培育,体现了近年来生态环境部门治理的思路之变——由倒逼发展向倒逼发展与激励发展并重转变,“领军企业的培育,更多体现的是激励。通过政策激励、优化服务、管理创新,既破解环保难题,又激发市场活力,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双赢’。”

基础设施是营商环境的重要支撑,我省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快速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补齐水利管网、污水处理等民生基础设施短板,张靖皋过江通道、吴淞江整治、淮河入海水道二期、海太长江隧道、北沿江高铁等项目加力推进,增强了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吴淞江整治是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和太湖流域治理骨干工程,承载着稳投资、稳增长、促发展、惠长远的重要功能。自5月16日江苏段一期工程开工以来,苏州紧扣打造“环太湖科创圈”“吴淞江科创带”载体目标,强力推进工程建设各项工作,力求早日发挥工程保障防洪供水生态安全和拓展“双循环”新通道、推进产业创新集群建设的积极作用。不久的将来,吴淞江水网动脉、黄金水道、科创绿廊的功能优势将全面显现,两岸“串珠成链、深度融合、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魅力将充分彰显。

网友热搜

最新发布

更多搜索

内容精选

资讯 苏州 娱乐 体育 财经

热点 房产 汽车 旅游 商业

Copyright (C) www.szdushi.com.cn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