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国内资讯

苏州加快推动人才评价精准化

人民网-人民日报 2022-07-19 11:53

  自主申报,系统打分,通过复核后,苏州挚途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骨干、车辆工程学博士郑磊成功入选姑苏重点产业紧缺人才计划,获得15万元薪酬资助。

  江苏省苏州市不断破除人才流动的身份壁垒,转变人才激励的平均主义、人才评价的“四唯”(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让人才评价不再一刀切,企业在职称认定上有了话语权。

  构建个人素质、紧缺指数和薪酬水平“三位一体”的积分制评价体系

  打开网址,填报信息,上传资料……一番操作下来,郑磊最终得分100分。“提供材料证书就能参评,而且不需要面谈评审,这让我觉得这个补贴是对我能力的一种认可。”郑磊满满获得感的背后,是苏州持续构建完善的积分制人才评价体系的支撑。

  苏州市委人才办副主任郭静说:“我们打破了以往看学历、专家评审的方式评价人才,形成了个人素质、紧缺指数和薪酬水平‘三位一体’的积分制评价体系,让人才按照苏州需求和自身实力,自主参评,获得薪酬资助。”三项主要参考维度中,个人素质主要包含学历、专利等方面,占比30%;紧缺指数则是根据苏州产业方向和市场需求制订的紧缺人才目录下的具体指标,占比30%。“前两项指标,反映了人才素质和政策导向,而占比最高的薪酬水平,则反映了企业的用人倾向,毕竟,人才是否紧缺,企业的需求最直观。”郭静说,有了量化指标,人才能获得多少资助,完全靠实力说话,这也减少了人才评价中主观因素的影响,让苏州对人才的支持政策更科学客观。

  郑磊获得的这15万元,完全由他自己支配,没有任何附加条件。“别看紧缺人才资助补贴最高只有15万元,但覆盖面更广。”郭静介绍,紧缺人才资助政策对象主要是中高端人才,是企业的关键群体,除了可获得15万元的薪酬补贴,还能享受住房公积金贷款和非户籍子女入学等政策优惠,从而切实缓解这一群体的生活压力。

  截至2021年底,苏州累计入选姑苏重点产业紧缺人才计划人数超1.1万,市、区两级财政补贴总额近8.6亿元;其中仅2021年就有2971人入选,总资助金额超过2亿元。

  针对特定产业探索专技人员职称评定

  生物医药是苏州的重要产业,但生物医药产业人才职称评定以前只能参照化工类人才参评。“职称评定不仅关系着各类科研基金申报、薪酬待遇,也是对人才专业能力的认可。如果不能科学评价,就难以激发人才活力。”苏州市人社局局长朱正说。

  2021年,苏州通过细分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制药、生物技术服务等人才评价标准,编制全国首个独立的生物医药工程专业职称评价标准,组建专家评委库,突破生物医药专技人才评定的瓶颈。当年年底,以苏州自贸区片区为试点,苏州在江苏首次开展生物医药工程职称评审工作,评审出160名高级工程师、105名工程师和162名助理工程师。苏州精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肖晟自2015年就在苏州创业,尽管他有临床医生、临床细胞遗传学和临床分子遗传学三种执照和30多年从医经验,但按照以往的评审程序,他需要从初级逐级参评,繁琐的过程让他的职称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随着首批生物医药工程职称评审试点开展,肖晟“越级”获评副高级职称。

  “生物医药人才是我们急需的人才,科学快速认定他们的职称,为人才发展提供便利,对我们留住人才、成就人才、助力产业壮大至关重要。”朱正说。

  除了针对特定产业探索专技人员职称评定,苏州也在积极向民营企业放权,试点龙头企业承接职称自主评审。“亨通集团就拿到了全国首个正高级职称评审权,而以往只有少数国有企业拥有这项权利。”朱正说,苏州通过让用人的评人、评人的用人,赋能企业、放活人才,让市场主体对人才评审有了话语权,让人才为产业发展带来驱动力。目前,苏州共有工艺美术、纺织等9家行业协会、20家单位开展企业自主职称评审工作。

  开展职业资格比照认定,实现国内外双向互认

  凭借美国相关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回国后经过比照认定,和铂医药副总裁陈宏伟成为医药工程专业工程师,这为他申报姑苏领军人才“加了分”。

  苏州有1.4万名外籍人才、5.5万余名留学回国人员,每年通过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引进落户的国际化高层次人才就超过2000人。但海外人才的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却一度难以在国内得到认可。

  “主要是国内外人才发展经历、评价标准存在差异。”朱正说,2017年起,他们联合高校、协会、企业等,制订比照认定目录,“目录涉及美、欧和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涵盖了机械工程、生物医药等多个重点产业领域”。

  自率先开展职业资格比照认定以来,苏州已累计发布6批433项比照认定目录,180位持有各类国际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才通过比照认定获得职称。

  2021年7月,太仓市政府联合德国海外商会联盟,发布18项中德人才评价证书互认目录,实现了职业资格比照认证从“单向认可”向“双向互认”的突破。

  “通过改革,使各类人才在苏州安居落户、贡献奖励等方面享受相应同等待遇,使人才价值与职称等级、岗位晋升、收入待遇等相匹配,激活企业内动力和人才发展活力,吸引更多人才到苏州创新创业。”朱正说。

  苏州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苏州将加快推动人才评价精准化,深化人才举荐制,加快建立先导产业人才标准,分门别类绘制人才图谱、配套专项政策,推动人才快速落地,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释放。


  《 人民日报 》( 2022年07月19日 15 版)

网友热搜

最新发布

更多搜索

内容精选

资讯 苏州 娱乐 体育 财经

热点 房产 汽车 旅游 商业

Copyright (C) www.szdushi.com.cn

苏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29242号-1